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一等奖】《灯光》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an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an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1234567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5、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1234567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板书设计             5 灯光
              勾起回忆       | 战斗开始前
                |   回忆往事  | 战斗打响
              照应开头       | 战斗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an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an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板书设计              5 灯  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   |    |    |
                 |   |     | 多好啊 |
                 |   |     |     |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生命换取 1234567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 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板书设计         5 灯  火
        缩写 一写清时间      二交待战斗任务
           三战前营长怎么做   四营长的表现
           五营长牺牲

教学要求:
  1、能按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和文中的重点语句,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
  2、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积累课后习题中指定掌握的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节——9节。
  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后习题,抄写词语,家默。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朗读
  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
  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
    生:大约一切准备……憧憬里去了。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
    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郝副营长正深情地憧憬着)
    “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
    (“憧憬”是向往的意思。他向往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希望革命胜利后,大家都能用上电灯,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
  4.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自读,指名读。
  5.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著名……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由他……道路)1234567
  6.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三、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10节
  1.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中直接告诉了我们?
  2.齐读第10节。
  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默读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默读回答问题。
   (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出示: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1)理解题意
   (2)找出内容
   (3)摘取要点
   (4)组句答题
  5.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第二题: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第三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6.师述: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选择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舍主取次)
    ②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主要内容)
    ③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8.指导朗读第6-8节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
  (1)以记者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小时以后,记者刚回到——(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了——(三发……天空),又听到了——(震天……爆炸声),知道——(围墙……突破口)。正在这时,记者突然发现——(突破口沉寂了),原来是(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记者和整个团指挥所有的人都——(焦急……望着),突然,记者看到——(黑暗……过去)。他又听到(突破口……喊杀声)。
  第8节:后来记者才知道——(在这……打中了)。
  (2)从郝副营长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带领部队冲出了交通沟。随着——(三发……突破口)。正在这时,郝副营长突然发现——(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所处的那片黑暗里——(腾起……喊杀声)。
  第8节:
  原来是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书,便——(划着……的路)。也因为这光亮,他——(暴露……打中了)。
  四、总结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1234567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五、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板书设计:              13、灯光
                   深情地  憧憬
                   壮烈地  牺牲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解词造句】
  [高悬] 高挂。例:清风习习,明月高悬,好一个迷人的夜晚!
  [豫皖苏] 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宏伟] (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例: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桥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
  [漫步]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例:漫步在林荫路上,我们心中舒畅极了。
  [围歼战] 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 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倚] *着。
  [胸墙] 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憧憬] 向往。例:孩子们听着老人的话,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千钧一发] 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例:敌人越来越近,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战士勇敢地扔出了一颗手榴弹。
  [世纪] 100年为一个世纪。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an门广场灯光耀眼。例:一颗颗钻石在灯光下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近义词】
  宏伟(雄伟)赞叹(称赞)沉思(深思)
  沉寂(沉静)暴露(显露)憧憬(向往)
  浓密(茂密)倚(*)

  【反义词】
  挺进<撤退> 漆黑<雪白> 沉寂<喧闹>
  短暂<漫长> 暴露<隐蔽> 浓密<稀疏>

  【难句讲解】
  1.“多好啊!”这一声平常的赞叹,使我心里微微一震。
  “平常的赞叹”,指“多好啊”这句话平白朴实。“使我心里微微一震”,指“我”对这赞叹的反应。“震”,震动,说明这种反应还比较强烈,将引起对激动人心的往事的回忆。
  2.他把头*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去了。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完全能理解他英勇战斗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动力,完全能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于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3.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接着的话的意思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他的献身的精神多么伟大,他的无私的品德多么高尚!

  【佳句赏析】
  那千万盏灯,高悬在夜空里,静静地照耀着宽阔的广场和宏伟的建筑群,就像数不清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天an门,令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一句描写的是天an门广场的灯火。“千万盏”,说明灯之多。“静静地”照耀着广场,使人感觉到环境的和平、安宁。“就像数不清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天an门”,这一比喻使灯光似乎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着深刻的含义。课文在开头部分细致地描写灯光,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意味深长。1234567

  【内容提要】
  本文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天an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那件事情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作者看到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这样做,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他却牺牲了。

  【章法结构】
  爱看灯光→回忆往事→难忘过去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2节):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an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3—12节):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第13节):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中心思想】
  本文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天an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表现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欢乐,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写作特点】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an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学习要点提示
  1.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等。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题材的小说。著名的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49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