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笔记】我的战友邱少云(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9篇+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上来板书。”(估计多数学生会板书“纹丝不动”这个词。)
   2.教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学生快速默读,教师随机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例如:
   (l)“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3)“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4)“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
   3.对第8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对呀!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用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邱少云》。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师引入:“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后教师引入:“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评点】
  由“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带动两段(第7、8段)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感悟。教师的大胆取舍,为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谈得上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语文课堂也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结尾补充“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营造了情感高潮,这种“超文本”的处理,大有情韵在胸、绕梁不散之感。(周一贯评点)

 (课前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一、引读课题,创设情境
  1、(点击课件,呈现课题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充满深情地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项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引读:“请再深情些!”(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引读:“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学生齐读课题。)
  4、教师引读:“请再自豪些!”(学生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强化感知
  1、教师设疑过渡:“同学们,邱少云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英雄呢?请大家自由、深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倾听同学的朗读。
  3、组织交流: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装的发言,教师随机点拨(略)
  三、细读词句,把握形象
  1、教师解说过渡:“同学们,不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邱少云的英雄形象,更无法解读邱少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带着刚才读书时的感受、想法和心情,仔细地、深入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给反映邱少云这位英雄的独特形象。”
  2、自读感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等大多数学生读完课文并画出词语的时候,指名多个学生上台板书找到的词语。(有“纹丝不动”“一动不动”“千斤巨石”“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发出过一声呻吟”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根据学生的板书,教师用红粉笔圈出“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并对其他答案随机点拨:“一动不动”就是“纹丝不动”,“千斤巨石”就是“纹丝不动”,“没挪动一寸地方”就是“纹丝不动”……
  四、品读文眼,体悟主旨
  1、教师总结过渡:“‘纹丝不动’这个词,我们在邱少云潜伏的时候读到过它,在邱少云被烈火包围的时候想像过它,也在邱少云壮烈牺牲的时刻强烈地感受过它。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的。”(学生快速默读,并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2、组织全班交流,重点对下列语段的诵读与学生的解读作随机点拨:
  ①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a.“你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但是,读课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理解没有感情更不行。你得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读出来,这才是真读书。”(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b.“如果你现在就潜伏在这条山沟里,面对这样的敌情,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怎么读这段话?”(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②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a.“你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这次作战计划一旦落空,391高地这颗毒牙不能不拨掉,志愿军的占线还有往南推移吗?(学生自由回答。)志愿军的战线不能往南推移,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还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吗?”(学生自由回答。)
  b.“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长,当你意识到这么严重的后果时,你会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c.“如果你现在就是邱少云,当你意识到这么严惩的后果时,你又会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③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a.“你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仔细读读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都在描写邱少云纹丝不动的感人形象。朗读的时候,你觉得强调哪些词,才能够让大家更清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b.“战斗结束之后,面对志愿军的各位首长、面对其他的志愿军战士、面对前来采访的各位记者,作为邱少云生前最亲密的战友,你觉得怎样朗读这段话,才能真正打动他们,才能真正令他们终身难忘?”(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3、教师充满激情地诉说:“这就是艰苦卓越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意义重大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纹丝不动,是邱少云这位英雄的独特形象;纹丝不动,是邱少云这位英雄的伟大壮举!”

