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后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与反思
西沙群岛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下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七自然段时,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李轩同学提出了“西沙群岛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下?”这样一个问题。
我说:问题提得好,很有深度。我们不能从这段中找到原因。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回家查资料。有的说:请教老师吧!有的说:联系上下问找找看。我说:先在书中找找看。
……
一阵沉默之后,学生说:从四自然段就知道了,鱼多鸟就多。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的说:鱼和鸟有什么关系?有的说:说鱼,你说鸟有什么用?学生们又是一阵大笑。
这时,我适时点拨:有时看似无关的事物,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看问题应注意到事物间的联系。
……
又一阵沉默后,学生说:鸟吃鱼。有的说:鱼是鸟的食物。有的说:西沙群岛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鱼多吸引来很多海鸟,成了鸟的天下。
[反思]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生疑中,激活了创新思维。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把探究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断评析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桥头胡小学 冯旭霞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教研室 徐长军
【教学片断】
  师:自由读第三节,想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用“──”画出,然后向同桌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生物。
  (生读、画、说)
  师:谁来说说自己喜欢的生物及喜欢的原因。
  生:我喜欢海参,因为海参很多,到处都是。
  生:我也喜欢海参,因为海参爬得很慢很慢,懒洋洋的,真可爱。
  生:我喜欢珊瑚,因为珊瑚颜色很美,形状也很美,像盛开的花朵,像美丽的鹿角。
  师: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珊瑚知识吗?请快速阅读拓展材料。
  (课件出示)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有红的,有白的,还花的。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人们看到珊瑚的色彩这样美丽,形状这样奇怪,以为它们是生长在海底的植物。其实它们不是植物,是珊瑚虫发泌出来的石灰质。珊瑚虫是浅海里的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海底洁净的岩石上,只有几毫米大,它们不断地分泌石灰质,这些石灰质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美丽的东西──珊瑚。
  经过几万年,它们遗留下来的石灰质就成了珊瑚礁,再经过几万年,有的珊瑚礁露出海面,就是珊瑚岛。我国的西沙群岛,就是由许多珊瑚岛组成的。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再联系录像画面,还想说说珊瑚吗?
  生:珊瑚有红的,有白的,有花的,五颜六色,异常美丽。
  生: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一座宝塔。
  生:珊瑚有的像美丽的扇面,有的像交错的树枝。
  生:我喜欢大龙虾,因为大龙虾的样子很威武,划过来,划过去,威风极了。
  师: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又这样威武,它像什么?
  生:像一位去作战的大将军。
  (师指导学生读描写海参、珊瑚、大龙虾的句子)
  师:谁来说说鱼?
  生:我喜欢鱼,因为有的鱼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生:我喜欢鱼,因为有的鱼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样子真逗人。
  师:想像一下,头上长着一簇红缨的鱼儿像什么?
  生:像一位美丽的公主。12
  生:像一位威武的大将军。
  师:那么身上长着彩色条纹,又像什么呢?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裳。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挂着一道道彩虹。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穿着一件迷彩服。
  生: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画着一道道斑马线。
  师:大家真会想像,把鱼想像如此美丽。大家除了欣赏鱼的美丽之外,还喜欢鱼的什么呢?
  生:我还喜欢鱼的种类繁多。
  生:鱼多才说明西沙群岛物产丰富。
  师:找出鱼多的句子读一读,体会鱼得多,体会西沙群岛得富饶。
  (生有滋有味地读)
  师:鱼多得数也数不清,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生:不计其数。
  (师板书:“不计其数”,指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入情入境地读课文第三节)
  师:这一节共写了四种生物,作者是什么方法来写的呢?
  生:并列的方法。
  师:这四种生物,作者用并列的方法向大家作了介绍,但没有用连接句,现在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两种生物写一写,要求中间用上连接句。
  (生写,然后交流反馈)
  生:海底各种颜色的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有的像交*的树枝。最美的要算海里的鱼了。他们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像穿了一件迷彩服;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像一位威武的大将军;有的浑身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生: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海里的鱼更多了。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不计其数。
  生:……

【教学评析】
  阅读心理告诉我们:要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必先将语言文字具体内化为可感形象,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案例告诉我们,拓展是一种有效手段。
  本教学开放了教学时空,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渠道交流了信息。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课文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珊瑚时,既感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字材料,学生看着读着新的材料,对珊瑚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学鱼时,教师让学生想想这么多的鱼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这样借助文本语言,又及时补充新的成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拓展,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获得了感知,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19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