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册语文书 下册|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3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  师  活  动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吗?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板书课题。
      师介绍: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2.解题。
      简介作者及背景。
      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
      张志和能诗善画。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一天,他大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渔歌子》。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章,当众表演他的书画才艺。只见他一边击鼓,一边挥笔作画,随兴挥洒,笔下如有神助。片刻间,山水云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五首词的意境尽在画中。从此以后《渔歌子》风靡全国,不仅许多人在吟唱,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当时日本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渔歌子》吧!请边朗读边欣赏。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用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营造气氛。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画出景物,重点词意:肥、须、回。
    重点解决的问题:渔者为什么不回家?
    5.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再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3.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感悟意境。
    4.学生在音乐声中画画诗中景物。
    5.根据学生所画来总结全首词的意思。
    美丽的西塞山前,白鹭高飞。江边桃花盛开,盛涨的江水中必定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吧。在风景如画的江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斜风细雨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蒙的意境。
    四、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课外找一找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学 生 活 动

指名背,师生齐背

生边朗读边欣赏。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画出景物,重点词意:肥、须、回。
  5.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再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3.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感悟意境。
4.学生在音乐声中画画诗中景物。

板书设计

10词二首(渔歌子)

教学反思

课题

10词二首(如梦令)教时    四    4  (30)学  习目  标

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  习重  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复习导入
     
      3.师:在宋代有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师: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官能,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二、初读
      1.用课件出示课文: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师配乐朗诵。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三、再读,理解内容
     参考:还时常记得游溪亭,
     玩到日黑天暮,
     醉酒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误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急忙划呀划,荷深不见路,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四、品读,想象
    1.师:读诗词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地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画面一:“溪亭日暮”
   (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师引导学生用更多的词句来描述这一美好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亭子里干什么呢?
    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想象荷叶茂密,荷花多,花香浓。还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荷”的诗句来体会。
    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4.重点讨论“醉”字。词人为何而醉?
    是香醇的美酒,更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愉悦的心情,令词人“沉醉”而“不知归路”。五、比较阅读,深入体会
    1.师出示李清照《如梦令》另外一首:
      比较两首词有何异同。
    ①相同:都提到了“醉”。
    ②不同: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是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快乐的时光。
    ③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2.指导背诵。可以多种形式进行。
    3.师生配乐齐背。学 生 活 动

1.背诵《渔歌子》。

2.说说你知道的其他词牌名。

 生齐读课题。

2.生自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检测初读情况。
注意提示字音,如“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ìng。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你读懂了哪句?
(2)哪里你还不能理解?
4.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溪边有座亭子,诗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生各抒己见:饮酒作诗,欣赏美景……

(2)展开讨论:为何会误入“藕花深处”?
(3)深情朗读。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交流的情况提炼出几个词:“记、兴、醉”。
板书:记兴醉

板书设计

10词二首(如梦令)

教学反思

课题

11*指间的世界教时    四    5  (31)学  习目  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学  习重  点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学 生 活 动

 齐读课题,生质疑。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板书设计

11*指间的世界

教学反思

课题

11*指间的世界教时    四    6  (32)学  习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学  习重  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学 生 活 动

 2.生质疑。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板书设计

11*指间的世界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乐园四教时    四    7  (33)学  习目  标

1.积累好句,领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2.积累成语故事和古诗。学  习重  点领会句子的表达方法,积累成语故事和古诗。                              过    程    与    方    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教  师  活  动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兴趣,准备复习会认、会写词。
    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
    3.认读、练写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用课件出示句子:“他们像麻雀一样蹦蹦跳跳,一会儿用这只脚,一会儿用那只脚。”
    师:读一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小结:描写人物要细致、生动。
三、成语故事
    1.默读短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你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成语的理解。
    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四、古诗诵读
    1.你知道刘禹锡的哪些诗?
    2.用课件出示《乌衣巷》及注释。
    3.生熟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4.交流,提出不懂的地方,老师加以点拨。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乌衣巷今非昔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人对此发出无限感慨。
五、布置作业
    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成语故事会”。学 生 活 动

2.生交流:体会到孩子们兴奋的心情,生活的无忧无虑。

4.从课文《张潇洒》和《暑假》中,找出这类句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说话练习:给大家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

 学生互相评价。

 3.生熟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4.交流,提出不懂的地方,老师加以点拨。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么?
    体会到乌衣巷今非昔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人对此发出无限感慨。
    6.有感情地读一读,背诵。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乐园四教时    四    8  (34)学  习目  标

