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原文】10.生命的林子 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基础练习
一.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应酬(yīng   yìng)(      )  阅经读卷(juǎn  juàn) (      )鼎盛(chéng   shèng) (      )  扭曲(qū   qǔ ) (      )
二.选用文中的词语,进行搭配。
(     )法门寺 (     )法门寺    (     )法门寺 (     )法门寺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桃花心木
乡下老家前面,有一块三千坪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林场的桃花心木已是高达数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高大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不同的是,这是旱地,不是水田。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的小路散步,种木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感到愈来愈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就莫名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为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浇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保收。所以,树木自然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的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生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树苗,遇到********,也是一吹就倒了。”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因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善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的状态正是在通向枯萎、在通向死亡之路。
当我听过种树的人关于种树的哲学,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这些树苗正努力面对不确定的风雨,努力学习如何才能找到充足的水源,如何在阳光中呼吸,一旦它学会这些本事,百年的基业也就奠定了。12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等高,是那么优雅而自在,宣告着自主的生命。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树  (   )的基业    (   )的人  (   )的树苗
    (   )的心  (   )的能量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枯萎——(  )  依赖——(  )  优雅——(  )
3、在括号里写出带下划线词的反义词。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  )的树。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
   3、树苗就会养成依赖(   )的心。
4、读课文,把种树人回答作者问题的话概括起来简述。
例:问: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答:模仿老天下雨,时间不确定。
  (1)问: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发展练习
一.读一读下面的名人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闻一多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马克思
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
——卢瑟福
二.相关资料。
玄奘(约600年-664年)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玄奘行至中亚细亚戈壁沙漠的边缘,西行远达撒马尔罕,然后转向南行,越过兴都库存什山脉进入印度。在印度,他作为佛学教学者受到欢迎。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几乎送命。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一点被箭射中丧命。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玄奘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后来,当玄奘回到中国后,皇帝命令他写一份旅行报告。这项工作占去了他余生的大部分时间。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04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