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策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实践活动“农村新貌”教学案例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实践活动“农村新貌”教学案例
(江苏省一等奖)
国标本小学数学第5册第40--41页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
——实践活动“农村新貌”教学案例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陈艳
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合作是进行探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合作探究如果能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看看同一教学内容的两个不同的教学片断。
案例a:
师:请仔细观察农村新貌图,说说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的回答内容是把图上给出的所有文字说明读了一遍。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由于整个场景图分为好几块,学生的合作学习显得有点“帐二和尚莫不着头脑”,东拉一句,西扯一点,有的甚至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结果时间花了很多,却只提了几个问题就草草结束了。
案例b:
课前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农村的过去情况,并请学生谈谈现在农村的情况,接着开始了这一课的学习。
师:在新农村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
生2:农村开起了玩具厂;
生3:宽阔的道路两旁装上了路灯;
生4:还有果园里果子都成熟了。
师:请你当回“小导游”,选择你喜欢的场景向小组成员介绍,其他成员仔细倾听,相互补充。之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参加“最佳小导游”角逐。
学生们进行着有条理的交流,同时对于图上的信息有了一个比较细致的理解。
师:你能根据每个场景给出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记录在讲义纸上。比一比15分钟内哪组提的问题最多?
楼房: 玩具厂:
路灯: 果园:
15分钟过后教师简单的统计了各组的情况。
师:现在请各小组在你们的问题后面注上你们认为的“标准答案”,呆会要考考其他小组成员。
之后教师组织了一场“你问我答难不倒”的挑战赛,学生们把刚才的探究成果主动而又自豪的展示了出来。
关于楼房的问题:
生1:每排有几幢楼?
生2:每排住几户?
生3:每排住几人?
生4:我们村一共有几人?
……
关于果园:
生1:苹果树有几棵?
生2:一共有几棵果树?
生3:梨树再种几棵和苹果树一样多?
生4: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几倍?
生5:苹果树比梨树多几棵?
……
学生的发言积极踊跃,整堂课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探究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实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看到,在两个案例中皆运用了这样的学习方式,但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
反思一:结合学生特点,明确探究目的,有序的进行探究。
我们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味的追求这种模式,而是要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案例a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的题目太大,目的不明确,使得学生无从下手,“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合作”仅仅是讨论讨论走过场;“探究”只是课堂上几个思维活跃的同学的表演。如此这般的“合作学习”的结果导致课堂无法控制,学生表面兴趣很浓,其实际都在聊着“家常”,一堂课的收获及其微小,该解决的问题一个都没解决,白白浪费了时间。从案例b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整堂课分成了3次合作,第一次的目的让学生对整个情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采用互相介绍的方式。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教师威严的“笼罩”,又给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了解比一问一答效果好;第二次的合作要求是让学生根据不同场景的信息进行提问,学生一旦目的明确,参与意识就比较高,人人都能提问,人人都有提问的机会。第三次合作是对第二次的问题的解答,对于简单问题自己解答,对于复杂问题相互商量解决,很好的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这样的三次合作探究,层次分明,环环紧扣,使学生学得自然、轻松、有趣,学得扎实。 12
反思二: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主动性。
合作探究的最终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案例b教师并不是直截了当的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而是精心设计了一个个环节:当当“小导游”;15分钟的限时提问;你的“标准答案”。这些环节都具有很强的激励意识,中年级学生比赛获胜的意识又很强,很自然的产生了合作的欲望,为小组争光的责任感,合作的意识在这样的三个活动中得到了激发,合作的能力又在这三个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3516.html
相关教案
- 整理乘法知识(三年级)_整理与复习(乘法)
-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案例
-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第十单元: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
- 【统计与可能性评课】统计与可能性(第1课时)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教学视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教学反思
- 统计与可能性评课_统计与可能性(第4课时:摸牌和下棋)
-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
- 第一单元除法思维导图_第一单元除法:复习二
- 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提高|不断创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复习课后反思
-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p72—73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渗透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
-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说课稿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首位够除),提高计算能力。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_送温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详细阅读
【课题】送温暖【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探索方法。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列出算式。2、估计商大约...
-
【生日快乐祝福语】生日快乐 实践活动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书p22——23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
-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一课时详细阅读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课 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课时第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
-
[简单的数量关系一年级]简单的数量关系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第3课时(p40~p41),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1 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会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问题。2 能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 能积极参与数...
-
[《可能性》知识点归纳]《可能性》知识点归纳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摸球游戏【知识点】: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即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确定的,而可能发生或可能不发生的现象是不确定的。2、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件的基础条件及发展过程等许多因素有关。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
-
202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2020年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详细阅读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考试题型】单选题(8题)、判断题(4题)、填空题(10题)、解答题。复习总建议:1 抓住基本知识点进行复习和练习;2.抓住学生的易错点重点练习;3.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考点】小数的初步认识【典型例题】1.2.写一写。(看图用小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3 用小数表示下面物品...
-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思维导图]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测试题详细阅读
1.填空. (1)69708÷92的商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2)4800÷1200=( )÷12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 (4)要使2d2÷2的商中间有0,d可以填的数是( )...
-
新人教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人教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详细阅读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页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