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冲突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  冲突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冲突这一主题选编了5篇课文,有中国的戏剧、古代的语言、有外国的小说、记叙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类矛盾冲突,是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重要任务。这些文章多数都是写少年儿童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学生易于读懂,易与理解,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上着力下工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所编的这些较为浅显易懂的文章。教学过程中还要着力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善于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本单元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要着力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向自己的生活延伸。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生存过程中无所不在冲突,社会的发展,人生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使学生提高对这个主题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时分配:
                  《寓言二则》                 2课时
                  《小抄写员》                 2课时
                  《大自然的秘密》             2课时
                  《我看见了大海》             1课时
                  《甘罗十二为使臣》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12345678910111213
矛与盾
教材分析:
    《矛与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教学目标:
    学会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构想:
    本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12345678910111213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板书设计
矛与盾
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课后反思:

鹬蚌相争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学构想:
    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12345678910111213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作业设计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课后反思

小抄写员
教材分析
    《小抄写员》通过小学生叙利奥默默忍受父亲的误解,仍然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的事赞扬了小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恰当地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12345678910111213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构想
    本文浅显易懂,要求学生抓住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和爸爸的动作神态来进行交流,很自然地体会到了叙利奥的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亚米契斯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落。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1.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什么是抄写员?本文说的小抄写员是谁?(抄写员指照着原文抄写的人。本文中的小抄写员指的是叙利奥。)
    2.了解本文的作者。
    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儿地。
    迸出: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地、不能抑制地发出。
    瞟:斜着眼睛看。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后悔不该这样。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依然坚持着。)
    2.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叙利奥要帮父亲抄签条,父亲不同意。(1—4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5—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父亲了解了事情的真相。(25—30自然段。)12345678910111213
    四、分组分部分熟读课文。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小抄写员
                             叙利奥要帮父亲抄签条,父亲不同意。
                             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
                             父亲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孩子。)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
    三、突出重点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句子①叙利奥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很快活。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好!就这样做下去吧!”从“心里很快活”体会出他默默帮父亲工作,看到成果,他很高兴。“就这样做下去吧!”说明他要帮父亲抄下去的决心很大。
    句子②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叙利奥就起来工作。从“每天十二点”体会到为了帮助父亲,他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
    句子③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叙利奥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功,夜里仍旧工作吧!”从“心里很难受,继续做下去,仍旧工作”去体会。叙利奥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真是很难受,可看到父亲和一家人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句子④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怕父亲知道,就不会让他做了,所以他没有告诉父亲。
    句子⑤“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说,爸爸!”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说。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着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从“恳求”体会出叙利奥的心里非常难受,委屈。从“更重要,对,这样做对!”体会到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做事,减轻父亲的疲劳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还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说明他很体谅父亲的辛苦。12345678910111213
    句子⑥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渐渐冷淡了……叙利奥看到这个样子,伤心得不得了。从“夜夜”体会到叙利奥这样工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体会到父亲的冷淡,使他伤心到了极点,可为了帮父亲,他仍旧没有为自己辩解。
    句子⑦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起来。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工作看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不干,就是对这个家的不负责任。)
    句子⑧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父亲确实不爱他了,眼里已经没有他这个人了。“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追问:请你想象体会,什么是刀割一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叙利奥此刻已是伤心欲绝,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2.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冷落后是否停止了工作呢?(没有,习惯的力量,为爸爸分忧的信念使他半夜又起来。)追问: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呢?(因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不要。你应该用功读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你的时间。“父亲很爱叙利奥,如果叙利奥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会让他做的,他也就帮不了父亲了。)
    3.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家里的生活很清苦。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又从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工作很辛苦,父亲常常诉苦:“我的眼睛似乎坏起来了。这样的夜工,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叙利奥心疼父亲,想为他分担一些。
    4.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认真25—30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父亲知道了真相,心中充满了愧疚,也充满了对儿子无尽的爱。)
    四、总结,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
作业设计
    1、分角色表演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
    2、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小抄写员
心理活动——体贴父亲、爱父亲、勇于承担家庭重任
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秘密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秘密》通过幼龟群入海而被食肉鸟啄食的惊人冲突场面描写,告诉人们: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规律,人类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规律,否则就会给生物带来灾难。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深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都有躲避灾难的本能。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否则会适得其反。12345678910111213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文中“大自然的秘密”指的是什么?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这篇文章适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讨论的内容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去确定,在学生能力不可及之处,教师要适当点拨,为学生铺设思路,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第五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冲突。前几天,我们已经学完了反映人与人、人与家庭之间矛盾冲突的课文《寓言二则》和《小抄写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为主题的课文《大自然的秘密》(板书课题:大自然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大自然千奇百怪有许多秘密,你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中“大自然的秘密”又指的是什么?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你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小结: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海龟有躲避灾难的方法。其实,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都有躲避灾难的本能。这就是课文中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秘密。那么,我和旅行同伴知道这个秘密后,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人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否则会适得其反。(板书:违反规律  适得其反)
    三、自读自悟,勾画圈点
    1、我和同伴们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感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读文。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幼龟离巢入海,面临着许多危险。随着我和旅行同伴们的所见所做,课文描写了许多让人难忘的冲突场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12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这些场面描写,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作些批注,写出自己的视角。
    四、汇报交流,深化理解
    1、第3自然段
    (1)读出人们当时焦急的心情。
    (2)大家想一想,能不能用另外一种读法,也读出当时人们焦急的心情?
    (3)这段主要写了一只幼龟出巢,遇到了危险,人们十分焦急。同学们,假如我们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也一定会万分焦急。而在场的一个人却一点也不急,还显得那样若无其事,那个人向导。谁能读读向导的话?联系上下文,你对这个向导有没有看法?
    (4)学生辩论
    小结:刚才正反两方,真是唇枪舌战,难分高下。如果当时向导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避免幼龟受到伤害,又使人们知道这个大自然的秘密就好了。
    2、在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唤声中。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把它引向了大海。然而,就在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谁能接着说还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场景。(学生读6、7、8自然段)12345678910111213
    (1)此时,人们看到这样的场面非常震惊,你能结合“鱼贯而出”这个词想象出成群成群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而出的?
    (2)成群成群的幼龟离巢而出,就要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了。这时,有人说了些什么?你能体会出这个人当时的心情吗?
    (3)同学们读出了人们当时震惊、悔恨的心情。那么,我们再往下看,课文还描写了哪些冲突场面?(生读10、11自然段)
    (4)此时,人们用这种补救的方法,可以减轻自己的内疚。那么,作者写食肉鸟欢乐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小结: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对比的写法,更加讽刺了人们的自作聪明、愚不可及。这种方法。,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加以借鉴。
    3、(生读12自然段),在这里,只是向导发出了这样的悲叹吗?还有谁?他们会在心里默默悲叹什么?(生汇报)
    4、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还有哪些动物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学生汇报)
    小结:是人类征服了自然,改造了自然,也是人类给自然界万物带来了伤害,除了小海龟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把这些例子写在日记里,下节课进行交流。
    五、抓住主题,升华感情
    同学们,当人们看到幼龟遭受嘲鹰的啄食,忍不住伸出了援助之手,却忘了这也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们爱莫能助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不能自作聪明地干涉动物的行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读最后一段:“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作业设计
    回答课后两道题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违反规律  适得其反
课后反思

