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原文|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 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 “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寻找节奏
    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不好读;读不懂
    2、老师逐句领读。(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3、再自由读,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再把没读懂的句子读出来
三、逐句理解,把握语气
    师:理解了意思会读得更好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大家讨论,知识的积累
    2、理解句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a、对照注释自己来理解
    b、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
    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联系《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氏的儿子。之:的
       “通国之善弈者也。”之:的。
       “善弈者也”中的“善”,联系《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
       “善弈者也。”善:善于
        “者”联系古诗句:“有志者,事竞成。”者:……的人1234567
        “也”:肯定的语气。
    c、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d、再吟读这句,吟出弈秋围棋大家的风度
    3、理解②③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a、小组讨论理解意思。(对照注释逐词理解)
    b、逐词交流汇报②③句的意思
       注意:五个“之”的不同意思
     “惟弈秋之为听”  之:无实在意思
     “一人虽听之”    之:弈秋讲课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
     “虽与之俱学”    之:另一个人
     “弗若之矣。”     之:另一个人
    c、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讲两句话的意思
    d、分角色吟诵课文
    这两个人学弈的经过文言文只两句话就描述得清清楚楚,可见文言文的简练。
    这两个人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下棋,他们是怎么学的?
    指一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再指一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各自学得怎样呢?一起回答——
    生齐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e、师生合作吟诵
    老师给大家开头,一生读第一个人的表现,一生读第二个人的表现,一生读最后的结果。(师读:使弈秋诲二人弈…三个学生分别接读。师生合作读两次)
    f、成语运用
    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是怎样学习的。(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或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用两个四字词语,说一下两个人的结果。(学有所成、一无所获)
    4、理解④⑤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什么原因让两人的结果大不相同?有人提出质疑
    a、自由独立逐词理解④⑤
    b、交流汇报
    c、感情吟诵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师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反问的的语气)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
   (指生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强烈的语气。练习两遍)
    回答——生齐读:曰:非然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非然也。
    两种结果不是因为后边的人不如前边的人聪明,而是因为两个人学习的态度不一样。这真是——(板书:)态度决定成败。
    d、感悟道理
    从这则文言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学习、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1234567
    f、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四、吟诵背诵,欣赏感悟
    把古人读诗文的情景能再现在我们的课堂就好了。
    1、指名吟诵全文,点评.    (2次)
    2、试背全文
五、拓展延伸,体验快乐
    1、出示文言文
    再看一句文言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这是《学弈》这则故事的前面的一句话。
    2、自由读
    3、师生齐读
    4、理解大意:下棋只不过是一种技术,一种小的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会。
    5、再次齐吟
    结束语:由此可见,专心致志则大有可为也!
六、布置作业:背诵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一、写“辩”导入,牵引注意
    师板(让学生看):“辛” 问:“读什么?”  生齐读:xin
    师再板(让学生看):辛  问:老师又写了什么字? 生齐读:xin
    师在两“辛”之间加“讠”问:这个时候就组成了一个新字,读——
生齐读bian
    师:看着“辩”字的字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辩”字的意思吗?
   (1、争论的意思;2、两个人就一个问题而争论,双方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师:请大家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看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论什么?(师补充课题)
师:齐读课题     
师:边读课题边想老师提的问题: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辩什么?
    两个小孩儿争论太阳(在早晨、中午离我们远还是近)
二、对“辩”质疑,初知大意
    1、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问题:a、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b、他们争辩的结果怎样?)
    2、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a、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b、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c、师:老师让大家听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师:有收获吗?  
      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1234567
    d、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强调:知=智  读音 zhì
    e、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d、检查读课文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3、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根据注释能不能说说故事的大意。
    (生齐读课文,然后理解故事大意。)
三、明“辩”字义,初步理解
    1、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2、师:找八名学生分别读写“日”的句子
    (师指导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弄清两小儿是在辩: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相机板书)
    3、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生(齐):辩。
    师:很好,根据课文再说说“辩”是什么意思?争论  辩论
    师:如果你建议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反驳
    师:还有一个词更准确,它叫“辩驳”。(师板书:辩驳)如果用文中的词来说,那是什么?辩斗。
四、演“辩”经过,感受氛围
    师:怎么才是 “辩斗”呢?联系生活,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放开声音“辩斗”,把这味读出来。 (同桌辩斗。)
    师请了两名学生辩斗,大家点评。
    师点评后,再请两小儿辩斗。
    师生再点评。
    师生合作朗读,师的语速不断加快,字字清晰、坚定,又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
五、品“辩”内涵,悟儿品质
    师: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学生从中感悟两小儿聪明、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品德。
    师:我们一起再来辩一辩,左边三个小组当小儿1,另外三个小组当小儿2。
   (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点火煽情。)
六、解“辩”之谜,获得新知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
    师:我们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1234567
七、揭“辩”之果,悟子品质
    师:这个知识难吗?不难。
    师:从哪儿看出来?孔子不能决也。
    师:辩斗的结果究竟如何?(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
    师:透过这句话,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师:在两小儿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师板书:知)
    师:什么是“知”?知道、知识、学问。
八、为子续“辩”,学无止境
    1、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
    2、(学生练笔。)
    3、交流共享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如: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样样精通?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此简单的问题,我还答不上来,愧矣。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师结束语:
    孔夫子们,可畏的后生哪!两小儿辩日不但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实事求是、细心周到、观念不同,也辩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让我们看到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学而不厌的孔子。孩子们,这不是知识,这是知识下面加一个太阳,(师板书:日)这是什么?(生齐读“智”。)
    师:让我们记住这两个有智慧的小儿,记住这个智慧的孔夫子。
九、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   (晨) (午)  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

1文言文两则课文相关资料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一、词语积累
    弈:下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至:到。
    援:引,拉。
    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1234567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说。
    其:他,指后一个人。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通国--全国  鸿鹄--天鹅  弗若--不如 曰--说
    反义词:非--是  善--恶
  三、难句讲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两句话是一问一答,前一句是问,意思是:是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呢?后一句自己做了回答:我可以说完全不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言自明:只是不步专心致志地学罢了。
  四、篇章学习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教的学生本该都是高手。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
    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
  五、疑难点拨
    思考·练习2
    第一句要联系上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既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那么,假如让他来教两个人下棋又将如何?
    第二句要联系前边“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然在听,心里却以为也许会有天鹅飞来。“思援弓缴而射之”,紧接上文,想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射它(天鹅)。
    第三句要联系上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一同学习,却差得远、比不上了)。“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呢?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平?”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一句话;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1234567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l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 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l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问题,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不过古人这种善思、好问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我们相信不论探索有多艰难,计算有多繁杂,只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会揭开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变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66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