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改为反问句]《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是四川地震中救援队积极应战的场面,看完后,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很快就点到课题了,这个环节感觉还比较自然,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了解了救援队,之后引到中国国际救援队。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总是不能抓住主要的来概括,似乎想把整篇文章都复述下来,所以我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整堂课,我想抓住一个问题展开,文章中国际救援队队员救助行动中,哪些表现让你很感动,说说你的理由,原以为这个问题可以很好的贯穿课堂,没想到这个问题似乎仅仅是为几个优等生设计的,有些失望。课后,想想是自己在设计问题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这个问题可以这样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后,抓住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就可以了,学生不一定能答得面面俱到,我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春天让人感觉慵懒,做什么事都想慢上几个拍次。昨天晚上,终于想好了就上这个课文,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上?回顾今天的实践活动,有几点是值得思考的:
1、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展开学习,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引领。比如说:让学生找有关救援队员的动词,并能用上形容词等,这都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我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并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多角度训练,多元思考。但是,在引领学生学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遇到与设计相左的时候有点慌乱,并因为自己的引语不够精炼导致时间拖沓,朗读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使整堂课缺少了那么点色彩。
2、注重拓展练习,课前搜集了一些资料,如有《海啸后的中国救援队》、《地震后的救援》等通讯类文章,一直难以取舍,后来选取了08年汶川地震的三则长短不一的通讯稿,让学生来读,训练默读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反馈情况比较好,最后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课主题“大爱无疆”,在此充满激qing地朗读了课题,情感深化。觉得这一块还是比较成功的。
3、整堂课的设计朱饶围绕线索“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展开的,上课之后发现,设计的时有些茫然,把悲惨景象先给提取了出来,其实应该渗透在内部消化学习,这样的教学会更无痕些。以后会继续努力,平时能精心备课,把家常课也上出自己的味儿来。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是四川地震中救援队积极应战的场面。这样课文内容很快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
课堂上我把讨论重点放在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上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后,我引导学生提提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疑问产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提出了一些问题:①中国国际救援队靠的只是他们的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来救援的吗?②我从电视报道里看到,救援队员都会拿着一些救援工具开展救援工作,我想知道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哪些救援武器?③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除了书上提到的,还参加过哪些救援任务?我借机告诉中国国际救援队确实还有他的“八大秘密武器”,鼓励他们课后去查阅有关的资料,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引领学生作深入地探究学习。12
课后提问可以补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整体地看问题。学生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有问题都可以提出,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质疑的途径,又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这时的提问一般经过深思熟虑,能较准确地指出问题的关键。
通过这样的拓宽导创,打破了盲从迷信书本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突破了常规和经验的禁锢,拓宽了学生多向思维的空间,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个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实施认真、忘我成功的救援经过。这是一篇由通讯报道改写的文章,所以文章一开始我便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来弄明白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实经过,诵读感悟,来升华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叹之情。最后以我最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的话结束全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感情,不足之处是作为略读课文,自己对学生还是扶的太多,放的太少。学习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做为教师要给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失败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有一个成功的学习硕果。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98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