一、找出课文开始和后来称他为怎样的战士?(年轻、伟大)
    师:为什么年仅二十二岁的战士,被作者称为伟大的战士?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内容。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找出哪些地方最感人。
  2、学习“我的心绷得……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1)“我的心绷得紧紧的”写出我的什么心情?(紧张的心情)
  (2)朗读这句句子。
  (3)“这”指什么?(火烧的痛苦)
     我们来看看这是怎样的火,我们来看前面的课文,找出写火的句子。
  (4)平时手指头被火烫了一下,你会怎样?此时,邱少云被烈火包住了,是多么痛苦啊?
  (5)读句子,师:我此时的心不但紧张而且……(担心),为什么担心呢?(年轻的战士)为什么年轻的战士我会担心呢?我还担心什么呢?
  (6)读“我不敢看……”,我不敢看,又忍不住不看,这是怎样的心情?(矛盾)“眼巴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敢看啊?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呢?
  (7)朗读“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师:这时我的心情怎样?(痛苦)把书上改成我的心情像针扎一样,好不好?
  (8)这一段作者细腻地写出了我的心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情,也可以看出邱少云的处境怎样?(越来越危险)但邱少云有没有叫起来,跳起来?
  3、学习邱少云表现的部分
  (1)朗读书上的句子。
  (2)邱少云的表现怎样呢?
     (板书: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一动不动)
  (3)为什么不把邱少云比作钢铁巨人,烈火中的巨石与邱少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为什么比作千斤巨石呢?为什么用上千斤呢?什么叫“巨石”,邱少云趴在火里,怎么叫巨石呢?(精神高大、形象高大)
  (4)朗读这段话。
  (5)还有哪句话写出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这位伟大的战士……
  (6)邱少云在烈火中烧了多长时间,一齐读课文,你认为邱少云是一位怎样的战士?
  (7)齐读“为了……为了……没发出一声呻吟”
  (8)师:一个邱少云倒下去了,许多的邱少云站起来了。(教师说后面的课文)
  (9)出示句子: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
     看看时间……
     师:这两句话中的“才”字表示的时间一样不一样?二十分钟与半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为什么第一句话中表示时间长,第两句话表示时间那么短?
      教师总结规律:“才”在时间后表示时间长,在前表示时间短。
  三、升华感情
     幻灯出示碑文:
    “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感情朗读碑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正音解词。
   