我看见了大海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讲述了我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已有8年从没迈出家门一步,孤僻、胆小的我后来竟能一个人独立生活,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而这又是源于一个跟我无血缘关系的继父对我那无私的爱。是继父的爱给了我生活的信心,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勇气,给了我生活的能力。人们都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所以,整篇课文语言虽朴实,但读起来感人至深。从朴实的语言中,让我们感受到继父那无私的爱,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继父带“我”去看海的意义。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到继父对我的爱,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感受继父的伟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品味继父的言行,从而让学生走近这位无私、高尚、伟大的继父。
教学难点:
    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
教学构想: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课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理智、经验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多处“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继父那无私、高尚、伟大的爱。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流淌,课堂中多了应有的人文情怀。12345678910111213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设疑、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我看见了大海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大海?
    3、设疑:文中既然没有写到我去看大海的情景,为什么课题说我看见了大海了呢?
    4、用心读文,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抓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乃至整篇课文来谈谈自己所读懂的。引领学生借助文本进行第一次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潜意识里有着自己真切的体验。
    5、在读懂句子、内容的基础上,找一找令你感动的句子,作一作批注,最后交流。
引导学生围绕“令你感动”这条主线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自主寻找、批注、汇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又一次对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
    二、深入情境,品读感悟
    通过下面三处品读点的教学,真正把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了感受继夫那伟大的爱,在落实这一情感目标之中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体验。
    1、品读点:品味父亲说的几句话
    (1)点击父亲说的几句话
    “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儿。“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
    “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
    (2)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当学生读不好,说不好时,老师要起好桥梁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串门。”先让学生谈谈对“带”字的理解,从这一个“带”字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由衷地会领悟到是伯伯带我去串门,才使得我有胆量走出家门。一个“带”字,带出了我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勇气。从而学生不由地会明白:要读好这一句话,就得强调这个“带”字。
    (3)指读、评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使学生读懂继父说的每一句话,是继文的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这里给学生充分时间,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把“怎么读”贯穿这一部分教学。通过朗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位伟大的继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2、品读点:品读继父给我讲大海故事,鼓励我独自生活
    这部分品读采用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合作探究的方式。
    (1)默读课文17-29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12345678910111213
    (3)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为什么继父看见“我”做了原先不能做的事情的时候,继父就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②继父就要死了,带“我”去看大海这“撒谎”一事,完全可以瞒着我,为何在临死前把它说出来呢?
    (4)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文,认真思考。
    ②小组交流每人探究的结果。
    ③全班汇报交流。
    一旦学生有困难,起到桥梁作用的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比如第一个问题,先是理解“欣喜若狂”和“惊天动地”这两个词语。再是想象一下我可能做了件什么事?最后是我做了对常人来说是如此微小的事情,而继父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是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以上两个问题时,还要美美地欣赏一组佳句:“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是这样深情的语言,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为了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找到一个交点。在探讨的过程中,继父那伟大的举动,使学生不难明白继父给我讲“大海的故事”的缘由,是为了让我看到美好的前景,让我对生活充满色彩,充满希望。是为了鼓励我独自生活,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从中学生也不难悟到,继父那美丽的谎言的用意,学生也不难看到了拥有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继父。
    3、品读点:品读“我的变化”
    (1)找出原先的我和长大后了的我的一些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几句话,看到这一变化,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为了提升继父的形象,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我现在有勇气、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是继父为我所安排、所付出的一切。
    三、自由练笔,升华情感。
    1、谈谈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意思。允许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既升华情感,又是检测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把握。
    2、小练笔最后一句话:“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写下所省略的内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发挥想像,创造性写话,写出内心独白。既能锻炼学生的言语实践,又能帮助学生深化我对伯伯深深的爱的这份情感。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请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与爸爸妈妈共同分享吧:读给父母听或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继父带我走出家门      博大胸怀
                 我看见了大海    继父多看见希望             12345678910111213
                                 继父教我独立生活      充满爱心
课后反思

