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形式,弄懂词语的意思.
3.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二)解决办法
自学,分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指点.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计算机软件.
六,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13.《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下面谁把搜集到的情况汇报一下
2.好,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二)初步感知,自由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3.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4.把你读不懂的问题画出来,打上" "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的形式.
2.理解有关词语: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飞舞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篇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四)质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们提出来
1.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学生的帮助和老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
2.教师抓住实质性的问题归纳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五)作业.
根据归纳出的问题进行自学,教师为学困生出示提示卡:
你觉得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景色怎样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个问题重点学习这篇课文.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要求同学们边读边圈边想)
2.集体交流.
(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的特点.)
3.指导朗读
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读出它的美丽.①试读②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①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 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来写,学生抓住"抽出""像一支舰队"等词语来理解,突出春天刚刚到来时,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1234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重点指导:投影出示:树木抽出(长出)新的枝条(投影出示)
问:"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
3.指导朗读.
投影片或电脑软件出示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教师描述:同学们,这就是小兴安岭的春天,小兴安岭的树木迅速地长出嫩绿的枝叶,清清的小溪水淙淙地流着,溪边, 又可见几只小鹿美丽的身影,小溪里有如舰队的原木在前进,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确非常美丽,而且美得有价值,有意义,你看到小兴安岭的美景后,心里会怎样 (高兴)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去读.形式:试读,指名读.
4.总结本段学习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2)抓住了作者所描写的词句进行理解.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兴安岭的夏天怎样 我们按照学习春天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学习描写夏天的第三自然段,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 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要求学生逐项解决自学提示中的题目,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按以下方面理解:
(1)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的.(板书:晨雾 太阳 草地 野花)
(2)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词语理解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了"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通过交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小兴安岭的夏天林密花美的特点.
学生在汇报第二题时,教师重点指导.投影出示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
问: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哪个词用的准确 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回答出:"密密层层"可换成"密密麻麻","封"可换成"盖".引导学生说出"密密层层"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再把它与"严严实实"联系起来,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封"原来指什么 这里为何用"封"从而体会作者行文的严密,用词的准确.
3.指名感情朗读,投影片或电脑软件出示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其它同学,边听边领略夏天的美丽景色.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同学根据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针对描写秋天的第四自然段提出自学提示如下: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 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你是怎么理解的
2.教师要求学生按以上的自学提示分小组讨论学习第四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对难题作必要指导.
3.集体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概括归纳出:
(1)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来写.
板书: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
(2)抓住:"飞舞""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在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时,教师适时指导.
投影出示;落叶在林间飞舞.
问:"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引导学生概括出"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1234
(3)指名感情朗读.
投影出示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其它同学边听边看,体会小兴安岭秋天的美丽和富饶.
(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要求同学们按照学习春,夏,秋三段的方法自学描写小兴安岭的冬天的第五自然段.
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巡视,作必要指导.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2)学生们抓住"飞舞","刮","只好","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和富饶.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看,体会小兴安岭冬季的美丽和富饶.
投影片或计算机软件出示小兴安岭冬季的景色
(七)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学生对照板书回忆前面所讲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
(八)总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
(九)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

第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节课我们将处理课后习题,学习生字字形.
(二)完成思考练习2.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景色时,分别抓住了哪些景物,填在表内(投影出示)
2.指名说,集体订正.
(三)完成思考,练习5.
1.要求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段落中,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
3.同学们自己用不同的方法背诵.
4.检查并交流背诵方法.你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5.指名背.
根据同学们的汇报,教师指出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作者所描写的顺序进行背诵,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背诵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字形.
教师要求同学们用"比较一补充式"的小组讨论方式来识记字形,突出下列字形的
书写指导:
嫩:左,中右结构,中间是"束",右边是"夂"
酸:"酉"旁里的一短横不能丢.右边的"夋"一笔一画要写清楚.
鹿:" "中的" "笔顺为
献:左半边是"南"里边是两个短横.
膝:右边的"桼"中间是撇,捺,下边的笔画笔顺是
掌:是上中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口",下边是"手"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我们完成了思考,练习2题,5题并识记了生字字形.
七,布置作业
预习14课《大海的歌》
预习提纲
(一)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二)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三)"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都看到了什么
八,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与思考(原文共列举十二条现象,本文选录第二条):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下面是教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一个教学环节:1234
  师:这篇课文讲了小兴安岭的哪些景色?
  生:讲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
  师:请喜欢春季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夏季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秋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找到了各自的集体,大多数坐到春季、夏季小组中,而秋季那一组只有4位同学。接着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多数小组选派一名最能说话的同学发言,发言往往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人,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目标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习要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目的是“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总之,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摘自《教学月刊》,原文标题为《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十二种现象》)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1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