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一等奖|《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比较,激情导入
   1、 师:大家看一看,讲台上摆的是什么?(陶罐和铁罐)
   2、 板书课题。让学生上讲台摸摸陶罐和铁罐实物,说说陶罐与铁罐有什么异同之处?(铁罐坚硬但容易生锈,陶罐容易破碎。它们都用来盛东西。)板书:27、陶罐和铁罐 (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读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羞耻——不光彩,不体面。理会——理睬。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2、 自读课文
    3、 讨论: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4、 生汇报: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
   三、提出要求,自学1——9自然段
   1、用“——”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标出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2、把对话读通顺,试着模仿两罐的态度,有感情地读。(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3、把对话读明白,体会从中读懂了什么?
   4、熟读成诵,加上表情动作,同位之间演一演。
   5、 生汇报。
    四、自学10——17自然段
     铁罐自恃坚硬只看到自己长处,而奚落、瞧不起陶罐,二者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学习10—17自然段。
    1、 自由读,讨论:
    a、 许多年过去,陶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铁罐呢?
    b、当人们在许多年后又发现陶罐,陶罐怎样说的?人们态度怎样?(陶罐说:“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c、 生汇报:a、陶罐一样光亮、朴素、毫无变化;而铁罐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正是铁罐的弱点被氧化掉了,这正与铁罐先前态度形成对比。12
     注意:指导着重朗读第15自然段,体会当时人们对陶罐的态度和陶罐的性格。
      2、 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五、理解寓意,总结全文
    1、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 思考:当初自尊自大的铁罐也在世上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并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看到易碎却未能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 老师送给大家几条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
   你们能学着也写一句格言吗?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学生练写、交流。
   4、 总结: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六、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37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