甘罗十二为使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舞xx幕剧本。通过十二岁的甘罗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实现秦赵两国交好,避免战乱之灾的过程,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思想品质。表现出甘罗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体会句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句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对甘罗那机智、勇敢、善辩,具有勇于承担国家安危,避免百姓战乱之苦的高度责任感的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和优秀品质的理解。体会赵王等人对甘罗的态度前后变化。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体会剧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战国的课文,你知道战国时期的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事迹流传至今?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英雄——甘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互相提醒在预习时发现的易出错的地方。
    2.指生朗读课文并纠错。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画出赵王对甘罗前后不同的态度,想一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
    2.各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甘罗那机智、勇敢、善辩,具有勇于承担国家安危,避免百姓战乱之苦的高度责任感的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和优秀品质。
    3.试着演一演实践活动。
    四、小结。课文是一篇舞xx幕剧本,剧中场景描写渲染了矛盾冲突。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
作业设计:
    1.十二岁是和同学们相仿的年纪,小小的甘罗却能出任强大的秦国的宰相,他有什么过人的本领?
    2.你还知道甘罗的哪些故事,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
板书设计:
甘罗十二为使臣
时间:公元前237年
地点:赵国都城邯郸郊外迎宾亭
人物:赵王 甘罗 庞暖 李陶 甘福 兵丁若干
课后反思

综合活动
活动内容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紧紧围绕“冲突”来写。这种冲突可能来源于国家之间,也可能来源于亲人之间,也可能就来源于自己。使学生指导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存在矛盾冲突,让学生在回忆、整理、归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讨论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力求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通过学生的回忆、辩论、聆听,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12345678910111213
活动目标:
    知道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存在矛盾冲突。在回忆、整理、归纳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讨论解决矛盾的方法,力求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活动重难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在回忆、整理、归纳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讨论解决矛盾的方法,力求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活动时间:2课时
学生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你与长辈、同学、邻居之间发生过哪些冲突?是怎么解决的?
    二、讨论看电视引发的冲突:
    1.谈谈由看电视引发了哪些苦恼?
    (……作业没有写完,好看的动画片开演了怎么办?自己学习时长辈看电视影响学习怎么办?精彩的连续剧每天都牵动我的心,让我不能安心学习怎么办?……)
    2.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3.各小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全班对重点问题逐一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要求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互相补充,努力从自身角度找原因,从积极的角度寻求办法。
    5.师生将讨论的结果浓缩成简洁的语言,便于学生记忆。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想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方案对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有启发和借鉴吗?认真考虑解决的可行性方案,遇到困难向同学、朋友请教。
作业设计:
    回顾并总结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为自己出一份测试题。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
冲突
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后反思:

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32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