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评课|语文园地四(课标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8-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1234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 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 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 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 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 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
  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7. 看谁最先背下来。
  8. 背诵比赛。
  9. 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 这7个字扩词。
  4. 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 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发现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准确区别。
   4、读背农谚歌谣。
   5、读关于人体器官的词语,认识“肩”、“臂”等七个生字。
   6、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了解、搜集更多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1、启发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3、自由组合,把自己的有趣发现说给自己的好伙伴听。对谁的发现感兴趣,跟他交流交流。1234
  4、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交流。可以互相问答,呼吸补充,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
  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农谚歌谣。
  2、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教师范读、师生对读。
  4、齐读、指名读。
  5、试着背一背。
  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各自轻声读词语。
  2、抽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自己身上指一指这些器官。
  5、齐读。
  6、选几个字再组新词。

玻璃的故事

晶莹透亮的玻璃不仅美丽而且用途很广,那么玻璃最早是谁发明的呢?公元1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有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普林尼,他认为玻璃的制造者是一位有心人偶然发现的:有一艘腓尼基商船,满载碱块航行在地中海上,结果走到半道上就遇到了强烈的飓风,人们只好使这艘船匆匆*岸,等风过去了再走。眼看也就到吃饭的时间,水手们想,还是先吃点东西吧,也许吃完饭,一切也就风平浪静了。可是当他们想要架起炉灶生火做饭的时候,却发现河边沙滩上根本就找不到石头来支锅,他们只好从船上搬下几块纯碱来代替石头了。等到第二天,风停了,船也该起航了。这时,水手们想起来要把碱块搬回船上,结果却在炉灰中看到了一些以前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亮晶晶的。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只有一位有心人注意到了这些美丽的小东西。他想,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白砂加纯碱烧成的?他回去一试,果真如此。玻璃就这样诞生了。
雨水里的秘密——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不好,中途辍学,没有受过系统的自然科学教育。但他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他觉得生物世界奥妙无穷,有一种巨大的魅力让他着迷。1234

  1665年,列文虎克研制出了一台显微镜,对他来说,这无异于如虎添翼,仿佛有了一张走向微观世界的通行证。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些肉眼很难看清楚的东西,比如苍蝇的翅膀、蜘蛛的脚爪、羊毛的纤维。微观世界的精彩令他兴奋不已,他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记录。
  1675年的一天,天空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狭小的实验室又黑又闷,列文虎克无法再观察显微镜,便站在屋檐下的窗口,眺望从天飞落的雨水。忽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用显微镜来看看雨水里有什么东西。于是,他跑到屋檐边上,用吸管在水塘里取了一管雨水,滴了一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雨水怎么会活?”列文虎克不禁大叫起来。原来,他看到雨水里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小东西在蠕动。他认为是自己眼睛过于疲劳而造成错觉,便揉了揉发涩的眼皮再看,结果仍与刚才一样,他感到十分惊骇,连忙大声呼唤自己的女儿,女儿听到父亲的喊叫声,以为实验室里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直奔实验室。
  我给你看个东西。”列文虎克指了指显微镜。女儿凑到显微镜跟前一看,惊奇地叫道:“哎呀,这是什么东西啊?跟童话里的‘小人国’一样。”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列文虎克叫女儿用干净的杯子到外面接了半杯雨水,然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结果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可是,过了几天再观察,杯子里的雨水又有“小居民”了。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小居民”不是来自天上。
  雨水里有“小居民”,那么其他东西里有没有呢?他将牙齿缝中的牙垢取下来,用刚取的雨水稀释之后,放在显微镜下,结果看到了“小居民”;他又将泥土取来,用刚取的雨水搅拌后,取一点放在显微镜下,结果也看到了“小居民”。列文虎克将这些实验记录,写成实验报告,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列文虎克的这篇实验报告无异于向英国学术界投掷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片哗然。
  “雨水里怎么会有生物,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这恐怕是在跟我们开玩笑。
  “看这报告的格式、文法,就可想而知文章的真实性。”
  绝大多数的科学家持怀疑的态度。幸亏,英国皇家学会具有严格的收验科技成果的法规。这些法规不允许草率地将这篇文章束之高阁。
  于是,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了由12名学术权威组成的考察团。他们乘船渡过北海,来到列文虎克的家乡——荷兰的德尔夫特。

  在列文虎克家,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水中的“小居民”。他们激动万分,纷纷称赞列文虎克的发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考察结束后,他们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书面报告,报告称:“列文虎克在他的小实验室里创造了奇迹!”
  列文虎克发现的“小居民”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细菌。他的这一发现,打开了微观世界的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46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