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灰雀优质课一等奖】5、灰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进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宁、灰雀、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搜集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在公园里散步时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喜欢灰雀,经常给它们带吃的。一天,他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就在林中寻找。这时,他遇到了将小灰雀捉走的小男孩。在与列宁的交谈中,孩子被感动了,并且把灰雀主动放了回来。文章通过语和行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全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失而复得的经过。列宁和孩子都喜欢灰雀,是灰雀建立了列宁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列宁借着找小灰雀的机会巧妙地教育了孩子,透出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所以,可以以理解课题,把握题眼、品读语段,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开始新的一个单元的学习了,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认识几位名人,让我们先来读读第二组课文的导读语吧。17页
2、生读导读语
二、单元整体导读
1、师:平凡的小事却能显现他们的不平凡。那么这个单元向我们介绍哪些名人呢?请大家快速默读5—8课,说出名人的名字。
2、学生说名人名字
3、你了解这些名人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4、生交流:名人的故事、有关这些名人的课文、他们的名言等。
5、今天让我们先来认识列宁,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体现了列宁身上什么不平凡的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一读。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读出。
郊外  散步  仰望   欢快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自言自语   可惜    肯定   果然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你能找出课文中的主人公吗?
(2)三个主人公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列出主人公
3、交流主人公都给自已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概括
(     )的列宁    (  )的灰雀   (   )的男孩
4、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的这些印象。多读几遍,也许你又会有新的发现。
五、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进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1234567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宁、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进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宁、灰雀、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搜集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在公园里散步时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喜欢灰雀,经常给它们带吃的。一天,他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就在林中寻找。这时,他遇到了将小灰雀捉走的小男孩。在与列宁的交谈中,孩子被感动了,并且把灰雀主动放了回来。文章通过语和行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全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失而复得的经过。列宁和孩子都喜欢灰雀,是灰雀建立了列宁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列宁借着找小灰雀的机会巧妙地教育了孩子,透出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所以,可以以理解课题,把握题眼、品读语段,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开始新的一个单元的学习了,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认识几位名人,让我们先来读读第二组课文的导读语吧。17页
2、生读导读语
二、单元整体导读
1、师:平凡的小事却能显现他们的不平凡。那么这个单元向我们介绍哪些名人呢?请大家快速默读5—8课,说出名人的名字。
2、学生说名人名字
3、你了解这些名人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4、生交流:名人的故事、有关这些名人的课文、他们的名言等。
5、今天让我们先来认识列宁,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体现了列宁身上什么不平凡的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一读。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读出。
郊外  散步  仰望   欢快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自言自语   可惜    肯定   果然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你能找出课文中的主人公吗?
(2)三个主人公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列出主人公
3、交流主人公都给自已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概括
(     )的列宁    (  )的灰雀   (   )的男孩
4、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的这些印象。多读几遍,也许你又会有新的发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搜集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在公园里散步时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喜欢灰雀,经常给它们带吃的。一天,他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就在林中寻找。这时,他遇到了将小灰雀捉走的小男孩。在与列宁的交谈中,孩子被感动了,并且把灰雀主动放了回来。文章通过语和行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全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失而复得的经过。列宁和孩子都喜欢灰雀,是灰雀建立了列宁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列宁借着找小灰雀的机会巧妙地教育了孩子,透出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所以,可以以理解课题,把握题眼、品读语段,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教学。1234567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开始新的一个单元的学习了,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认识几位名人,让我们先来读读第二组课文的导读语吧。17页
2、生读导读语
二、单元整体导读
1、师:平凡的小事却能显现他们的不平凡。那么这个单元向我们介绍哪些名人呢?请大家快速默读5—8课,说出名人的名字。
2、学生说名人名字
3、你了解这些名人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4、生交流:名人的故事、有关这些名人的课文、他们的名言等。
5、今天让我们先来认识列宁,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体现了列宁身上什么不平凡的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一读。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读出。
郊外  散步  仰望   欢快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自言自语   可惜    肯定   果然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你能找出课文中的主人公吗?
(2)三个主人公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列出主人公
3、交流主人公都给自已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概括
(     )的列宁    (  )的灰雀   (   )的男孩
4、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的这些印象。多读几遍,也许你又会有新的发现。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 课文中有三个主人公,他们是谁?
列宁     灰雀    男孩
2、 三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的列宁     (   )的灰雀    (   )的男孩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
1、是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了这些印象呢?三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请大家用边读边画线,边读边作记号的方法。画出相关的句子,想想怎样读才能把你的印象也留给其他同学。
3、课题是灰雀,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课文中描写的灰雀吧。
4、灰雀:“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根据学生的印象提出相关的问题提供思考,为朗读指导服务:
(1) 你觉得它哪儿漂亮了?
