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读后感】《麋鹿》案例评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片段:《麋鹿》
教学至最后一环节,师出示带有总结性质的填空:麋鹿的命运(    )
生:坎坷。
生:饱受颠沛流离。
生:一波三折。
……
师:至此,你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中领悟到什么呢?
生的发言无外乎“落后就要挨打”“我很高兴,麋鹿终于又回来了”学生似乎没有太大热情,仅仅为配合老师的教学而已。于是,即兴加了这么一个说话训练环节。
师:如果麋鹿能开口说话,当它踏上故土时,你想,它会说些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发现,学生爱这种带点想象性质的说话训练。
生:我想,它会说,还是自己的家舒服。
生:哦,我的祖国,我的母亲,我终于又回到你的怀抱中了!
生:叶落终于归根了!
生:在国外,我从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天,终于又回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故乡了!
生:我们宁可呼吸祖国新鲜的空气,也不要在富裕的国外受人观赏。
生:我为清王朝的腐败而痛恨,为中华之崛起而感到自豪。
生:回来了,我又回来了,我骨子里永远是中国血,中国肉,我会把一切献给我的母亲——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我的祖国,永远是中国!
……

一时间,生侃侃而谈,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评析: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并非不会说,而是,没有触及他们心灵的东西,引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案固然重要,但不能墨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者,教学的效果不尽相同。有时候,我们会抱怨,课堂上发言者寥寥,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造成课堂冷清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学生的情感未能调动起来,他们仅仅在配合你教学而已。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又对于真理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想,作为教师,除了是课堂的管理者,教学的主导者,同时还应充当学生情感切入点的发现者。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37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