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三位数除两位数题]植树(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三年级(上)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4-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10-11页植树。教材分析:《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1、学生已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除法。2、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能力,基本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3、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数学思考:人人参与口算,学生能够简单的、有条理的阐述思考过程。情感与态度: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设计:一、复习(预计时间3分钟)1、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数)2、填空:3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5个十和6个一组成( )。二、创设情境(预计时间2分钟)。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学校又招收了一年级的新同学。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班级一班二班三班人数444846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情况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三、自主探索计算方法。(预计时间25分钟)1、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并探索计算方法:(1)、一年级三个班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小朋友们排座位,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怎么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①、如果每1人需要一张桌子(单人桌),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②、如果每两人需要一张桌子,一共需要多少张桌子?学生可能会想到:44÷2=22(张) a:40÷2=20, b:22×2=44, c:直接想:每两人坐一张桌子,4÷2=2, 44÷2=22 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20+2=2248÷2=24(张) 46÷2=23(张) ……(2)、各班进行分组活动,该怎么分呢?①、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大多数学生会结合本班的情况分成4人一组。②、出示问题:每4人分成一组,一班、二班、三班各能分成几个小组?学生试着解决这一问题,然后交流。特别要关注三班46人怎么分?46人每4人分一组,可以分成11组,还剩2人。【从学生身边的事及班级实际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并理解算理,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4、口算练习(卡片),个别题说一说口算方法。四、接力赛。(预计时间5分钟)每小队一张题目,每人做一题,完成后传给下一个同学,做得又对又快的组为冠军。66÷6 46÷2 84÷4 96÷369÷3 88÷4 48÷2 66÷282÷2 55÷5 77÷7 88÷8630÷9 720÷8 100÷5 120÷6200÷4 240÷6 280÷4 320÷82700÷3 3600÷4 5600÷7 4800÷6【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五、解决问题。(预计时间5分钟)出示课本第11页的情境图。师:一班的王老师准备给班里的孩子们买些文具,她带了100元钱。(1)如果只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枝?(2)如果买10本日记本,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副三角尺?(3)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怎么买?请你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先让学生独立解决(1)、(2)两个问题,然后进行反馈交流。最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设买文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预计时间3分钟)习题设计:1、直接写得数。26÷2= 33÷3= 44÷4= 46÷2= 63÷3= 84÷4=66÷2= 93÷3= 88÷4=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2、把下列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600÷3 12 50×436÷3 200 48÷442×2 30 14×690÷3 84 15×23、 书包48元 文具盒 4元(1)一个书包的价钱是一个文具盒的几倍?(2)一个文具盒比一个书包便宜多少钱? 教学反思: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的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的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也因而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②、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不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没有余数),设计这一问题时,我首先考虑到三班的人数为46人,46÷4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在此我把重点放在了前两个问题上,先出示了一班、二班各能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很快便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然而学生并未因此满足,他们更有兴趣的是三班应如何分组。于是学生纷纷列式进行解答:46÷4=11(组)……2(人)。但课堂上我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只看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上如果能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讨论、交流,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以下是课下我了解到学生的分组情况:①、前11个小组,每组4人,最后2人分为1组,三班能分12个小组。②、前10组,每组4人,最后6个人每三人一组,共分12组。③、前10组,每组4人,最后6人分为1个大组,共分11组。 点评:本节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针对城市孩子对植树问题不熟悉的状况,老师抓住开学初学校一年级招生的实际,大胆舍弃教材提供的情境,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的情境引入除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并给他们大量的时空,引导他们通过发现、探索、讨论、交流、汇报等活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并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等方面的能力。3、积极倡导算法多样化,引发思维的灵活性。教师注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4、教学设计有层次,开放性较强。像“每4人分成一组,46个人能分成几组?”以及根据书上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情境,设计“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怎样买?”等问题,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文在《伴你教数学》一书中出版,北师大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328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