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实录支玉恒]学弈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现场
1、授课班级:赋春镇中心小学六(3)班
2、学习内容:《学弈》(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3、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探究和交流,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领悟同学异得的深刻内涵。
教学实录
一、课前互动,营造学习氛围,构建情感联系
师:六(3)班的同学,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来到你们班上课,不知道同学们欢迎不欢迎?
生:欢迎。
师:怎么欢迎?就用口吗?
生:(鼓掌)
师:我是教低年级的老师,来给你们六年级的大朋友上课,你们就不怕我上错了吗?
生:不怕。
师:我还是有点胆小,大家再鼓一鼓掌,鼓鼓我的劲吧!
生:(鼓掌)
[“课前互动”虽只廖廖数语,却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亲近感。在江老师创设的这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潜能能不得以发挥吗?]
二、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猜猜我来给大家上节什么课?
生:不知道。
师:(在黑板上板书“弈”字)认识这个字吗?知道学习什么课文了吗?
生:知道。《学弈》。
师:谁知道“弈”是什么?
生:我知道,是围棋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电视上看到的。
师:看来,看电视是学习的一条门路。谢谢!
[让学生说出获取知识的途径,这既渗透了学法指导,同时也使课内学习与
课外学习得以沟通,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皆语文,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
师:“弈”是个生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识记这个字的?
生:“弈”字像一个人,有头有脚。
师:你的想象力挺丰富的,,它还有两只长长的手!谁还有不同的识记方法。
生:“弈”由“亦”和“廾”组成。
师:由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识字是个好方法。
三、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主要引导读正确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有什么疑问可借助拼音或与同学讨论,还可以做上记号问老师。
生:(自读课文)
师:读完一遍了吗?
生:读完了。
师:会读吗?
生:会读 。
师:(板书:俱、矣、曰)你们能说说这三个字的认读方法吗?
生:“俱”字的右边是“具”,里面是三横。
师:谢谢你的提醒,我经常要么写成二横,要么写成四横。(笑声)
生:“矣”字的上部分是“私”的一旁,下部是“知”一边。
师:你是从熟字的部分相加来识字的,好办法。
生:“曰”与“日”初看相同,像对双胞胎,细看不一样,一个胖,一个瘦。
[体现了学生独特见解,个性解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得以闪现。]
师:你说得真形象,你创造了形象识字法,好!(板书:“曰”与“日”)
四、简介文言文
师:“学弈”是篇新课文,就像一个陌生人,你觉得这个陌生人与你以前见过的人一样吗?说说你的发现!
生:不一样,难懂。
生:不一样,难读。
生:我发现课文后的注释很多,这是我们以前没见过的。
……
师:你知道这种文章叫什么文?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是古文,所以难懂,所以有许多注释。你们知道现在的文章又叫什么文吗?叫“白话文”(板书)。白话文就是像说话一样明白的文章。1234
[适当拓展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识]
五、再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主要引导读流利
师:自由组织,分组练读,讨论交流,弄清课文大意,再请同学们说一说。遇到不懂的看注释,注释没有的问老师。
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师:(在组里参加讨论、指导,了解情况)
师:谁读书读得好?
生:(推荐)
生:(优生)(读课文一遍)
师:大家评一评。
生:她读得正确。
生:她读得吞吞吐吐。
师:你们知道读书的三大要求吗?
生:心到、口到、眼到。
师:你说得好,心到、口到、眼到是对读书时自身的要求,我说的是读书效果方面的要求,知道吗?
[当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设时,江老师能顺学而教,不着一丝痕迹。]
生:我知道,要读正确。
生:要有感情。
生:要读得流利。
师:对,读书要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你们想听老师读一读吗?
生:想!
师:我就按流利的要求来读一遍,请同学们批评。(范读)
[教师的语言[始终是平等、谦虚的。]
师:怎么样?
生:(评论)
师:谁再读一读?
生:(读)
师:读了这么多遍,加上前面的讨论,谁能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生:(说大意,个别意思没说好。)
师:(指点引导,帮助理解)
[避繁就简,着力集中,省时高效,实为教学之高招。]
六、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主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弄懂了课文的大意,下面再读课文,谁能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生:我能。(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互评)
师:谁再读?(评点指导)
生:(再读)
师:(点评)想听老师读吗?
生:想。
师:(范读)请同学们点评一下。
生:(点评)
师:读出情感就是要把自己放到课文中去。你见过古人读书的样子吗?
生:见过。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
师:对,谁能学习一下,读读?
生:(摇头晃脑读)
师:摇头晃脑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入情入境地读时的自然表现,懂吗?想看老师学读一下吗?
生:想。
师:(范读)(笑声)谁读一读?
