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_《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想及切入点.
1,课文中涉及到一些地质学知识,如:陨石,冰川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不能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地质学知识的渗透上,偏离本文主旨.
2,理解课文时,可在学生课前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后,本文可抓住三个主要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 怪在哪呢 "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 他是怎么解开的 "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提出一个小问题,
就会有小进步,提出一个大问题,就会有大进步.提出的问题越多,进步就越大.没有问题的同学可能是你全懂了,呆会儿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由你来答或者是你没有一点进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划出你的疑问,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谁的进步最大,好吗
读课文,认真批注.师巡视.
(二)梳理问题并归纳
师:哪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先来发言
1,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 怪在哪呢
2,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交流,课件出示5个问题: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4)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
(5)为什么它的周围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3,仔细读读这5个问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4,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还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我们来看看他和老师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7小节.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5, 是呀,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还是……这些问题他是不是随便问问就算了 他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在心中一直问了很多年,从(他小时候)一直到(他长大再次回到家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被李四光遗忘,反而这些问号变得越来越大!(板书 5个问号,一个比一个大.)
6,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 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 他是怎么弄明白的
7,师:如果前面的疑惑用五个大大的问号来表示,那么这个石头之谜解开了该用什么号 说说理由.
生:"."因为问题的答案已经揭晓
生:"!"因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李四光很久,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他很激动,很兴奋所以用"!"
师:同学说的都有道理,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惊讶,沉思)12
生:我知道了"," 因为李四光研究完了这块大石头后仍然继续研究,又发现了第四纪冰川漂流的遗迹,所以他的研究还没完,用",".
师:"你们赞成谁的意见 "
(生一致认为第三种意见板书",")
师:"如果再给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认为用什么号最合适!"
生:"……" 因为李四光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止.
生:我也同意,李四光的此后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四),开心练习:
填空: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2,细心体会再回答:
从李四光弄明白大石头来历的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的句式写一写.
板书设计:
石头→ →,→……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有这么两个比较突出的地方:
一,巧设提问,擦亮思维火花.
本课教学设计,我提问不多,但却精练.文章主要就抓住三个问题展开教学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 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 怪在哪呢 "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 他是怎么解开的 ",每个问题都能很好地发掘学生思维的空间,尤其是对第二个问题的研读,让学生从5个问题入手,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在发现中,李四光善于提问,勤于思考, 执着探求问题答案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因为有了这些精巧的提问,才会使学生不断擦出思维的火花,照亮富有生气的课堂.
二,标点串联,激起多元思考.
本课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用标点符号来设计板书,串联文章的主要情节,通过对板书标点的选用,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精彩的回答层出不穷,在一句句精妙的回答中,李四光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执着追求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这些标点点出了石头的启示,点出了学生的智慧,点出了课堂的精彩!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71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