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实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巫峡、洛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联系诗句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并体会诗这种体裁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课外搜集资料的过程,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经历主动参与的过程,从而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出诗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及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从而受到爱国教育。

教学重难点: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准备:充分预习,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析《春望》,感受写作背景:

      师:给同学们上课,老师准备了一首诗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喜欢。(课件出示《春望》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简介诗意。)

    (评:教师的朗读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

      师:听老师诵读你感受到了……(示意学生举手说感受。)

      生:我感受到诗人很忧愁。

生:我感受到诗人渴望和平,讨厌战争。

生:我感受到诗人为国家为人民发愁。

师总结:是啊,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国情。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是谁呢?

生齐:杜甫。

(评:让学生通过听,感受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远比教者枯燥的介绍时代背景有效。同时,聊天式的宽松环境,也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打下了基础。)

师:你对杜甫了解多少?

生:他是唐代诗人。

生:他的字是子美。

生:他和李白齐名被后人称为“李杜”。

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评:遵循“学生已会的知识教师不讲”的原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像老师这样把课题读好。(课件出示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打开课本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再读给同桌听听,互相纠正。

(生同桌互读,互相纠错。)

师: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

师:有一句话老师是这样读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听出来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读的“裳(cháng)”。

师:在这里就读“裳(cháng)”,古人上为衣,下为裳(cháng),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师: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词与我们现在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听:“却看妻子(qī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生:“妻子”现在读(qī zī)古诗中读的是(qīzǐ)。

师:现在生活中妻子(qī zī)指老婆。古诗中的妻子(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想可能指老婆和孩子。

师:你真聪明,请你把这句诗再读一遍。(生读)

师: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遍做到字正腔圆。(师指名读古诗。)12

师: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评: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抓住诗句中古今读音不同的两处加以点拨,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学生便颇有兴致地一遍一遍地读开去了。)

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

师:不知不觉这首诗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你读到诗人心情如何?

生:诗人很高兴。

师:你的依据是……

生:我是从“喜欲狂”这个词里读出来的。

师:(板书:喜欲狂)“欲”的意思是?

生:将要。

师:“喜欲狂”就是?

生:高兴的快要发狂了。

师:读这个词,读出它的意思来。

(生读“喜欲狂” )

师:读着这个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诗人为什么“喜欲狂”?

师:是啊!昔日忧愁满腹的杜甫为什么欣喜欲狂呢?(在黑板上画“?”)

生:诗人“喜欲狂”时是什么样子呢?

师:老师也想知道呀!(在黑板上画“?”)

(评:读着读着,不但读出了感情,还读出问题来了。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发言,紧扣诗眼“喜欲狂”展开设问,中心突出,环节紧凑。)

四、带着疑问,自学古诗:

师:带上你的笔,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带上你的工具书,那是不说话的老师;带上你已有的知识,那是你无形的资产;带上你周围的小伙伴,互相取长补短。一起去读懂古诗,到诗句中去寻找答案,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示意。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答疑解难。

(评: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自学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师:交流一下,杜甫为什么“喜欲狂”?

生1:从“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话里我知道诗人听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所以“喜欲狂”。

师:谁收复?   生:官军。

师:“官军”就是……(生:朝廷的军队。)

师:(指课件地图)看,这是“剑外”,诗人流落在剑外,河南诗人的家乡,“蓟北”叛军的老巢。老巢都被国家的军队收复了意味着(生:国家统一了)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杜甫等这一天,等了8年了。这一喜讯忽然传来,诗人怎能不喜欲狂呢?(板书:听)

生2:从“却看妻子愁何在” 这句话里我知道诗人的老婆和孩子忧愁没了所以“喜欲狂”。(师板书:看)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38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