通过成语故事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积累。学  习重  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积累。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不少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成语故事会”,看看谁读的成语故事多,讲得好。
    二、讲故事
    1.提出评比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1)表达清楚流利。
    (2)讲得生动,有感情。
    (3)理解成语的意思。
    2.学生讲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3.组织学生评委打分。
    4.评出优胜者。

学 生 活 动

2.学生讲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3.组织学生评委打分。
4.评出优胜者。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乐园四教时    四   8、9 (34、35)学  习目  标

充分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  习重  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读了《张潇洒》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张潇洒是个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敢于尝试的人。“小狗乐园”计划失败了,但说不定,不久他又开始了新的“工程”呢。你们说说,他可能又开始什么新的“工程”呢?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那好吧,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家,写一写张潇洒的故事。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张潇洒就是你的同学,请你写一个小故事,讲讲张潇洒实施一个新计划的事。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故事要有新意。
    2.可以将自己或同学做过的事挪到张潇洒的身上。
    3.写的时候注意要把人物写生动,把事情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写作文
    四、讲评作文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五、全班点评
    1.教师挑选一好一差两篇作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
    2.发现优点与缺点,讨论如何修改。
    3.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誊写。
    六、将班上优秀的习作展示出来学 生 活 动

 学生畅所欲言。

1.学生自己构思。
2.写作文草稿,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分小组,学生互评。

 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让同学来评价,指出优缺点。
 ②教师巡视,收集一些习作修改的情况。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教学反思

课题

12赣南游击词教时    五   1 (36)学  习目  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查字典或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  习重  点掌握难认难写字,了解课文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课题导入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元帅,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他就是——陈毅(板书)。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在此期间,他为我们留下了《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赣南游击词》(板书)。
    赣:江西省的简称。赣南:就是江西的南部,梅岭一带。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步感知
    1.以你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遇到不懂的句子或小节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侵:侵蚀;浸润。
    交通:指当时游击队的联络员。
    淫雨:久雨。汉代郑玄注:淫,霖也,雨三日以上为霖。
    兼旬:两旬,一旬为十天。
    若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多而盛。
    二更长:二更多。更,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单位。每夜分作五更,每更两小时,二更大约相当于夜晚十时前后。
    获锦归:衣锦还乡,即富贵后回到故乡。词中指胜利而归。
三、再读课文
    1.请12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教师适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2.思考: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的哪些生活?(晨醒、午饭、开会、行军、野营、潜伏、觅食、请战)
    (2)课文描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游击生活、游击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和对战友的勉励四个部分)
    3.交流自学情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学 生 活 动

指名说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1.请12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教师适时纠正学生的读音。3.交流自学情况。

板书设计

12赣南游击词

教学反思

课题

12赣南游击词教时    五   2 (37)学  习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红军游击队员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学  习重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课文描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二、品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的哪些生活?你从他们的生活中体会到了什么?
    (2)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2.讨论交流: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晨醒、午饭、开会、行军、野营、潜伏、觅食、请战等八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生活细节,从他们的生活中我们体会到红军游击队员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你能把这一节读给大家听吗?(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红军游击队员的赞美之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在茂密的丛林间,天还没有亮,游击队员们就早早醒来了。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呢?这是因为战士们席地而卧,裹在身上的衣服、毯子又被浓重的露水给打湿了,所以虽然是夏夜,战士们还是觉得很冷。不仅如此,不解人意的知了也早早地在树间唧唧地叫起来。既冷又闹,可能还有蚊虫的叮咬,怎么能睡得着呢?由于衣服都给露水打湿了,所以起身之后,浑身都沾满了野草。)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露水的浓重?(侵)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红军游击队员白天要跟敌人战斗,晚上又睡不安稳,他们的战斗生活是多么的艰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一节?多么坚强的游击队员啊,谁再来读?(另一位学生读)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知了的吵闹,连觉都睡不安稳,但他们没有怨言,多么可爱的战士啊,大家齐读。
    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2—8节教法和第一节类似,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不同小节进行指导,可以打乱顺序进行教学)。
    过渡:面对艰苦的斗争生活,我们的游击队员还是顽强地跟敌人进行斗争。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游击队员具有顽强的斗志呢?
    (高超的游击战术,使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相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离不开陈毅对战友们的勉励,他教育战友面对困难不气馁,练好本领,为祖国为人民立大功。)
    师: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9—12节)
    在解释重点词句后进行: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游击队员的赞美,对卖国贼的痛恨。谁再来读?
    3.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你想对身处密林、艰苦斗争的游击队员们说些什么呢?
    三、作业
    1.选取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场景,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大家听。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学 生 活 动

 2.讨论交流: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晨醒、午饭、开会、行军、野营、潜伏、觅食、请战等八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生活细节,从他们的生活中我们体会到红军游击队员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哪些地方让你最受感动?(生自由答)

