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_跨越百年的美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埃、伦、藤、顽”等14个生字,理解“侵蚀、卓有成效、烟熏火燎”等词语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或阅读拓展资料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意思,体会文中“美丽”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字音:卓、袭、冶炼、烟熏火燎
2.能联系上下文或阅读拓展资料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旨在简略介绍作家、文本、居里夫人)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比赛。上课前咱们先来热热身。一道听力题,我说两遍,看哪位同学能第一个正确无误地复述出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所写的一篇了不起的课文,通过这篇了不起的课文我们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2.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像绕口令。句子中有四个“了不起”。
3.简介梁衡:第一个“了不起”说的是一位作家。这位了不起的作家名叫梁衡。为什么说他“了不起”呢?请大家看这段文字: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共有4篇散文入选中小学教材。
师:同学们,教材编委们对作品选入课本,把它作为教育我们子孙后代的教材,要求是非常严格,严格得近乎苛求。不少颇有名气的作家,他们写了一辈子,发表了大量作品,然而终其一生,也未能有一篇入选教材,从而传入千家万户的。而梁衡,一人就有四篇散文入选,就凭这一点,梁衡理所当然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有人这样评价梁衡:追求“境界”的梁衡。季羡林先生引杜甫诗句“意匠惨淡经营中”,称赞梁衡是在“经营”散文。说的就是梁衡先生对散文创作境界的追求。)
4.简介《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第二、第三个“了不起”说的是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了不起”的原因就藏在这段文字中:1998 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首次刊出了它,当年即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全国师范教材。在编写上海21世纪高中语文新教材时,编委们不约而同地看中了它。与此同时,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的新教材的编者,也看中了它。它被不同的出版社看中,分别被编入高中教材、初中教材、小学教材。——它的了不起在于被众多的编委看中并入选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成为教材,走进千家万户,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并滋养着千千万万个正走在成长路上的青少年。
师:它全文共有3500多字,入选小学教材时有大量的删减。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读这篇课文的题目——生齐:跨越百年的美丽
5.引出“居里夫人”:作者了不起,课文了不起,文中介绍的主人公更了不起。出示图片:她就是名扬于世的玛丽·居里,人称“居里夫人”。第一眼看到她,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对居里夫人有哪些了解?离上课还有两分钟时间,关于居里夫人的了不起谁能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来介绍。(生简介居里夫人)
一、教学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字词也比较多。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1234
1.分组出示字词。
●人声鼎沸  肃然无声  烟熏火燎
  摸瓜寻藤  卓有成效  视名利如粪土  里程碑
(1)指名读。齐读。
(2)前三个词都是写什么的?(环境)
“人声鼎沸”是写人多,声音嘈杂。
“肃然无声”是写十分安静的。它和——“人声鼎沸”是一对反义词。
读到“烟熏火燎”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生活吗?
(3)“摸瓜寻藤”是什么意思?一个人善于摸瓜寻藤,那他一定——善于探索,勇于探索。指出“藤”字容易写错的部分,师范写,生写。
(4)“卓有成效  视名利如粪土  里程碑”这些词语你能理解吗?课文中都是写谁的?作者用这些词是来——赞美居里夫人的。读出敬佩和赞美。
 ● 纯净  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分析
    矿渣  酸碱  试管  量杯  提炼
(1)自由读,想想这些词都是写什么的?