(2) 你觉得它什么方面显得很可爱呢?
(3) 哪儿能看出它很活泼?
(4) 你对它非常喜爱,你喜欢它的什么?
(5) 师指导书写“胸脯”两个字,学生观察,书空。
5、列宁、男孩、灰雀三个主人公之间都有联系吗?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学习,选择一种联系,找出有关的语句证明他们之间的联系,我就在他们之间画上线连起来。
6、小组交流:
列宁喜欢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1)其他同学听了这两个句子,对列宁有没有别的印象呢?(细心)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2)你知道什么是严寒吗?还有什么词也表示天气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1234567
(3) 什么是自言自语?我记得《爬天都峰》一课也有句话也算是自言自语,是哪一句?
(4) 这么可爱的灰雀再也飞不回来了,你会觉得怎样呢?
伤心:你真会读书,读懂了列宁的心思,你能像列宁一样伤心地说这句话吗?
难过:你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怎样读才能读出难过的心情呢:?
可惜:有多可惜,读出来,让我们听听看。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5)昨天,列宁还说灰雀一定是飞走了,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为什么第二天,列宁还要到白桦树下看看呢?说明什么?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6)此时的列宁,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吗?
高兴:看到可爱的灰雀回来,你高兴吗?那就高兴的读这句话吧!
男孩喜欢灰雀: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1)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呀?
(2)为什么他这样吞吞吞吐吐还说明他喜欢灰雀呢?
(3)你能读出他这种既喜欢又矛盾的心理吗?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4)男孩怎么知道灰雀还活着呢?
(5)男孩捉走了灰雀,但是他并没有伤害灰雀,那么他可能为灰雀做了些什么事呢?请你写在采蜜本上。
(6)交流所写的句子。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7)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8)让我们想着男孩的心思肯定地来读这一句话。
(9)你们发现了吗?(看板书)列宁喜欢灰雀,男孩也喜欢灰雀。
列宁喜欢男孩、男孩喜欢列宁:
(1)列宁和男孩之间的联系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刚才你们四人小组在学习的时候,老师建议你们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你们做得怎么样?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的确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法,我建议大家都来用一下这个方法进行学习,好吗?我们来分工合作。请女同学读列宁的话,男孩读男孩的话,老师来读旁白。
(5)列宁和男孩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教育、师生、朋友)
(6)你喜欢列宁教育孩子的方法吗?他哪些地方做得真是太好了?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7)列宁不仅仅是因为喜欢灰雀第二天才来白桦树下,还有一个什么原因呀?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8)谁思考过学习泡泡里的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9)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10)从这里看出,列宁不仅喜欢灰雀,他还喜欢——男孩,喜欢他的什么?
(11)列宁喜欢男孩,那么男孩对列宁呢?
列宁、灰雀、男孩:
(1)列宁和男孩原本素不相识,却因为谁,他们成了朋友,成了师生?(灰雀)
三、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一只小小的灰雀却使一个男孩和一位伟人成了朋友,一只小小的灰雀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人的不平凡的心,一只小小的灰雀让一个孩子拥有了一颗金子般诚实的心灵,这不仅仅是一只可爱的灰雀,更应该说它是一只珍贵的灰雀。让我们双手捧书,走近灰雀、走近男孩、走近列宁,感受他们金子般的友谊吧!
四、读完课文,请大家继续挺起胸脯,一起来写这两个生字。1234567

板书:
                      (        )的灰雀
           喜欢                             喜欢   
 (    )的列宁         朋友                (   )的男孩
                              喜欢
                             老师

看完设计,有以下不成熟的意见:
1、(    )的列宁     (   )的灰雀    (   )的男孩
设计很好。
学完课文之后,时候再回到这里,“有没有新的印象呢?”
2、对于朗读描写灰雀那一段的提示,是不是过于烦琐呢?
除了朗读的训练,能否从积累与运用方面引导?
3、”自言自语“在一年级《小松鼠种花生》就出现过。这里还再次强调,用意是什么?
4、省略号仅仅说明男孩喜欢灰雀吗?这个省略号的朗读以及对孩子心理的分析和列宁的判断该是一个理解文本的突破口。
5、友谊不一定是文本要诠释的。同意老社的意见。
其实若要真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倒觉得列宁爱灰雀,但他更爱知错就改的孩子。不爱孩子,干吗那么艺术地教育孩子呢?

谢谢大家给我的指点,把灰雀可爱的部分移到第一课时,并对第二课时做了修改。请大家继续关注噢!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课文中有三个主人公,他们是谁?
