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有助于学生学习此种类型的写作方法。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结合5.12地震救援实际,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学习文本详略得当、事例鲜明的写作特点。
二、说程序
(一)实际情景导入
1、老师伸出大拇指做真棒的手势,让同学们说这代表了什么?板书:真棒。并提出:我们今天要夸夸谁真棒呢?
2、请同学们展示交流中国救援队在四川地震中所展开的救援行动的图片。
3、根据图片和在近期对四川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行动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出学生的一致称赞: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师述: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在救助自己国家的同胞时表现出了英勇的一面,在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中,更是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5、板书补充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请学生再用骄傲的语气读两遍。
6、因为中国国际救援队阿尔及利亚在有着出色的表现,媒体对此事做了报道。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去目睹一下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地震援助中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被大家称赞为真棒。
    [此环节的安排,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现有的历史背景下入情入境地感受到中国军人在实施救援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与勇敢、坚韧与责任,加上两次骄傲的读两遍课题,更升华了学生们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钦佩,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对外实施救援的升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确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有目标的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直观切入,感悟队员迎难而上。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灾后环境的语句:“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多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多媒体出示地震过后房屋倒塌,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的图片。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引导学生一层更深一层的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1、指名读,读出沉痛的语气,其他同学看图片。问: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样的场面用什么词来形容?(悲惨)123
2、小组读,读出悲惨的语气,用图文对照读。出示:“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你感受到的仅仅是悲惨吗?(险恶)
3、全班读,读出沉重悲惨的语气。适时煽情点拨:在这种情况下,受灾的群众是多么需要帮助啊,我们国家的救援队以超常规的速度来到了灾区,在地震的废墟上奋战了七天七夜。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据学生心理特点、认识规律,通过图文对照、层层深入的朗读,从直观、形象入手,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在此环节以情激趣,通过设计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导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四)深入学习,感知队员救援细节。
1、小组读课文,合作学习。要求:细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描写队员展开救援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画下来。
2、全班交流,通过学生的汇报,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救援队员人道主义的救助。
1 “造成两千二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此处可抓住一系列数字的对比,了解灾情的严重。再结合词语“立即”,明确时间紧,任务重,中国政府对他国有难时采取了积极的救援行动。
a、“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从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体会到:为了救灾,队员们争分夺秒没有丝毫懈怠,顾不上休息就立即赶赴灾区。
    b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通过“有的……有的……”,感悟队员们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任务繁重。让学生们在这句中找出表示动作性的词:“搜索、捕捉、剪断、搜寻……”来谈谈感受。
c、“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问: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小结:队员们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在国际友人面前很好的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这种爱已超越了种族,没有了国界,这就是人道与博爱。
[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五)交口称赞,中国救援队真棒。
1、出示词语:交口称赞    请同学们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再在课文中找到称赞的原因和称赞的内容。
2、全班交流:阿尔及利亚人民在称赞谁?怎样称赞的?仅仅是那条犬吗?
3、学习中出示句子:“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负责范围,但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派出部分队员前往救援。”
重点突出关联词语 “虽然……但……还是……” 在讨论中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以救援为中心的国际大爱精神。123
4、教师小结:在整个救援行动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救出了遇难者,阿尔及利亚人民对我国救援队说什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你想对我国的救援队说什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课文方法,也可以使文本情感再次升华。]
5、粗略学习课文写作方法:在今后的作文中,同学们也可以才用先总体描述,再通过具体的事例详细介绍说明的方法。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形象深入的了解课文涵义外,更应该剖文章结构,引导帮助作文起步的三年级孩子学习如何更好的、更多方式的布局自己的文章结构。]
(六)大爱无国界,感悟国际人道主义
1、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阿尔及利亚得到了盛誉,在其他国家救援任务中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在教师展示多媒体资料:2003年12月26日赴伊朗地震灾区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2004年12月30日赴印尼海啸重灾区开展救援等图片。
2、情感交流:看了这些图片,我们每个人都被这英勇无畏的大爱精神所感动,你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什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的老话。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受灾群众几十万,有不少群众被埋在废墟下,他们是多么渴望见到明媚的阳光,多么渴望能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啊。中国派出了解放军军人,中国国际救援队也全体出动以专业的救援拯救我们的同胞。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国家无私的对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看,他们的救援队也来了。
(播放各国救援队在震区展开援救图片。)
4、看了这些图片,你又想对他们说什么呢?(俄罗斯救援队,真棒!日本救援队,真棒! 韩国救援队,真棒! 新加坡救援队,真棒!)
5、师小结: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超越了国界,也没有了种族,是爱抚平了伤痛,给了我们在艰难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让我们给予灾区人民更多的关爱,祈祷他们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教学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们说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更通过直观的图片感悟到了大爱无国界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98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