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_《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及说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教学方法独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侃侃而谈、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终身受益”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方法:
1.课前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2.在这堂课上抓住 “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3.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读课题,强调“最好”。
2.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听写词语并连词成句。
2.对照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主探究学习。
三、读议结合,理解“最好”。
问题:为什么说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①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②再把课题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有什么要说的,要问的吗?
③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学着用怀特森的语气解释给大家听。可以选择帮助,更希望能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三、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1.“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不睡大觉了?
2.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冒险”──“不寻常的冒险”意味着什么呢?
3.怀特森老师是最好的老师,他让我明白了              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2.你喜欢怀特森老师这个观点吗?学生自由畅谈。
3.读下面文段后交流自己的体会。(略)
五、作业(略)
1.名言积累范例
2.按要求写词语:
想方设法(含有近义词)         、         、         。  
深信不疑(含有反义词)         、         、         。
侃侃而谈的近义词           。
3.小作:我最好的老师12

说课稿
《我最好的老师》写的是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在课堂上把错误的动物学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才说出真相。以此教育他的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认为课本和老师就永远正确。文章短小深刻,充满哲理。
我本是初中教师,第一年上六年级的课。我觉得这篇教材不只是对学生有极大的启示,对我们老师而言,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起不小的警示作用。
我的教学设想有三点:
第一、问题情境:课堂成为整体。这篇文章语言朴实,但内涵深刻,锁住题眼“最好”,把“为什么作者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个大的问题情境来探究。
第二、矛盾冲突:课堂变得鲜活。只有触动学生的情弦才能够拨出悠扬的乐章。我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这在个环节中,让学生“情在朗读中感,理在体验中悟”。就在这咀嚼词句和转换角色中,体会到了怀特森先生的“好”。
第三、价值引领:课堂变得深刻。课文中的“好老师”与我们的普遍认识是有一定差别的,课文所提倡的怀疑主义也是当下中国学生所缺乏的。在教学这课的后半部分,把如何依托文本,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的文章再做足、做细,让课堂有深度。所以我在教学设想中加了一个环节: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设计了三个题目,层层递进地认识“怀疑主义”,建立起“怀疑主义”这个新的价值观。
我希望大家帮我解决的难题也有四点:
一是小学自读课文与主题课文教法的区别。
二是本堂文本解读的“尺度”。如“最好的老师”中的“最好”;“科学精神”中的“怀疑、思考、迷信、冒险”的理解。
三是对学生思维、口语表达训练的程度。
四是常规手段教学。我没有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我不会使用,我觉得对这篇课文而言,让学生立足文本,情感的投入、理性的思维非常重要,视觉的冲击无足轻重。
以上几点,敬请各位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原载2009年4月《沅江教研》白皮书)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36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