指名读

生读

生读,教师适时评价,让学生读出感情。

板书设计

 12赣南游击词
    赣南游击词艰苦生活
    高超战术
    群众支持
    勉励战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教学反思

课题

13.八女投江教时     五   3  (38)学  习目  标

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学  习重  点

自主识记生字新词,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让我们深情地齐读两遍课题。
    3.(多媒体放映乌斯浑河和“八女投江”雕塑的资料,配乐,教师深情地朗诵)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激流滚滚的大河,它是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不断地冲刷着历史的痕迹,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这是因为,有8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长存。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春天,亲眼看看8位抗联女战士那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吧!
二、初步感知
    1.以你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2.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 生 活 动

1.学生书空。

2.齐读两遍课题。

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13.八女投江教学反思课题

13.八女投江教时    五   4  (39)学  习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学  习重  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的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品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
   (2)八位抗联女战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6—9自然段,画出描写女战士掩护部队转移时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出示句子一:冷云再仔细一看,日本鬼子们正在追赶部队,还没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已经跟部队隔开了,但是也最能吸引鬼子们的注意力。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鬼子没发现她们,她们本来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她们决定牺牲自己,吸引敌人火力,使部队能迅速转移。)
    (3)如果她们不暴露自己,会有怎样的后果呢?请从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回答。(全军覆没)
    (4)“全军覆没”是什么意思?
    (5)为了部队的安全,八位女战士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吸引过来,这是一些怎样的女战士?
    (6)谁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二: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教学方法同上)
    4.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跟敌人拼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宁可牺牲,也不愿当俘虏,在乌斯浑河中英勇就义,    

出示句子: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往前走着。
    (1)从“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4)冷云指导员,你才23岁啊,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啊!你就这样走了吗?男生齐读。

(5)王惠民,你才13岁啊,你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你本来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为了革命,你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女生齐读。
    (6)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全班齐读。
   5.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日本鬼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八位女英雄说些什么呢?
   6.小结: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那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又算什么呢?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后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三、作业
    1.你还了解哪些抗日英雄?选择其中的一个,把他的事迹讲给同学听。
    2.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 生 活 动

2.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那么八位女战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掩护部队进行转移的?(是在日本鬼子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的情况下,主动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转移的。
(1)学生读读这句话。

鬼子没发现她们,她们本来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她们决定牺牲自己,吸引敌人火力,使部队能迅速转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勇敢坚强、勇于自我牺牲。

指名读,齐读。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0—13自然段,画出描写八位女战士英勇就义的句子。

 (2)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

(3)是啊,多么勇敢的女战士啊,谁再来读?

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她们跟男战士一样英勇坚强,跋山涉水、行军打仗,什么事情都不落在后边”一句可以看出,这八个女战士虽然年龄小,但她们已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磨炼,亲如姐妹,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她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

板书设计

13.八女投江

勇敢坚强、勇于自我牺牲。教学反思课题

语文乐园五教时    五   5  (40)学  习目  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会认、会写词语。

2.金钥匙: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物神态描写的一般方法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学字识词的能力。学  习重  点会认、会写词语初步懂得人物神态描写的一般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课题
    复习巩固会认会写词之前,激发起学生掌握词语的兴趣。    鸡毛信中人物神态描写很有特色。俗话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一个人的神态与这个人内心的喜怒哀乐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高兴的时候,就会笑逐颜开或眉飞色舞;一个人骄傲的时候,就会居功自傲、目空一切;一个人悲伤的时候,就会肝肠寸断或悲痛欲绝。我们说,炒一个好菜,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厨师会不会把几种调料适时适量地投入锅里;同样,写一篇描写人物的好文章,关键是作者能否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成功的神态描写,对于塑造出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鸡毛信》一文,人物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同学们找找看。
二、出示课文
   
三、全班交流
    1.指名说自己找到的句子。
    

3.教师总结:
    所谓人物的神态,就是人物的神情姿态,主要是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如“海娃愣着两眼站住了……”中的“愣着两眼”就是海娃的神态。人物神态描写的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有这么一些规律,即:

(1)人物的神态描写一般与人物的语言、动作相结合。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神态的产生一般不会是孤立的,它往往与这个人的动作、语言相伴相随。如“小胡子瞪圆眼睛就吼叫起来……”句中“瞪圆眼睛就吼叫起来”这部分把人物的神态与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一个凶恶残暴的鬼子形象跃然纸上。