   (3)解词:
    揳入:把揳子、钉子等钉在物体里面。本课指敌人控制的高地插入我军阵地。
    袭击: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方。
    潜伏:隐藏、埋伏。潜:隐藏。 
    居高临下:处在上方,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地形。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漫山遍野:“漫”是到处都是的意思。漫山遍野就是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挪动:移动。
  2、读出你最受感动的段落。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12345678910111213141516
  4、学生质疑。
  二、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我的战友邱少云》从课题看,本文主要写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2、简介作者及社会背景。
  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故事发生在朝鲜战场上。作者是李元新同志。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二级英雄。他曾和邱少云一起参加“391”高地的战斗,亲眼看到邱少云英勇牺牲的全部情况,本文是作者对当时情景的回忆。
  一九五○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国侵略军,把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邱少云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感觉邱少云是怎样的人?
  2、读后讨论回答。
  四、理情脉络,讨论分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提示:找出描写时间的词作为分段的界线,用“‖”标出。
  1、学生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段(1)交待这次战斗的目的。
  第二段(2~3)写我们连队的潜伏情况。
  第三段(4~8)写邱少云牺牲的经过。
  第四段(9~10)写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战斗迅速取胜。
  五、扩展
  按四段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小标题。如:可编为:(1)拔毒牙;(2)潜伏好;(3)勇献身;(4)速取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
  2、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文哪部分最能突出反映邱少云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的中心呢?(第三段最能表达这一中心。)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出示思考题:
  (1)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做的?他是怎样想的?
  (2)邱少云的思想活动是怎样体会到的?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4)指导学生看图说说邱少云所处环境和烈火烧身时的表情、动作、展开联想说说邱少云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5)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六小节前两句思考:为什么邱少云能扑灭身上的烈火而不扑,“我”就在他附近,能救邱少云而不去救?下面学习第二段。
  2、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他们隐蔽在什么地方?要求是什么?“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
  (1)学生边读边勾画答案。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小结:在生死关头,在个人与战友,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利益矛盾的时候,邱少云想到的是战友、集体、国家,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士呀!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呀!
  四、以读代讲一、四段。
  五、总结中心思想
  六、再读课文,研讨表达特点。
  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中心的呢?
  1、学生边读边勾画、批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小组研讨、准备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先从哪方面说都可以。
  (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这种写法好像是作者在给大家讲故事,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开头、发展、高潮、结局这四部分是一般记叙文的构成部分。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记事完整,叙述清楚,交待明白,层次分明。
  (3)本文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很突出。这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主人公是邱少云。但全文没有直接描述邱少云的语言、动作的词句。因为邱少云所在部队在执行潜伏任务,不能说话,也不能动。作者就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人物外表的描写和“我”的心理描写,突出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忍受痛苦的顽强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4)本文语言精练、生动。没有多余的句、段,而且段段紧扣中心。
  4、品读好词好句。
  七、小结
  这篇课文表达方法告诉我们,仅仅有了内容,并不能保证写出好文章;虽然内容是最基本的,但不掌握多种表达方法也不能写出好文章来。在学习本课时,不仅学习英雄的好思想,也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附:板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2、练习通过人物的表现及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从周围的环境及人物的表现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故事片《邱少云》录相带、hiclass(多媒体展示平台)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按要求自学课文,并讨论分段及段意。学习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第一、二段。其它同学思考,这两段写什么?
  2、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的词。(板:纹丝不动)
  3、四人小组讨论:邱少云在哪些情况下做到了纹丝不动?(板:潜伏隐蔽、烈火烧身、英勇牺牲)
  4、在"潜伏隐蔽"过程中,哪个词最能突出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板:更好)说明邱少云平时怎样?(板:训练有素)
  二、学习第三段(4──8自然段)
  (一)学习4──5自然段。
  1、老师范读,学生思考,在潜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
  2、讨论以上问题。(简答)
  3、小声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当敌人使用燃烧弹以后,作者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气味,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板:听到、闻到、看到)
  4、当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邱少云做了什么?(板:严守纪律)
  (二)学习6──7自然段。
  1、指读第6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烈火烧身时,邱少云有没有办法救自己,作者有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他们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不回答)
  2、这时,作者会想到什么?(板:想到)
  3、用hiclass映出课文后的问题,指名读课后问题后,同时播放第七自然段录音。让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12345678910111213141516
    附:课后问题:认真阅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回答下列问题。
  (1)"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时,"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3)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
  3、讨论:
   a、"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火刚烧到邱少云身上时,"我"的心情)"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板:紧张、担心)
   b、作者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
    (师述:那么我们学到后边的课文时,再来看邱少云究竟有没有跳起来,叫起来。)
   c、"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是作者看到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时的心情。)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板:痛苦)讨论:"迷糊"一词的用法及作用。(板:迷糊)
   d、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不敢看,是因为不忍心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活活地烧死。忍不住不看,是因为希望火能奇迹般地熄灭。(板:矛盾)
  (三)练习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师述:学到这里,我看同学们的心也都绷得紧紧的,请大家带着和作者同样的心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1、讨论该怎样读。
    a、语调(低)。b、速度(慢)。c、声音(颤抖)。d、给人以含泪叙述之感觉
  2、听录音范读。
  3、练读。
  4、指两名同学读,并简评。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自读第8自然段,找出第8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讨论,这个比喻句好在哪里。
  2、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a、用hiclass捕捉播放电影《邱少云》中,"烈火烧身,英勇牺牲"的片断,同时播放第8自然段的录音。
   b、定格观察邱少云牺牲时的外部表情。
   c、讨论:联系作者的感受,邱少云的外表以及当时的环境等方面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d、抓住"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与前文对照,(①潜伏时间长②环境恶劣③作者的担心)邱少云为什么能像这样严守纪律。(板:为了胜利)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第四段,这一段写什么?
  2、"才20分钟","才"是什么意思。
  3、联系第八自然段,分析两个"才"字的意义、作用。
   a、在多媒体wind系统中,出示这两句话: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②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两个"才"字用大号字并用红色标出,加上着重号。
   b、讨论、比较、分析。
     运用多媒体切换、删除的功能。把①、②句进行比较。第一句去掉"才",加上"才"进行比较。第二句中的"才"换上"用了"与原句比较。
   c、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内容:
   第一个"才" 第二个"才"
   ①时间长①时间短
   ②承受巨大痛苦②部队受鼓舞
   ③体现邱少云精神可贵③邱少云的牺牲是值得的
  4、讨论:第四段该怎样读。
   a、"为邱少云报仇"这句话该怎样读?
   b、朗读9、10自然段时,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区别?12345678910111213141516
   c、朗读9自然段与7自然段时,有何区别?
  5、你认为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伟大的战士)
  6、感情朗读全文,用几句话写出邱少云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时
  内容:概括中心思想。体会"明写外表、实写内心"的特点。背诵6──8自然段。

