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原文]姥姥的剪纸 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烧饭、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来。读着语言文字,有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风民情迎面扑来。作者的这些遣词造句也很有地方特色,很有“嚼”劲啊!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艺术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建立起姥姥的人物形象,并通过用心品读语言文字,在鉴赏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对文中具有浓浓的北方风情的词句表达效果,有所感悟,并对习作语言表达有全新认识。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对姥姥的形象有初步认识;品读、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鉴赏作者充满情味的语言表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搜集交流,揭题质疑。
1、师: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国,东西南北,都拥有具有地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剪纸,就是其中一朵奇葩!(板:剪纸)
关于剪纸,你有哪些了解?
组织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或剪纸,师作随机点评,或鼓励生养成将资料进行筛选、记忆的习惯。
2、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姥姥的剪纸)
3、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师点评小结:课题是“姥姥的剪纸”,感觉课文也许不只是在写剪纸,更是在写姥姥。出示学习目标一:默读课文,思考姥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人物形象)
二、初步感知姥姥形象。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后大堂交流,师随机板书:
技艺高超、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剪纸传情
△若学生读不到第三点,则引导生读§6:
同学们对姥姥的认识,了解越来越丰富、深入了,请你自由训练读第6自然段,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认识?
交流后引导:姥姥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弥漫着剪纸的喜气。剪纸已成为姥姥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重要的生活内容。对此,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交流板书:热爱生活。

三、品读语言文字,揣摩语言表达。
1、师: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姥姥,让作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忆及那剪纸声,心中便荡漾起一种温暖的情感来。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出示学习目标二)品读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
2、师:姥姥的这些特点,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怎样将姥姥的这一特点写生动形象的?(板:语言表达)生自由朗读品味,读书批注,四人小小组学习、交流,大堂汇报交流:
(1)技艺高超
a引导第一段中“左邻右舍”、“都贴着”、“心灵手巧”等词句谈如何表达具体?123
师点评:开篇就将一个充满喜气的小屯子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感受到姥姥剪纸记忆高超深入人心。(板书:开篇总起)
b“一把……无所不做。”(出手句段)这是作者正面描述: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可在姥姥手中一切都活了。如此逼真、栩栩如生。这么一比较,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c“我从小就听人……能打鸣。”(句段)这是从侧面描述,也是屯子里人形象的夸张。足见姥姥的剪纸已深入人心!
(板:正面描述、侧面表现)
d作者那生动传神的语言将一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仿佛带到了我们的眼前,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心境呢?(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
(表现出对姥姥的敬意、怀念,我们心中也升腾起一种赞美之情)。
引导朗读好§1、2
e§4~5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板:生动事例)我故意刁难姥姥,可姥姥仍剪得形象至极。此时的作者,真是心服口服,我们的心中有何感慨?交流后,引导读好§4、5两段文字。
f§7~13剪纸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也表现出其技艺高超。(此时,稍作感悟,主要归为第四方面时再作深入学习)
(2)勤劳善良
师:同学们用心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满怀着对姥姥的情感,生动细致地表现着姥姥的特点。你还对姥姥的哪个特点感兴趣?品一品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a、“慈祥的姥姥……薅草……”
写出了姥姥人缘极好,做事干脆利落、爽朗善良、着重于动作语言描写(板)
b、走进如此生动的语言文字,用心揣摩,眼前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能读好这段文字吗?

3)热爱生活
a、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朗读,说说理解,再思考:作者怎么具体表现出“总剪,熟能生巧”的?
b、交流中出示句段㈠:“数九隆冬剪……摸黑剪”
联系生活谈体会:姥姥的剪得多、时间长、长年累月练习使姥姥的技艺娴熟……之后朗读句段。
c、出示句段㈡:“姥姥的手就是……手指。”品评这一比喻如何表现出姥姥的这一特点的?
d、你能体会出剪纸在姥姥的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吗?交流:剪纸,已成为姥姥的重要休闲、娱乐方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了!
e、联系这两句段,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再说说文中出示句段的理解。
f、其实,作者在描写同一个事例时,充满情感的语言展示了姥姥很多方面的特点,这样的文字是最有魅力、富有内涵的,引导读好§4~6。

(4)剪纸传情
a、读§7~12,作者是如何表现姥姥借着剪纸在表达着对我们的关爱与期盼的?
读后交流:
①“我”看不懂剪纸的内容,不解地发问,热情地交谈,表现出姥姥对我的亲昵、关心。
②想象,也许姥姥还给我剪了哪些关于小兔子和老牛的故事?
③姥姥只是剪着玩耍的兔子、干活儿的老牛吗?
交流:其实,姥姥是在借着剪纸表达对“我”的喜爱、呵护,传递着对我浓浓的亲情。
师引导:表面上看,这些语言文字都在写姥姥对我的喜爱,透过这些文字,你还悟到了什么?(“我”对姥姥勤劳善良的赞美、对姥姥依恋之情。)123
师:这样内涵丰富的语言,我们该怎样读好它?先自由练读§7~12,再指名读
b、指读§13
①“我”与姥姥浓浓的亲情伴着我的成长经历。当我忆起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眼前、梦境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我的心境会变得如何?
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感受的?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言文字谈。
②满怀着依恋、不舍、思念,读§13。

四、捕捉字眼,感悟语言风格、民风民情。
1、读着这篇课文,总有一种浓浓的地方风情风味扑面而来。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看看本文哪些字眼、语句很有当地的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
2、引导学生捕捉住“小屯”“派啥用场”“乐颠颠”“纳鞋底”“按冒”“准头”等词语,“剪猫像猫……”“洗衣服……”“姥姥的手就是眼睛……”等语句谈意思以及表达效果。
五、学习反馈,提升认识。
1、学到这儿,你明白用“姥姥的剪纸“为题,有何含义?
交流:剪纸不只是指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更是姥姥与“我“情感的桥梁,是寄托着情感的载体,也表现了姥姥其人。
2、学习这篇课文各方面有何收获?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何改善?
3、巩固练习:
a、抄写生字词,背诵最后两段。
b、补充习题。
c、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

附板书:
姥姥的剪纸
人物形象 语言表达
技艺高超 开篇总起
勤劳善良 正面描述、侧面描写
热爱生活 动作语言
剪纸传情 生动事例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49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