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读后感|《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课前对话,在拓宽外延中感受柳树之情思。
1.同学们,水乡中常见到柳,这些柳给你什么印象?看到这些柳,你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自由说:柔美.纤细.轻盈.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2.古往今来,很多诗人爱写柳,背背你积累的关于柳的诗词。(出示柳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纤细.柔软)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以柳喻风的柔,可见柳之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如烟柳絮,杨柳依依,柔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玉门关外春风不到,柳便无法生长)
师:柳,依水而生,临风摇曳,给人的印象总是纤柔婀娜多姿,文人们借柳寄予的也多是思乡恋友的情怀,这是寻常柳。       (板书:寻常柳)
二、多角度赏析,由外而内地感知柳树之神奇。
(一)图文中看柳——感受外形的独特
1.昨天,我们初识了一株不寻常的柳——青海高原一株柳。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这幅插图,你眼中的柳树长得如何?在作者眼中,这又是一株怎样的柳?(能用文中一个词说说?)                              (板书:神奇)
2.屏显第二段,生齐读。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株柳的世界,多角度地欣赏,去感受它的神奇。
4.课文有一个自然段直接描写这株柳树的样子?——(屏显:第5自然段)请大家默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的是一株怎样的柳?从哪些关键词句中读出这些感受的?
5.(屏显)方法点拨:阅读状物写景的文章,边读边想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我们要想象这株柳的形象,思考这株柳的特点。
(巡视:圈画关键词句,用一两个词语写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是批注!)
6.学生自读,主要引导从以下几方面交流:
粗壮.茂盛:
  “两合抱粗”——两个人合抱,树干粗壮。没见过这么粗的柳。(做动作)
                 (少见的粗壮)
  “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相当于两三个教室顶那么大,茂盛.繁茂.枝繁叶茂
——具体数字让人真切感受少见的茂盛
粗实.坚硬:
   “生铁铁锭的色泽”——饱经沧桑与风霜。钢铁给人的感觉是坚硬无比的
(用铁写树,这个写法独到却又恰当地写出这株柳与众不同的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浓绿茂盛).绿得深沉”1234
               ——不是一般柳树的嫩绿.翠绿,显得沧桑(独特锻铸)。
——叶色不同于寻常柳
伟岸.壮硕:
   “巍巍然撑立”——高大.顶天立地.蓬蓬勃勃
     一个“撑”字真的“撑”起了这株柳,写出这株柳的伟岸.粗壮,强大的生命力。这株柳的形象如此不同于寻常柳!难怪作者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在以下短语下画横线:
    两合抱粗         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生铁铁锭的色泽   绿得苍郁.深沉
    巍巍然撑立       生命伟力
 师:这些短语(词组)极有特色,关注这些短语,想象柳的形象,齐读第二段。
(二)环境中看柳——感受生命的伟力。
1.为什么这株柳如此与众不同.竟有松的苍劲与伟岸呢?你能从这个自然段中找到答案?(提示:一个短语) ——“独特锻铸”   (板书:独特锻铸)
“锻铸”:换个词语—— 锻炼.磨练.锤炼.磨砺……
2.扣“独特锻铸”引出深入谈论的话题:青海高原给予这株柳怎样“独特”的“锻铸”呢?课文哪些自然段写高原对这株柳的独特锻铸?
方法点拨:善于快速寻找主要信息。(3.4自然段——高原环境和6.7自然段——想象柳的生长过程.遭遇)
3.昨天已经学过3.4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概括高原环境?(恶劣)(艰苦)(险恶)(寸草不生)(荒无人烟)……课文中用了这些词,一组短语即一幅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环境的险恶!
生读:(屏显)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师:就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柳树,给你什么感觉?(惊讶.惊奇……) 作者的这种感受在文中是如何表达的?( “哦”了一声)请你读出惊讶.惊奇的感觉。
4.读着这些短词,想象高原恶劣的环境,再看这株柳,(出示句子)“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你从“撑立”一词中又读出什么?(可以补充:除了伟岸.顶天立地的形象外,你读出什么?)
——这株柳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蓬勃的生命力!生命伟力!
——不怕恶劣环境,十分顽强的柳。
——不惧险恶环境的勇敢顽强的精神!