  附板书:
            我的战友邱少云
        纹  潜伏隐蔽 烈火烧身 英勇牺牲 (明写外表)  伟
        丝    ↓    ↓    ↓          大
        不       邱少云              战
        动  训练有素 严守纪律 为了胜利 (实写内心)  士

            听到……
        作  闻到……  紧张、担心 更好
        者  看到……
           想到……  痛苦、矛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我的战友邱少云
  2.简介邱少云及作者情况:(可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先说一说,学生说后,教师给予补充、纠正。)邱少云是四川铜梁县人,1931年生,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战场攻夺“391”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本文作者是李元兴同志,他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他亲眼看到邱少云壮烈牺牲的经过。本文是作者对当时情况的回忆。课文中“我”,即是李元兴同志。
  3.思考:从本文的题目看,既有“我”,又有“我的战友”,那么,是写“我”呢?还是写“我的战友”?是以写“我”为主呢?还是以写“我的战友”为主?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认真学习课文,认真思考。
  (二)检查预习。说一说邱少云最突出的事迹。
  (三)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教学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拼读生字。(教师注意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熄”读第一声,“蔓”是多音字,有三种读音,在本课中读“m4n”,“挪”的声母是“n”,“歼”读“ji1n”,不要读成“qi1n”。)
  2.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说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自己怎样记这些难字的?(注意:“坳”是左中有结构,也可以记左边是“土”,右边是“幼”;“蜷”的右边是“卷”,区别“卷”与“券”;“揳”与“楔”的区别。)
  3.查字典,解释新词。(控制——掌握住,本文指“391”高地被敌人掌握着。揳入——揳,插入,本课指敌人控制的高地插入我军阵地。袭击——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打击。山坳——山间的平地。蔓延——形容像蔓草那样,不断滋生扩展,本课指火苗子扩散开来,到处燃烧。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处位置极为有利。)
  (五)分析阅读第1段课文。12345678910111213141516
  齐读第1段。这一段只有两句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句是个比喻句,写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阵地,对我军十分不利。第二句交代了我军作战的目的、方法和时间。这两句是因果关系,“揳入”和“拔掉”这两个词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关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2、3段。
  (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小节。①说出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主要写我军隐蔽的情况。)②这一小节可以分几层意思?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来,然后分小组讨论。(第1层写我军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第2层写潜伏的环境不利于我军隐蔽;第3层写战士隐蔽得好,邱少云隐蔽得更好。)
  2.指名读第3小节。(1)“看着这种情景”指的是什么情景?(指的是“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
  (二)战士们“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说明了什么?(这一小节接着写我军潜伏的情况。从战士们“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句,可以看出战士们决心打胜仗的强烈愿望,也可以看出战士们从“天还没亮”潜伏到“黄昏时分”是多么不容易!)
  3.小结第2段课文:这段课文对战士们执行伪装潜伏任务的情况写得比较详细,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这样写也为后面情况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指名读第4、5小节。(1)什么叫“火力警戒”?敌人使用他们的看家本领“火力警戒”,说明了什么?(“火力警戒”就是用打枪、打炮等办法来防止对方的袭击,课文中是指打炮和使用燃烧弹。敌人使用他们的看家本领一方面说明了敌人的穷凶极恶,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内心的虚弱和胆怯。)(2)敌人施行火力警戒,使用了燃烧弹,对我军的潜伏部队有什么威胁?(“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蔓延”是说火势不断地扩展,荒草着火的面越来越广。本来就很危险的潜伏环境变得更加危险了。)
  (3)在书上画出描写邱少云当时处境的语句。你能用四个字概括吗?(烈火烧身)
  2.指名读第6小节。
  (1)邱少云同志当时是怎样想的?
  (2)作者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没有那样做?(当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时候,他只要打个滚就会把火压灭,“我”只要扯掉他身上的棉衣,就能把火熄灭。但是他们为了整个班不受损失,整个作战计划不受影响,都没有这样做。)
  3.学生默读第7小节,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1)这一小节中的“我”指的是谁?“我”在这一小节中连续出现几次?(2)“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指的是谁?(既指邱少云,又指“我”。意思是说:邱少云被烈火烧身,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眼睁睁地看着亲密的战友被烈火烧着,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3)“担心”是不放心吗?(“担心”在这里不是不放心。人的忍受能力有个极限,当痛苦超过忍受能力的极限时,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跳起来,或叫起来。作者的“担心”正说明邱少云用顽强的意志忍受着极端痛苦的煎熬,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战友的关心和爱护。)12345678910111213141516
  (4)“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我忍不住不看……”为什么?(“不敢……看”在这里不是害怕看,而是不忍看的意思。“忍不住不看”是非要看不可,表现作者对战友的安危无限牵挂,对战友的深厚感情,被邱少云崇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4.指名读第8小节。(1)作者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叫起来,邱少云是怎样表现的?(“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2)“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才”字在这里表示时间太长了。邱少云同志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以惊人的力量严格遵守纪律,完成了潜伏任务。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邱少云不愧为伟大的战士。)
  (3)什么力量能使邱少云做到“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而一动不动?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4段课文。
  (二)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第4段课文。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下列词语。
     控制 潜伏 隐蔽 咳嗽 伪装 蔓延 熄灭 刀绞 挪动 歼灭 突然 袭击 纹丝不动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齐读第9小节。(1)概括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战斗胜利结束。)(2)“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的“才”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这个“才”字表示时间很短,说明在邱少云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很快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2.齐读最后一句。(1)1952年10月12日指的是哪一天?(1952年10月12日指的是邱少云牺牲的那一天。)(2)这篇课文为什么把时间写在最后?(课文把时间写在最后表现了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也使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分小组讨论: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怎样分段?(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是要夺取“391”高地;事情的发展是伪装潜伏;事情的高潮是邱少云同志烈火烧身,以惊人的毅力完成潜伏任务;事情的结尾是战斗胜利。这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写文章。另外,这篇课文还可以按时间分段。决定了任务是第1段;天不亮就伪装潜伏是第2段;到了中午邱少云同志被烈火烧身,英勇牺牲是第3段;黄昏时分完成了任务是第4段。)
