《女娲补天》教学片段设计评析_片段教学竞赛----《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隆中路小学 郭少华
教材简析:《女娲补天》是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片断教学内容: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2、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情
读了这篇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女娲是怎样补天的?(教师板书课题,生书空,相机重点指导“娲”字的书写;并出示课件女娲图)
[  此环节旨在通过轻松谈话的方式,拉近与学生距离,了解学生在课前的读书情况,据此结合学情,实施以下的教学,同时恰到好处的明示读书方法。 ]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品读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找句子,谈感受。
a: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女娲果断、舍己为人
b:她跑到山上……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对比零零星星与零星,体会叠词的运用效果并加以运用)
    指导朗读。
c: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生谈感受,引导:女娲忙着找五彩石,一天一夜过去了,两天两夜,三天三夜,可能是五天五夜,还有可能是七天七夜,女娲就这样不停地找啊,几天几夜过去了,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   指导读这句话。
d: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生抓住“找啊找啊”“ 终于”重点词体会。
   老师仿佛看到女娲去过很多地方找纯青石,她会上哪些地方找呢?(出示课件:于是,女娲又来到__,她找啊找啊,结果没有找到。)
   最后,她来到泉水边,终于找到了!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句子。
[ 此段重点写了女娲历经千辛万苦找齐五彩石,于是在此段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女娲付出的艰辛和忘我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方法 ]
三、学习第四段
1、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齐了五彩石,接下来干什么呢?(板书:炼石补天)默读第四段,边读边画出女娲补天的动作词语。
2、同桌互找词语,汇报。(课件出示动作词语)
3、那些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师适时引导理解“冶炼”。
从“炼了五天五夜”感受女娲的辛苦和神力,从“装、端、泼”等词语感受神奇。
4、引导生用“先……然后……最后……”复述补天的过程。
[  此教学设计一是根据课标要求进一步学习运用默读的方式找出重点词;二是互读互找的方式突出合作学习;三是品析重点词体会其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四是引导学生凭借“先……然后……最后……”学习复述主要内容;五是在感悟中感受女娲的神力和神话的神奇。 ]123
四、小结
天补好了,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
[  深化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感受女娲无私的精神  ]
板书设计:
                  31 女娲补天
            找五彩石
                           辛苦 不怕困难
            炼石补天

《女娲补天》说课稿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三年级段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二、说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说学情
    学生大都喜欢神话故事,前面已经熟读了课文,对这一神奇的故事有了初步了解,加之通过上学期的《盘古开天地》和阅读课外神话,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学生就能体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具体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2、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回顾故事情节
首先,询问学生读课文的遍数,目的一方面是熟悉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渗透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多读多思。接着请学生说说读课文后了解到的内容,既对全文有个整体的回顾,锻炼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又让学生大致了解了补天的原因和补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确定学习的重点,为后面细致品析做好铺垫。这时我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第二环节,品读想象,细致感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找五彩石的过程,向更深层次前进——体会女娲精神的伟大之处,从而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23
先自由读,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这个问题贯穿了女娲找五彩石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敏锐地捕捉关键语句,并引导想象。在此环节中我安排了充足时间,尽量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感受、想象中去,体会女娲的找石的艰辛和不怕危险困难的精神。
学生可能会找出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学生也可能会找到描写女娲辛苦、忙碌的语句,如“忙了几天几夜……”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利用课件出示能体现女娲伟大之处的句子,如:“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之后让学生交流感受,发挥想象:在这几天几夜里,女娲都干了些什么?她会上哪些地方找纯青石呢?……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感受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同时我力求适时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通过比较“零零星星”这一叠词的运用,告诉学生可以在我们的写作中运用,以让程度加深;通过学生体会“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关键词语,告诉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等等,这样不是在为了这篇课文而教,而是为提高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打下基础,烹调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这一环节还要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的思维拓展创设空间,为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机会。当学生在充分的想象、感悟后抓住了女娲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时,本节课教学重点的落实也就水到渠成了。
落实了重点,紧接着就要进行第二步,难点的突破。课文第四段向我们描绘了女娲的补天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娲的神力和神奇。在这段的指导中我始终抓住女娲补天的一系列动作词语,请学生先默读勾画,再让同桌互读合作勾画词语,接着把这些词语放回到文本中在细细品读,谈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学生在读在体会的时候,头脑中就会再现女娲的补天画面,进而感受故事的神奇。这时,学生有的可能对女娲冶炼的过程印象深刻,体会出炼石的不易和她的神力;有的可能对补天动作感受深刻,从中体会出女娲的神力;还有的可能对金光四射的画面感兴趣,想象出金光四射的场景,在这想象、交流中故事的神奇自然传递给了学生。通过对这一连串动词的想象及复述来突破难点,同时积累了这些优美的词语。
第三环节,小结内容,总结女娲的精神
天补好了,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对女娲的感受深刻了,“了不起”“真伟大”“ 真神奇”“谢谢你”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感受油然而生,体会出了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11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