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尔吾人作者的情感|《和田的维吾尔》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案例背景
《和田的维吾尔》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师生共同备课中,提出让学生对感到陌生的和田风情收集资料,制作小报,初步了解和田,为了解课文作好铺垫。此外,师生共同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部分教学环节。
二、案例介绍
    1、情境导入,作品展示,激发参与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维吾尔风情的图片和维吾尔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他们小报中表现的部分提出自己在看过文章后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
2、初步感知,师生合作,理解第一部分
请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感受和田维吾尔的风情。学生的笔在不停地圈划着,在阅读时带着问题去感知文本是我们师生备课时又总结出的一条好经验。老师在投影上打出了三个问题: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思考:什么作者说是“土一样的维吾尔”?2、这一部分介绍了维吾尔人什么特点?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3、生生合作,教师指导,理解其他部分
在师生备课中,教师提出了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引导他们事先预习时提出疑问,在课堂上提出,由学生解答疑难,较困难的问题由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学生提出了他们的疑问,其他学生积极思考,俨然一副智者的模样。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所追问的答案无非总结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 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2
4、总结与提炼,感悟与延伸
教学进入尾声,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却依然高涨。为了使学生在学有所感,学有所得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文本,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如土”、“如花”、“如谜”、“如歌”的维吾尔人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2、你从维吾尔人身上学到了什么?3、你能模仿文中小标题的形式“_____一样的____人”来表达你对家乡人民的赞美吗?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感受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更为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更为深刻的思考习惯,更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三、教学反思
在师生共同备课《和田的维吾尔》的过程中,我懂得了适时隐藏教师角色,在本课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感受阅读、个性阅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
文学性作品除了具有一般作品的知性因素外,还具有独特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在师生同备课时,确定让学生制作小报,共同研讨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生提出疑问,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在启发学生感知课文时,采取了稳步推进、层层深入的方法,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感受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由此也引出我的以下两点思考:
一是师生共同备课这种形式所花的时间过多、受到时空的限制太大,并且很难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目前采取了教师与小组合作备课的形式较多,一来这种形式相对教师与全体合作来说,比较省时、省事,也比较适合于较深层次的探究。不过,作为教师,在施教前,应该认真研读文本,切实抓住文章的精髓神韵,在此基础上准确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备课。
二是在师生共同备课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之后,应和学生共同探讨不同体裁文章的教法和学法。在教这篇文章时突出散文教学的特点,既关注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关注了情感教育的熏陶,同时还关注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将语文教学的两大版块(阅读和写作)指导学生自己去摸索其中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自我的东西有一个展示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的实效性。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95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