(3)人物的神态描写同时也表达出叙事者或人物的内心情感。如“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一句,既表现了鬼子的凶恶,也体现了叙事者和海娃对鬼子的厌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拓展练习
   1.写四个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2.选一个你熟悉的人(同学、老师、亲人),想象一个情境,把当时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写具体,争取把这个人物描述得活灵活现,仿佛站在读者的面前。学 生 活 动

学生自己读词,指名汇报。

学生评议,选择自己喜欢的造句。

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练写、练用词语写话。

1.找出课文中人物神态描写的句子,画上横线,并多读几遍。

2.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人物神态描写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品质。如“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句中“歪起脑袋说”充分体现了海娃沉着机智的品质。

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五教学反思课题

语文乐园五教时    五   6  (41)学  习目  标

 1.咬文嚼字:分辨形近字,让学生知道只有分清字形,理解字义,才能正确运用。
    2.古诗诵读:诵读古诗,体会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学  习重  点分辨形近字,正确运用形近字,积累古诗词。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咬文嚼字
    1.学生自由认读本题中四个形近字。
    2.指名说说:你从这四个形近字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四个汉字都是形近字,左中右结构,左右两边都是“辛”字,只是中间有区别。)
    3.教学生区分异同的方法:“辨”的中间是一点一撇,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例如:辨别、分辨、辨认等。“辩”的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言语来说明见解或主张,例如:辩驳、辩论。“辫”的中间是绞丝,意思是编成条状的头发,例如:辫子;方言中也可用作量词,用于编成的像辫子的东西,例如:蒜辫儿。而“瓣”的中间是“瓜”,指花瓣或植物的种子、果实可以分开的小块,有时也用作量词,例如:四瓣橘子。
    4.为了便于分辨记忆,我们把这四个字编成歌诀:
    “辨”“辩”“辫”与“瓣”,须分清,要记牢:
    点撇为分辨,
    有言是辩论,
    绞丝是辫子,
    瓜地开花有花瓣;
    组词造句练能力,
    勤认多用不混乱。
    5.教师小结:对于形近字,只要我们分清字形,理解字义,就能正确运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6.学生齐读形近字。
    二、古诗诵读
    1.读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2.读懂。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农村的景象。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梅子,枝头的杏子成熟了。田野里,荞麦已开花,一片雪白;菜花有的已结籽,显得稀稀落落的;路上的人很少,篱笆边,只有蜻蜓和蛱蝶上下翻飞。
    3.赏读。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或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4.悟情。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5.诵读背诵。指名背,分组背,全班背。
    三、作业
    1.把“辨”“辩”“辫”“瓣”填入括号内。
    2.填写形近字

()橘子()别分()()认
   ()驳()论()辞()子
    3.背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学 生 活 动

1.学生自由认读本题中四个形近字。

2.指名说说:你从这四个形近字中发现了什么?

记牢:
    点撇为分辨,
    有言是辩论,
    绞丝是辫子,
    瓜地开花有花瓣;
    组词造句练能力,
    勤认多用不混乱。

6.学生齐读形近字。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农村的景象。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梅子,枝头的杏子成熟了。田野里,荞麦已开花,一片雪白;菜花有的已结籽,显得稀稀落落的;路上的人很少,篱笆边,只有蜻蜓和蛱蝶上下翻飞。

指名背,分组背,全班背。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五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乐园五教时    五   7  (42)学  习目  标

把《鸡毛信》这个故事改成一篇短小的故事,练习缩写。要写清故事的主要内容。学  习重  点培养学生概括故事梗概的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引入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需要具体就具体,需要简洁就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要讲清楚。
    三、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再读课文: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用“”划出重要的句子。
    四、作业
    把改写好的短文多读几遍。学 生 活 动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

2.同桌互相讨论。

 5.学生进行整理、改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五教学反思课题

语文乐园五教时    五   8  (43)学  习目  标

通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缩写文章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语句要简洁、通顺、连贯,表扬写的好的同学。学  习重  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缩写文章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语句要简洁、通顺、连贯。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讲评改写的故事
    1.出示学生写的故事。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4)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要讲清楚。
    二、学生朗读故事
    1.听老师、同学讲评后,修改自己写的故事。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四点要求,评价同学的改写。
    三、自主修改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与点评。
    四、作业
    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到作文本上。

学 生 活 动

指名读。

四人、小组对照上面四点要求,评价同学的改写。

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

板书设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语文乐园五教学反思课题

14秋天的怀念教时    六   1  (44)学  习目  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学  习重  点掌握难认难写字,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
    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学 生 活 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4.齐读课题。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板书设计

14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

课题

14秋天的怀念教时    六   2  (45)学  习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学  习重  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细读课文,要求: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的细致和体贴)
    (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4)“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

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学 生 活 动

1.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

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1)全班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39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