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锋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学习孙建锋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有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3

学习孙建锋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有感

最近,本人即将教学《最大的麦穗》。这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而弟子们总是东张西望、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到了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在苏格拉底的指引下,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想起曾经欣赏过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感触颇深,于是想到再次去好好研读以期汲取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

全课以读为主线,通过尝试读、思考读、展示读、探究读、无声读,开拓出了阅读教学的新天地。这节课既保证了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又有效地锻炼了他们在课堂上唤醒自我、张扬自我、超越自我的本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豪感,又直正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一、尝试读,感知文本
  师:这篇课文在143页,共490字。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生:愿意。
  (放声读课文)
  评析
  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尝试的需要和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别人欣赏的需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尝试既需要勇气,又可以激发学生发于实践、勇于实践的激情。孙老师在教学时,一方面潜意识地引领学生读书,提也了明确的读书要求;一立面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力求感知文本,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思考读,感悟文本
  师: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是对的。为了给台下的教师们一个惊喜,再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画出来。
  (生边读边思考)
  师:读得很投入,有问题请自由发问。
  生:我想知道“……只许进,不许退……”这一小句,为什么加引号呢?
  师:问得好,读书就应该仔仔细细的。
  生:读了第七小七,我想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师:有质量,好样的。
  师:还有吗?
  ……
  师:这些问题问谁呢?
  生:问问同学。
  生:问课文。
  师:让我们再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也许你们自己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生边读书边讨论,师参与其过程,师生共同交流。)
  评析
  孙老师注意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书中质疑,读中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
  三、展示读,内化文本
  师:孙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一生朗读第一、二小节)
  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怎么样才能让弟子们既听清又记住你的话。大家伙一起来练一练,准备挑战这位同学。
  (同学们练得有声有色。一生主动站起来朗读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读得非常响亮、厚重。)
  师:请你们转过脸来,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朗读的声音,欣赏他朗读的表情,分享他朗读的愉悦!
  (生热烈鼓掌)
  师: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的走到麦地的尽头,他是怎样开导弟子的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六小节。123
  (一位女同学柔声细雨地读起来)
  师:你的读书如春雨,润心细无声。看样子,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
  师:课文还剩最后一小节,愿意朗读的请站起来!
  (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顿时书声朗朗。)
  评析
  实践证明,只要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以展自我的平台,学生就能在这个舞台上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和自由创造。这也是本节课的特色之一,孙老师既充分诠释了新课标关于阅读实践的主导思想,又使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生成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探究读,赏析文本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了,有的同学还能做到声情并茂,真是好样的!接下去,如果你们能够潜心地读读课文,与大师苏格拉底对话,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圈画,边交流边讨论,师参与其中。)
  生1:苏格拉底要求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表面上是提出一种要求,实际上是告诉弟子们,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会重复!有句话说得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们要把握住每一
  次机会,不要错失良机。
  生2:苏格拉底想告诉弟子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无限的等待只会错失一次次良机。正如高尔基所说,“生活好比打仗。”
  生3: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上课的地点在麦田,不在教室,他上课不用课本而是麦穗,他不是直接告诉弟子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生4:我们要善于捕捉机遇,如果不能抓住今天,就不能拥有明天的辉煌!
  生5:“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要注意现实。
  评析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孙老师在组织同学们研读文本时,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没有喋喋不休的串讲,更没有“独具匠心”的指导;有的只是送给孩子一声肯定,带给孩子一片掌声,献给孩子一张笑脸。让所有的人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他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从学生的个性化发言中,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体验、感受是多元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它是一支创造的火把,它是一口“新活”的源泉。
  五、无声读,超越文本
  师:有声地读书是一种交流,无声地读书是一种思考。最后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课文,来质疑这位哲学大师,向苏格拉底挑战。
  (生默默地读课文)
  生1:我觉得自己探究更为重要,而苏格拉底却将结论告诉弟子们。美中不足!
  生2: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他的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可以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
  生3:苏格拉底有点强人所难。
  生4:我不愿做苏格拉底的学生,那样会有一种被“捉弄”有感觉。
  生5:我认为文中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所谓“最大的麦穗”,一定是有比较而产生的,“只许进,不许退”就导致弟子们没有办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那么,这个“最大的麦穗”是没有办法找到的。所以这种提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123
  ……
  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流连忘返。不知不觉,我们变了,变得更加聪慧,更加自信。
  评析
  孩子们勇能地去直视25XX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对他提出质疑,甚至是批判,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超越。读,此时无声胜有声;思,浮想联翩,奇特丰富;说,大胆而细腻,言真而意维活了,思想跳跃了。这样,想像的翅膀也就插了起来,新鲜、奇妙的言语也就流淌出来了,创新的精神也就凸现出来了

http://www.xgps.net/blog/user1/49/archives/XX/1926.html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31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