  (2)说说每段段意和全文的主要内容。(第1段<第1节>:志愿军决定攻下“391”高地。第2段<第2~3节>:“我们”连潜伏在“391”高地一条隐蔽的山沟里,同志们隐蔽得很好,邱少云隐蔽得更好。第3段<第4~8节>: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同志壮烈牺牲。第4段<第9~10节>:部队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迅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主要内容;本课记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我军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3)概括本文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为了革命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的革命精神。)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五)总结写作特点。
  1.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安排材料。
  2.以“我”的心理活动侧面烘托英雄的光辉形象。(由于环境特殊,又用第一人称写作,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我”的观察,“我”的内心活动,突出了邱少云的高大形象和优秀品质。如果我们写《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一类的作文,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六)背诵第6至第8自然段。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6至第8自然段。
  3.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它的作用,并将比喻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教学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以疑导入,确定支点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阅读课文(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对于“邱少云”大家都比较陌生,老师这有一段关于他的资料,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好吗?听时要认真,要做到句句入耳。
   (师简介邱少云)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31年生。1949年12月25日(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20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21岁),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并与1953年6月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邱少云了解了多少?
  4、你还想知道他的什么情况?
  5、过渡:
  同学们如果想真正了解邱少云,还得学好《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目睹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煎熬、壮烈牺牲的情景,这一情景使他永生难忘,并向我们作了最深刻的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邱少云,去认识这位战士。
  6、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读后思考:邱少云是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用“?”作上记号。
  7、小组互动,交流(邱少云是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8、概括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能救邱少云,但是为什么不救呢?
  ⑵邱少云的战友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呢?
  ⑶邱少云的战友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看?
  二、探究解疑,旋转球体
  问题一:能救,为什么不救?
  1、自读有关小节(第1、2、6节),思考这一问题。
  2、交流:
  ⑴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邱少云?(自救、战友救)
  ⑵为什么不救?(联系当时的环境、作战策略等方面讲将体会)
  板书:纹丝不动
  纹丝不动是战士们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更是本次突袭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⑶为什么要纹丝不动呢?齐读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3、导读过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到了中午,敌人感到他们的前沿阵地已经不太安全了,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被一团烈火团团围住。12345678910111213141516
  问题二:邱少云的战友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呢?
  1、过渡:
  眼看着战友邱少云就要被烈火灼烧,此时,“我”的心情怎样?
  引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突然叫起来)
  2、我担心的是什么?(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3、我为什么会担心呢?(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当时的环境和“年轻”一词去理解。)
  4、指导朗读:如果你看到亲密的战友被大火包围,内心会怎样呢?带着这种心情去读。
  问题三:“我”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看?
  1、引读:我不敢朝他那儿看……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2、“我”为什么不敢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战友被活活烧死)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呢?
  3、“奇迹”指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吗?所以,当看到烈火把亲密的战友一点一点地吞噬时,我的心……(引读)
  4、指导朗读:(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了,我的心情会怎样?)
  试读、指名读、学生互评、分角色读……
  三、继续学文,突现心轴
  1、过渡:
  是啊,就是这位年轻而伟大的革命战士,他严守革命纪律,以千斤巨石般的身躯,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烈火包围下纹丝不动,保证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出示图片)这就是在烈火灼烧下纹丝不动的邱少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位战斗英雄,你从他的眼神、表情、手等地方,想想此时的邱少云正在想些什么呢?
  2、是啊,邱少云正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被烈火灼烧时想到:
  ⑴为了整个班,为了……(引读)
  ⑵多么坚强的毅力啊!多么伟大的战士啊!让我们以无限崇敬的心情再次感受战斗英雄在烈火中伟大的形象。(齐读)
  3、此时此刻,你想对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说些什么?(指名说)把你要对邱少云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加一个题目。
  4、总结全文
  是啊,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这位年仅21岁的年青战士,在烈火中,完成了他壮烈而绚丽的人生篇章,他被烧死了吗?不,他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四、课后练习,延伸心轴
  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邱少云叔叔说。那课后就以《邱少云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目,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五、板书设计:
               我的战友邱少云
               ——年轻而伟大
                纹丝不动