(师适时点到:生命伟力)
 师:这株柳是如此顽强,经历了高原恶劣环境给予它的“独特锻铸”!
      ——成就了一片绿阴!
      ——造成了高原上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师:这株柳在高原上不仅生长而且壮大起来!有着寻常柳所没有的顽强精神与强大生命伟力!难怪作者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回扣课文第二段,齐读。1234
(三)磨砺中看柳——彰显生命的顽强
1.站在这株柳面前,作者思绪翩飞,他猜测想象着柳的生长境遇,请你默读第6.7自然段,在这株柳的生长过程中,高原又给予它怎样独特的锻铸?又有哪些词句.短语写得极好.深深触动你的心?
2.引导学生找到下列词语.短语,自由交流:
① 持续的干旱    持久的干旱
(一天又一天   一月又一月 —— 补充:一季.好几个月无一滴雨
长时间无水 干死  死一茬又一茬(“熬”)
——这两个词写出干旱之久,生存之艰,作者用词精准而富有变化!)
② 严酷的寒冷   一般讲“严寒”,“酷”给你的感觉?(极冷.残酷.冷酷)
(补充:零下二三十度,无法生存。一个“严酷”准确描绘少见的寒冷!高寒!)
③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    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旱死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高原气候极其恶劣,简直是无法生存!这里是生命的禁区!
师: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使这株柳的生存道路危机重重,充满艰难!
这株柳?
“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坚强不屈.坚韧)
3.① 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冻死过多少次
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一次又一次摧毁
师:作者运用了反复手法,这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
我们随作者思绪,继续走进他的想象世界,这株柳还有怎样的遭遇?
② 比较:多少高原风雪     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多少场雷轰电击   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一次又一次摧残   一次又一次摧毁(毁灭性)
比较读读,体会?
——作者用这些词写出柳遭遇的是置于死地的毁灭性的打击.灾难!生长过程充满危险!读短语,读出这是毁灭性的灾难。
师:通过比较.辨析,我们又品出作者的用词多么精准!语言要锤炼,锤炼了才精准.传神。
这四个“又”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也许很多时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自由交流)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定要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所以,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同学们,这么多的词,都可以来诠释这个“撑立”。透过这些语言信息,你觉得这株柳成长的道路?
——充满艰辛.危险.(困难)灾难(多灾多难);
承受无法想象的磨难;不可思议的灾难……
师:这就是青海高原给予它的“独特锻铸” !
4.面对重重艰难与险恶,面对一次次毁灭性的打击这株柳
——出示“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师:(风雪压不垮它,雷电击不倒它,干旱旱不死它,严寒冻不死它)这株柳凭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生命奇迹!1234
 难怪作者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回扣第二段,齐读。
(四)对比中看柳——突出信念的决然
1.站在这株柳树前,作者思绪翩飞,他又联想到了故乡灞河的柳,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灞河柳?(对比衬托)
2.故乡柳的生长环境?优越舒适; “极易生长”
 “随手折……就……就……便”“急骤冒”
——有春风阳光雨露,无心插柳,柳也能成阴!
3.高原柳呢?充满危险.灾难.坎坷.挫折:
(屏显第9节):“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一线希望”
——生存艰难.九死一生(九十九死一生).命运坎坷,危机四伏
屏显: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4.师:坎坷多艰的命运就是青海高原给予它的——“独特锻铸”!
5.面对坎坷命运,这株柳依然——出示“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此刻,透过“巍巍然撑立”,你除了读出柳的高大形象.生命伟力和顽强的精神外,还读出了什么?(结合第9自然段说说,看看柳的表现:)
(不抱怨命运.不畏怯生存之危险与艰难.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不屈服命运.不畏惧命运,一定要生存下去的坚定信念……)撑立的是
——师:不怨不惧不屈不弃的信念!
——师: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这株柳在坎坷命运中蓬勃生长,造就了不可思议的生命奇迹!
难怪作者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神奇到……回扣第二段,齐读。
6.茫茫高原上,只有这株柳经受住种种独特的锻铸,成了作者“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也让作者感叹,“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 齐读第9自然段,读出敬畏。
三.写法指导,学习作者借柳喻理之巧思。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09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