(2)指读,纠音:“量杯”的“量”读第二声。课文中还有一个“量”的组词,是“计量单位”这里的“量”读第四声。
(3)齐读。
 ●钋  镭  放射性元素
(1)指名读
(2)关于“钋”的命名,谁知道?(居里夫人是个十分爱国的人,她的祖国是波兰——这个在当时的世界地图上已被俄、德、奥瓜分掉的国家。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她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为纪念祖国而取的。)
(3)镭:镭在拉丁语中的意思就是“放射”。金属元素,银白色,有放射性,医学上可用来治疗癌症和皮肤病。居里夫人发现“镭”,其实就是在为人类造福了。可见这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伟大而又卓越的发现。
(她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她发现了天然发射性元素镭。关于镭,你们肯定有了解。镭不仅可以治疗癌症,而且镭的发现还使全世界的科学家第一次认识到了原子不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位。原子核在裂变的时候还能发射出更大的能量,乃至有了后面的原子弹、氢弹的产生和原子能的广泛应用。)
 (4)“钋”和“镭”都是放射性元素,它们都是居里夫人发现的。 (所谓放射性指某些元素,如镭、钋的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而衰变成另外的元素的性质。)
●皮埃尔·居里(法国)  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  伦琴(德国)  贝克勒尔(法国)  爱因斯坦(德国)
(1)指名读。
(2)这五个人都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科学家。
(3)齐读。——让我们满怀敬意地朗读,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在我们的心海里。
(4)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于发现了相对论。其他四位科学家他们的人生都与放射性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中第3自然段的前面几句话是这样写的——指读(第1—第3句)
2.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
(1)评价:这几个句子在文中算难读了,因为它有一些外国科学家的名字。不过祝贺你读得相当流利。我们一起来读。
(2)这篇课文中有好多长句子。预习时,你还碰到哪些不容易读好的句子,请提出来。
(3)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
3.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6个自然段,想想这6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可以用简单的语句在旁边做好批注。
(2)一百年前,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一百年后,作者写文章纪念镭发现一百年。1234
 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发表了发现镭的报告。(宣布发现 美丽定格)
 居里夫人对放射性提出了新的思考并和丈夫开始提炼镭。(提出思考 艰辛炼镭)
 居里夫人面对种种困难一如既往地工作,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默默工作 献身科学)(藐视困难 默默工作)
 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淡泊名利。(淡泊名利 美名传颂)
 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盛赞。
(3)谁能把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讲讲,大概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锁定人物,追寻百年美丽。——外貌的美丽
1.师:默读课文,你感觉课题中的“美丽”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2.生默读全文找寻美丽。(谈整体感觉,不必涉及具体细节)
预设如下:
3.抓具体词句,感受外貌之美。
(1)激qing谈话:是的,居里夫人集外在美与内在美于一身,显示出她作为一个伟大女科学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她的外貌之美。
(2)个人自读,找出形象美的句子。
(3)交流: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夫人走上讲台。
同学们,“漂亮”让人觉得居里夫人的品貌真美;“庄重”给人的感觉的是居里夫人的气质真美。品貌、气质之美,足见居里夫人不俗的形象。(梁衡先生在原文中就有大段的有关居里夫人美丽外貌的描写。)
玛丽·居里传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
她着装庄重——黑色长裙;她肤色迷人、仪态高雅——白净端庄;她的神色自信从容——坚定淡泊
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睿智有神——生读上句。
(4)抓事件场面,感受形象之美。
①师:这就是居里夫人的形象美!这是她秀外慧中的品貌之美,超凡脱俗的气质之美。带着这种让人折服、让人敬畏的美,居里夫人今天来科学院有什么重大使命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
②生汇报:
她今天要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发射性元素镭。
③请大家关注这个词:“惊人”,为什么要用“惊人”?
(至少有两点:一个美丽的女科学家,来宣布一项史无前例的发现,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④当看到这位美丽的女科学家宣告了那个惊人的发现后——生读: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
同学们肯定都发现了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定格”,“定格”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定格”的?
(第一个“定格”可以理解为永久地载入史册;第二个“定格”可以理解为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⑤深情总结,激qing朗读:
的确,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科学家,一个多么美丽的科研成果,一个多么美丽的科研成果,一个多名美丽的神圣时刻!1234
所以作者这样赞美:——齐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小结预设下文: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魅力仅仅是形象之美吗?不!更在于她的品格之美!她的品格之美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
二、宣布发现  形象定格
三、提出思考  艰辛炼镭
四、默默工作  献身科学
五、淡泊名利  美名传颂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30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