  评课:
  1、教师以“球体旋转型”阅读教学为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根据阅读课文的要求,教师没有作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思考、质疑、解疑。教师只是在教学中作适当的点拨、提示。并在恰当的时机作必要的讲述,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创新的源泉。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评价:
  教师能将“球体旋转型”阅读教学的原理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实践,总揽全文,把握支点,在定位转动“球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题研究得到有效落实。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2、学习透过人物的表现以及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学习从人物的表现及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朗读课文。
   2、哪个自然段是讲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
   1、启发谈话,提出要求。为什么说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是“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先介绍这次战斗的任务和当时潜伏的环境。课文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写的。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课文的分段,并说说每段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次战斗的任务是什么?把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重点词句画下来。有读不懂的词句也画下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第一段。
   4、指名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第二段,想想我军是怎样潜伏的,把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重点词句画下来,有读不懂的词句也画下来。 
   2、学生自学后提出自己画下来的重点词句或不懂的词句。
   3、讨论第二段。
   (1)“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
   (2)战士们隐蔽得好,从哪儿可以看得出来?
  六、自由朗读第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
   1、把第一、二段中的生字组成词抄写两遍。
   2、朗读后两段课文,想想“思考·练习”中的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2、提问:战士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潜伏的?要潜伏到什么时候?
  二、学习第三段,理解第三段的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在潜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学后,按上述思考题指名回答。
  三、再学第三段,体会“我”的内心活动。
   1、挂出抄写“思考·练习”二的小黑板,学生按题目要求阅读思考。
   2、讨论交流。
    (1)“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我”这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内心活动?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3)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把体会到的“我”的内心活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四、把第三段和第一、二段联系起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1、学生按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阅读思考。
   2、讨论交流。
    (1)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可能是怎么想的?
    (2)邱少云的内心活动,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把体会到的邱少云的内心活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
   2、“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这个“才”字说明了什么?上一个自然段中的“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里的“才”字说明了什么?
   3、这次战斗,只用了20分钟就结束了,原因是什么?
   4、课文最后说“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仅仅是忘不了那一天的日子吗?
   5、齐读第四段。
  六、布置作业。
   1、将第三、四段中的生字,组成词每个抄写两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二、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再指名说说每段的段意,然后请学生把段意连起来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2、讨论:作者通过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壮烈牺牲这件事,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3、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概括?
  三、练习背诵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学生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2、同座试着背诵。
   3、指名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2、预习《凡卡》。
 