列宁     灰雀    男孩
2、三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的列宁     (   )的灰雀    (   )的男孩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
1、三者之间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任选其中的一种关系,可以是列宁和灰雀之间、男孩和灰雀之间或者是列宁和男孩之间,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找出有关的语句,画出来,再商量商量,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读一读这些句子。
2、小组交流:
列宁喜欢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这个小组很会读书,第一个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句子。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2)
请大家自己再细细读读,这个句子中有哪些词语很重要,说明了列1234567
每次、经常:
仰望:你会做仰望的动作吗?列宁每次来都这样仰望着,不累吗?
(3)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让我听听你和列宁一样也喜爱这灰雀吗?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4)从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5)你知道什么是严寒吗?(出示词语“严寒”)卡片还有什么词也表示天气冷?
(6)你读这句话时,知道此时此刻列宁的心情吗?
(7)再读读。嗯,你真的体会到了。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8)
什么是自言自语?(出示词语卡片“自言自语”)
(9)此时的列宁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10)用你的朗读让我们听出列宁这时的心情吧。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11)昨天,列宁还说灰雀一定是飞走了,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为什么第二天,列宁还要到白桦树下看看呢?说明什么?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12)此时的列宁,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吗?
高兴:看到可爱的灰雀回来,你高兴吗?那就高兴的读这句话吧!
(13)列宁喜爱灰雀,那男孩与灰雀间可以填一个什么词呢?
男孩喜爱灰雀: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1)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呀?猜猜看,男孩这样吞吞吐吐的,是在想什么呢?
(2)你能读出他这种既喜欢又矛盾的心情吗?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4)男孩怎么知道灰雀还活着呢?
(5)男孩捉走了灰雀,但是他并没有伤害灰雀,那么他可能为灰雀做了些什么事呢?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6)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7)让我们想着男孩的心思肯定地来读这一句话。
(8)是什么使男孩这样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要把灰雀送回来?
列宁和男孩:
(1)哪个小组学习了列宁和男孩的故事?你们知道课文的哪些自然讲的是列宁和男孩的故事吗?3——13自然段。
(2)刚才你们四人小组在学习的时候,老师建议你们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你们做得怎么样?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的确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法,我建议大家都来用一下这个方法进行学习,好吗?我们来分工合作。请女同学读列宁的话,男孩读男孩的话,老师来读旁白。
(5)列宁和男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教育、帮助)
(6)你喜欢列宁教育孩子、帮助孩子的方法吗?他哪些地方做得真是太好了?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7)列宁不仅仅是因为喜欢灰雀第二天才来白桦树下,还有一个什么原因呀?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8)谁思考过学习泡泡里的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9)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10)他不问为什么都知道了呢?其实早在什么时候,列宁就已经知道是男孩把灰雀带走了?
(11)请你仔细地观察课文的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微笑、动作
(12)现在你对列宁又有新的印象了吗?
三、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你们看,身为名人的列宁,不仅热爱小动物,对一个原本素不相识男孩,却能以一颗宽容的心、理解的心、爱护的心,给予细心地教育和帮助,多么值得让人尊敬呀!让我们捧起书本,再次读课文,一起来体会列宁金子般的心。1234567
四、拓展延伸,扩大阅读。
列宁除了和蔼可亲、热爱小动物、热爱孩子,他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语文园地二中,我们背过他的一句名言,你还记得吗?
从这句名言,可以看出列宁的什么优秀品质?
你还知道关于列宁的故事吗?
学生简单复述故事。
师提供故事。
五、指导书写“诚”:
学习这一课真好,列宁不教育了文中的这个男孩,也教育我们也应当做个诚实的孩子。让我们拿起笔来,一起来写诚实的“诚”。
板书:
                (        )的灰雀
          喜欢
喜欢
                      帮助
(    )的列宁                  (   )的男孩
                     教育

遵邢老师的意思回帖
1.课文题目改为《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这样更确切,更符合课文内容。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进口文题,课文以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为线索,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非常惹人喜爱的灰雀——灰雀不见了——灰雀“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灰雀到哪儿去了?中间两个层次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也是课文内容的重点。课文的难点是理解和体会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含义以及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3.关于教学目标
     您确定了4条,第三四条是: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进一步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其实这两条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条: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的这件“平凡小事不平凡”(这是单元主题,这是我们把握教材的出发点,一定不敢忽视)。至于小男孩的品质和保护鸟类也是本课包含的人文内容,但是主要人物是列宁。所以我建议改为: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第二题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按课后第二题说说自己的发现,也就懂得了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进一步受到了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71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