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实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4-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不久前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小树有多少棵》一课。下面是教学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书中的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有3捆小树,每捆10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三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树有多少棵?(师板书)谁能列出算式?
生:3×20。(师板书:20×3)
二、合作探究
师:20×3你会做吗?(生纷纷举手)你会算了,还有第二种、第三种算法吗?先想一想再到小组中和伙伴们交流一下。
(生第一次小组合作)
师:(合作后)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20×3的?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先写一个20,再在20的“0”下面写一个3……(生说,师板书竖式)
师:你列出了竖式,但没有算出结果。(师将竖式擦掉)谁还说?
生2:我先用2×3=6再把后面的“0”落下来。
师:为什么先不算“0”而乘把 “0”填在后面呢?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学生第二次小组合作)
生:(合作后汇报)2×3=6后面少了一个“0”要加上。
师:也就是说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0,3个20是60,所以用2×3=6的后面要填上“0”。还有没有其它 的方法去做?
生:3个20相加,20+20+20=60
师:她是用加法来做的,可以!
生:20+20=40 40+20=60
师:实际上他们俩个的方法是一样的。谁还有?
生:20×2+20=60
师:他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20×3。
练一练:(一)4捆小树有多少棵?
       5捆小树有多少棵?
   8捆小树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树有多少棵?时一生用的是加法来计算的,而在求8捆小树有多少棵?时这名学生改用了乘法,师抓住时机问其为什么改用乘法?)
三、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出示    3×2=6 5×6=30
      30×2=6050×6=300
      300×2=600       500×6=3000 
学生先口算再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规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找两名同学说,然后到小组中合作。)
学生汇报,师总结规律:先把“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教学末尾写上几个“0”。
四、做游戏。
规则:在数1、2、3、后,一生拿出一张一位数卡片,另一人拿出一张整十数的卡片,看谁先说出它们的积。(先一生与老师板前示范,再同桌游戏)
五、练习提高。
课件出示:一篮枣30个
师:2篮枣多少个?(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
六、总结。
(1)自我评价,你觉得你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给自己打打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后感受:
学习之处:
1、课堂上少了花哨的形式,有的只是朴实的教学。
2、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请你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想。”“看谁在认真倾听” 、“请大家先想一想再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注意在教学的细小环节之中对学生进行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3、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练习中求 4捆小树有多少棵?
5捆小树有多少棵?
    8捆小树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树有多少棵?“时一生用的是加法来计算的,而在求8捆小树有多少棵?时这名学生改用了乘法,师抓住时机问其为什么改用乘法?这里老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优化问题。老师没有直接说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复杂,而是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真正的体现了优化的主体是学生。12
困惑之处:
这样的小组合作有效吗?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其价值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本节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三次合作之后孩们虽然知道了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但孩子对其中的道理却似懂非懂。
如:第一次合作说说怎样计算20×3,合作后孩子只说出了“先用2×3=6再把后面的‘0’落下来。”却说不出为什么?这时老师组织学生第二次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先不算“0”而乘把 “0”填在后面呢?小组讨论后孩子的回答是2×3=6后面少了一个“0”要加上。最后还是老师说明了原因:也就是说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0,3个20是60,所以用2×3=6的后面要填上“0”。
老师最初的本意是让学生通过伙伴之间的交流,来完成知识的构建。可是事与愿违,三次合作的结果都不尽人意,知识没弄懂又浪费了时间,最终还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
个人建议:在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后,教师再追问下下为什么用“20×3”?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说出3个20可以用20×3,这样会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在下面的合作中就不会出现不知所以然的现象了。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328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