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改为反问句_《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名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小学语文三年级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女生19人,男生17人。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本学期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使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环境,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分析: 
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本文由通讯改写而成,是一篇略读课文,富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来组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四、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五、教学难点分析: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六、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看课件金华新闻综合频道的广告──请支持国际救援。结合课前收集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
2、简介“中国国际救援队”: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国政府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组建的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生齐读──(生自豪地齐读)
4、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杰出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
    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再读课文,品析、体会、感悟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⑴ 了解救援队的“处境”:
     出示: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生自由读──谈感受──齐读。
     出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臭气。”12
    ① 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② 分析朗读感悟:
      想想哪些是重点词句,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③ 教师小结。
   ⑵ 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① 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
      当……的时候,他们在想 。
    ③ 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读,谈感受。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④ 反复朗读体会:
      幻灯出示国际救援队救灾的有关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由衷的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读课题。
  ⑶ 感受搜索犬的“超强”,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
    ① 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②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③ 同桌练说故事大概。
    ④ 推荐代表说。
八、课堂练习: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九、作业安排:
教学延伸
2003年月日12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5点燃8分,(北京时间9点分)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古城地区当天早晨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一到巴姆市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顾不上休息,就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12月28日夜。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夺走了10多万条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马上进行人道主义援助,那段日子,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各国救援队中,他们搜索和处理的遗体人均数是最多的。
十、 附录:
课前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十一、 自我问答:
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本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 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以求达到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又顺应世界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潮流。本设计还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与帮助。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以新闻、广告导入新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05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