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八单元告别童年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八单元   告别童年
教材分析
    本单元收录了《我们上路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童年的朋友》这几篇文章都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体现了成长中对美好往事的眷恋。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告别童年走向成熟的主题。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在朗读过程中,能比较准确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不畏艰险,勇敢而又脚踏实地走上人生旅途的哲理;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能比较准确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不畏艰险,勇敢而又脚踏实地走上人生旅途的哲理;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
课时分配:
    我们上路了         1课时
    学步               2课时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1课时
    万岁,母校         1课时
    童年的朋友         1课时
我们上路了
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或遇到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构想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理清全诗结构。学生再读深入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写批注,体会全诗思想。在通过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
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12345678
    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
    (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2、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
    3、总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作业设计:
    完成《基础训练》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我们上路了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课后反思:

学步
教材分析
    本课记述了作者的孩子会走路时的情态,动作。给父母带来兴奋和惊奇的同时,也带来感悟,希望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不要失去学部时的那奋勇气,敢于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走好人生之路。12345678
教学目标:
    学会确定朗读重音、运用重音符号。在朗读过程中,能比较准确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不畏艰险,勇敢而又脚踏实地走上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不畏艰险,勇敢而又脚踏实地走上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构想
    课中老师先以一段话作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接着出示学习步骤:找句子、读一读、写心情、划词语、读出情。学生须抓住某一片段以这五点为学习指南精心阅读,归纳出有关描写心理感受的词语,诸如“胆怯”、“自豪”、“勇敢”、“新奇”、“坚持不懈”等。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你们一定不记得自己蹒跚学步时的样子了,但是你们知道吗?你们学走路时最初迈出的那几部对于你们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学步》,看看这个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出示学生容易错的的字。
    转(zhuàn  zhuǎn)          挣(zhēng   zhèng)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仔细思考:这篇文章围绕着一个什么事情来写的?
    儿子学会走路了。
    三、品读语言,体会心情
    1.学生快速的浏览课文,试填空:你咧开嘴笑了,似乎在对我们说:“(               )”。
    2.在学步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老师先以一段话作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接着出示学习步骤:找句子、读一读、写心情、划词语、读出情。学生须抓住某一片段以这五点为学习指南精心阅读,归纳出有关描写心理感受的词语,诸如“胆怯”、“自豪”、“勇敢”、“新奇”、“坚持不懈”等。)
    (1)"儿子学会走路了"父母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那看出来的?父母的心情是非常的欣喜和兴奋。如:“你母亲偶一回头,突然惊喜的大叫:"啊呀,小凡走路了!”“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
    朗读训练
    (2)儿子此时又是什么反应?你是从那看出来的?儿子此时是很高兴。"又兴奋又紧张"、"咧开嘴笑了"……
    朗读训练
    (3)父母出了欣喜以外还有中什么样的心情?(担心)  "担心"的原因是什么?(儿子路上会有很多危险)
    (4)这些危险具体表现为什么?处处潜伏着危险:桌角、椅背、床架、门、高低不平的路、杂草丛生的路、水洼泥泞……
    3.课文中有一句话说"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请同学们再看一遍课文讲讲"走路"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最好用课本上的语言回答。
    "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人生像走路一样,前途并不是平坦的,也会有崎岖和艰险。12345678
    4.课文最后三段话中作者回忆了小男孩有一次摔跤伤的很严重,作为父亲他的心情得怎样的?(心疼)
    5.尽管"心疼",但他仍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怎么样?这表现了作者对儿子的期望是什么?作者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不要失去了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要勇敢的走,脚踏实地地走。
    父母的欣喜         儿子的高兴   
    儿子会走路了       走好人生之路
    父母的担心         儿子路上的危险
    四、总结
    1.儿子走的是条什么样的路?思考后在填空:你咧开嘴笑了,似乎在对我们说:“(                )”。
    2.根据前面所讲内容,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学步,虽苦犹甜;学步,需要付出代价;学步,要不怕曲折和坎坷;学步,是人生站起来独立生活的开始。在人生的旅途上,不要失去学步时的那份勇气,要这样“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我现在又何尝不是和孩子一样在学步呢?
作业设计:
    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坎坷,是如何对待的?写一个小片断
板书设计:
学步
                                父母的欣喜         儿子的高兴
                                儿子会走路了       走好人生之路
                                父母的担心         儿子路上的危险
课后反思: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节。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的心里,描绘了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构想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地词句,写批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电脑12345678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
    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3、生读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的爱:语言描写“中学的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最后一段其实含蓄地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看作文章的精彩点题之笔。“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是说“我”极想留下一些什么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没收上来的东西都已经还给了学生,只有这“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予的,“我”极为珍惜,不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等等。“拥抱”、“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4、写作特点:
    (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
    5、练习: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6、小结:主题思想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对学生的爱逐一描述
                          时间顺序            对学生家长的回忆
                                              对学校最后一天的留恋
                                              对校园的不舍12345678
课后反思:

万岁,母校
教材分析
    《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结合自己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构想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全诗结构。学生再读深入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写批注,体会全诗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校庆的时候吗?当你们毕业后,也来参加母校的校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岁,母校》这篇现代叙事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学生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2.自由读诗歌,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
    3、分层次,概括内容。
    (1)第一、二小节,点出建校五十年许多学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节,介绍了不同职业的学生。再现了当年母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第八至十一节,描述了师生共聚的感人场景。
    (4)理解最后一小节。指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体现母校的作用,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找学生朗读。
    6、分组比赛。
    四、编排情景剧《20年后再相会》
    五、生谈感受。
作业设计:
    1、写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会》。
    2、描绘20年后的校园景象。
板书设计:
万岁,母校
对母校的赞美
课后反思:

童年的朋友
教材分析
    本课童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东西,我们却常常将它们忽视了,就在不经意的一刹那,恢复了那美好的,童稚的、纯真的记忆,这时候我们又往往会对你曾经的漠视而自责、懊悔。成长意味着成熟,成熟以后却有着对童稚的眷恋。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构想:
    教这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然后进一步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这让学生朗读品味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完成。
教学准备:电脑12345678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童年灿烂总让我们回味,特别是陪伴我们度过那些愉快的日子儿时朋友更让我们怀念。不知你们的童年朋友是谁?他(她)为什么会让你如此难以忘怀?请说一说。下面我们来看看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又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吧。(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可学生来介绍。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章。
    1.快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障碍。
    2.文中外祖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检查自学的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噗噗  咕哝  绺  鬃  诅咒 (让学生注音后,再全班集读)
    2.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
    3.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放声朗读你喜欢的语句,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读后请在小组内讨论,各说出你喜欢的原因。然后请代表在全班作总结。
    四、深入探讨,交流合作
    1.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2.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明确:1.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2.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3.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在班上交流。
    五、总结
    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作业设计: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请你认真观察给你上课老师的眼睛,练习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小熊
浪漫、纯真
课后反思:
 
综合活动   告别童年
活动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 “告别童年”,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那些印象深刻的往事,特别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小事,还要注意对个人成长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段,如:婴儿期,幼儿园,上小学……制作童年生活纪念册的过程,是重温快乐、小结生活经验的过程。教师应要求学生请自己的爸爸、妈妈(伴随自己成长的长辈)也参与进来,增进亲子交流,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活动组织
    一、准备
    1、教师组织学生准备材料:查找收集有关照片,收集有纪念意义的小饰物或送给自已的小礼物;收集自己过去的奖状证书、表扬信、感写信,各年级的成绩单……收集自己的佳作:习作中的佳品,美术、书法等作品;收集老师、长辈、同学给自己的留言……也可以收集自己到各地旅游的小纪念品……12345678
    2、老师指导学生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给照片配上简短的说明或醒目的标题;对小装饰物和小礼物也应配上文字说明;奖状、证书等可以和相关的照片组合在一起相互说明……老师、长辈、同学给自己的留言最好用原始材料。
    3、老师提醒学生准备一个册子,封皮可以是硬纸做成的。封皮上可以装饰图案,题写纪念册的名字,也可以是素色,名字可以题写在第一页上。册子规格可以大些,便于插放奖状、照片等。
    二、制作
    1、老师可以向学生推存几种编排方式,如:按时间安排、按不同内容编排……
    2、老师可以提示学生,把纪念册做成活页夹的形式,便于添加、整理内容。
    3、老师要提示学生除了写“序”、“后记”以外还应设计一个目录,以便于查找相关内容。
    4、当学生分部分、按顺序装订成册前,老师还要提示学生在每部分前加一个插页,对此部分内容做简要说明。
    5、提倡学生给每一页加上符合内容的装饰。
    6、提示学生在纪念册最后留几页空白页,以便不同人、不同时间欣赏后留写感想体会之用。
    三、交流
    1、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均可。
    2、可放在班里大家翻阅,也可有组织地带回家里和家长一起欣赏。提倡欣赏后留言。
    3、建议不评选最佳纪念册,因为对于纪念册的主人而言,每本纪念册都是最佳珍品。
课后反思: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82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