一、 学习要点
    1、 重点:
      从周围环境及人物外表体会人物内心。
    2、 难点
      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的片段练习是另一个难点。
  二、 训练要求
    1、 练习写作片段;说说邱少云在烈火焚烧时所处的环境及表现,想象他的内心活动。
    2、 通过学习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自觉的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精神,教育学生严格遵守纪律。
  三、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2理解文章内容,突破难点。
    3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2) 目标完成过程
   1、 导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找到人生的意义,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那句誓言,做了一些值得我们永远去尊敬、学习和记忆的可歌可泣的事。他们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做了哪些事而值得我们去追忆呢?请看其中的一位—邱少云。
   2、 从课题中,你们能否看出本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 讲解第一自然段。
   5、 重点讲解第三部分。
     问题设计:1)我是如何表现的?我是如何观察邱少云的?
          2)邱少云在烈火中是如何表现的?
          3)我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
   6、 假如你是邱少云,你会如何做?写一段心理描写。
   7、 课堂及兴写作
   8、 找出不懂的字、词、句,提出来集体解决。12345678910111213141516
   9、 同学之间说一说收获。
   10、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我的战友邱少云
               

自主性练习设计

【题旨说明】
   1.第1题,应将朗读指导与对课文内存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结合起来。“最使你感动”的地方肯定不能划一,允许有不同的感受,但要指导学生说出“为什么感动”的原因。
   2.第2题,重点让学生体会对人物内心描写的作用。不要求说得多明白,只要能揣摩出“我”的内心活动就行了。
   3.第3题,是语感训练。要让学生先读句子,体会情感,然后体会“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自主性练习设计】
   1.默读第七自然段,在括号里简单写两三句话。
   (1)“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                          )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又是怎样的?
     (                          )
   (3)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
     (                          )
   2.在课文倒数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带有“才”字的句子摘抄下来,体会“才”字表达的不同意思,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收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故事,在班上举行一次“英雄在我心中”的故事会,先选出评委,再由各组推选一名选手,看看谁讲得最好。讲故事时,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最感动的地方,要多说几句。