生:(读)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高,这么快就懂了。
[注重朗读训练。其一,朗读训练的要求具有清晰的层次性、梯度性(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二,朗读训练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三,朗读训练的效果具有可见性、导读性。这主要体现在读后的评上。评让读的效果突显出来了,读后评,评而后再读再评,以评促读,以评导读。其四,朗读训练还具有趣味性,如那摇头晃脑入情入境的读。]
七、给文中人物取名,开展评价活动
师:弈秋的两个学生,一个学习专心致志,一个学习三心二意。我想让同学们与他俩对对话,为了对话时不会弄错,请大家给他俩取名字,好吗?
生:好。
师:会取吗?
生:会。
师:一定要取好,要抓住他俩的不同点取,以便我们对话时不会混淆,先想一想,再说。
生:我给学习专心的那个学生取名“致志”。
师:“致志”大家说怎么样?
生:不怎么好,我给学习不用心的那个学生取“心不在焉”。
师:这个名字好!谁还有更好的名字吗?
生:我给学习用心的取“专心致志”。
……
师:好!大家都肯动脑筋,名字都取得符合人物特点。我也给他俩取了个名字,大家想知道吗?1234
生:想。
师:我给学习用心的取名为“一心”。我给学习不用心的那个取名为——
生:三心。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了半天才取好的名字,一下子就给你们猜到了。下面,请大家与“一心”或“三心”说话。
[教学中要学会善于留白,也就是给学生留下发展的时空。同时 要善于抓
住时机,发自内心予以真诚的表扬]
生:我要对“一心”说,你的棋学得好,但不能骄傲!
师:你给“一心”提了个醒,骄傲使人落后。我代表“一心”谢谢你!
生:我要对“三心”说,你学习不好,是三心二意造成的,并不是你笨。
师:说得好,接着说。
生:你的智力是不比“一心”差的,只要你专心学习,就能学好。
师:说得多棒!还有吗?
生:我要对“一心”说,一心,我祝愿你成为棋王。
师:多么好的愿望,我想“一心”听了一定很高兴的,我要帮你转告“一心”。
[“给文中人物取名,开展评价活动”这一环节的设计富有创意。江老师运
用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体现了浓浓的人文性。]
八、联系身边的人和事,说说感想,引导觉悟
   师:在学习中,你见过“一心”这样的同学吗?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见过“三心”这样的同学吗?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是“一心”还是“三心”呢?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生:(说)
……
[这一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又很好的进行了德育渗透,有“润物无声”之奇效!]
九、指导仿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想象和机智,实现知识的迁移
师:《学弈》学完了,我想仿照《学弈》的文体写一篇文言文。同学们有兴趣来写一写吗?如果让你写,你打算写学什么?
生:(略)
师:张宇同学(班上的一个学生)从小喜欢捕鱼,是个捕鱼大师。我想以他为内容写一写,好不好?
生:好。
师:我口头仿写:题目:学渔
张宇,通班之善渔者也。使张宇诲黄巍、程浩(班上的同学)二人渔,其黄巍专心致志,惟张宇之为听;程浩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飞机将至,思用导弹而击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你们也能象老师这样说一说,写一写吗?
生:能。
师:请大家以《学x》为题,试写一篇文言文,写之前一定要说一说,好吗?
[仿写文言文,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悟了古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激发了学生
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热爱。]
生:好。
师:这节课我和大家一同学习了一篇课文《学弈》,我感到很高兴。我不知道同学们高兴吗?有话对我说吗?
生:(争先恐后对老师说)
师:谢谢大家对我的夸奖!下课。同学们再见!
[开放评价。整节课中不光有老师评价学生,还有学生评价学生,更令人叫
绝的是有学生评价老师,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激情课堂。]

课后总评
放!活!新!是江老师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受。
放!课堂上,江老师充分放手,把学习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综观江老师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一切学生能做的,老师都让学生自己去做了:生字的识记方法由学生摸索,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由学生发现,朗读要求由学生自主探究,文言文大意由学生理解,朗读效果由学生评议,文言文蕴涵的道理由学生感悟……江老师自始至终只是一位很好的“主持人”“引导者”“倾听者”。1234
活!江老师的课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课堂是轻松的、活泼的。课上,江老师一直扮演着学生的“朋友”“合作伙伴”的角色,教态亲切温和,教学语言幽默风趣(“你们就不怕我上错了吗”“我还是有点胆小 ,鼓鼓我的劲吧”“谢谢你的提醒,我经常要么写成了二横,要么写成了四横”),还充满期待与鼓励(“你创造了形象识字法,好”“同学们的悟性真高”“说得多棒,还有吗”)。有江老师这样的角色定位、态度和语言,课堂气氛怎能不轻松活泼、高潮迭起?
新!江老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使语文本位的追求与创新发展巧妙结合了起来。如“摇头晃脑入情入境的读”“给文中人物取名”“学写文言文”,这些都为“创新以什么形式在课堂中表现”做了很好的诠释,提供了创新教法的范本。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55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