  【评价指导】
   1.学生自我评价的要点是对内心活动的体会。
   2.可组织小组评价,重点是组内每位同学最感动的原因。◆

邱少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一年,就在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傀儡李承晚政府发动了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进攻,美国侵略者也直接参加了侵略。战火很快烧到我国边境。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往朝鲜,和朝鲜人民军一道,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美军的侵略也引起世界人民的义愤。由于中朝军民的团结战斗,3年中美、李侵略军死伤达100余万人。这样严重的伤亡,迫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停火谈判,并于1953年7月27日达成协定,退回到原分界线--三八线以南。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后帮助朝鲜人民进行和平建设,1958年全部撤回祖国。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文章的作者是志愿军二年级英雄李元兴同志。他是邱少云同志的战友。邱少云壮烈牺牲的情景,李元兴是亲眼看到的。

 

一、词语积累
   1.潜伏:隐藏,埋伏。如:一个小鹿潜伏在浓密的草丛中。
   2.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处的位置有利。如:上到山顶,居高临下可以看到远处的黄河。
   3.伪装:本课指用茅草等隐蔽自己,迷惑敌人。这个词一般多作贬义用,如:我们要识破骗子的伪装。
   4.几乎:接近,差不多。如:写这篇文章,他几乎用了整整一天。
   5.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地向周围扩展延伸。如:消防战士们防住了火势的蔓延。
   6.漫山遍野:漫,到处都是。遍布山野,形容很多。如:这里漫山遍野都栽上了经济林木。
   7.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如:车在颠簸,售票员站在那儿却纹丝不动。
   8.满腔怒火:心中充满强烈的愤怒。如:战士们怀着满腔怒火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潜伏一埋伏隐蔽-隐藏蔓延一延伸发觉-发现袭击-突击本领-本事漫山遍野-满山遍野
    反义词:隐蔽-暴露熄灭-燃烧

  三、难句讲析
  1.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邱少云当时才21岁,很年轻。"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会跳起来或喊起来。"我"的这种顾虑是很自然的,但邱少云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直到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2.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邱少云在烈火焚身的情况下,表现了惊人的毅力,他一心想着战友的安危,想着战斗的全局,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精神是崇高的、令人敬佩的。这句话,是对邱少云英勇献身过程的总结。
  3.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也就是永远忘不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光辉形象,永远忘不了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
  以时间结尾,别具一格,并能强化读者对邱少云烈士牺牲日期的记忆。

  四、难段讲析
  课文第6~7自然段。
  这两段讲的是邱少云身上着火以后"我"内心的活动。“我”首先想到的是,邱少云如果自己设法扑灭身上的烈火,或者“我”跳过去救出战友,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使这次作战计划全部落空。这告诉我们,邱少云身上的火虽然能扑灭,但不能那样做。正因为这样,“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叫起来,那后果不堪设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烈火焚身,“我”极其痛苦,“心像刀绞一样”。“不敢看”,是因为“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忍不住不看”,是因为“盼望着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这种充满矛盾的内心活动,既饱含着对战友的一片真情,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时此刻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要经受多么巨大的痛苦的煎熬。

  五、篇章学习
  本课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待了志愿军发动突然袭击的原因及时间。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的情况。第三部分(4~8自然段),讲邱少云严格遵守潜伏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第四部分(第9~10自然段),讲在邱少云精神的激励下,战斗胜利结束。
  本课的歌颂对象是邱少云,但没有用很多的字句直接写他,主要是通过“我”看到的情况,特别是“我”的内心活动,来突出表现邱少云的英雄形象和崇高革命精神。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12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