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_21老人与海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
    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海鸥方面的科普资料。
    2、学生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3、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老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 (学生介绍查阅到的老人的资料)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21 老人与海鸥)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析文章结构。
    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课文分为两部分,1—14自然段写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15—17自然段写了海鸥对老人令人震撼的情。)
    三、 品读课文,感悟深情(老人对海鸥的爱)
    1、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那深深的爱?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和关键词句,进行理解。
    3、小结:老人无私的付出,都源于老人对海鸥那深深的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详)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老人与海鸥》一课,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品读了课文第一部分,感受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出示画面)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去感受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二、品读课文 感悟深情(海鸥对老人的情)
    1、出示学法,学生自学123
    学法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和查阅的资料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2、学生自学后同桌交流。
    3、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抓住以下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自主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朗读)。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在学生找出上述一句时出示下面两句话,让学生阅读、比较,体会“扑”字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飞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飞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4、 想象情景,诉说心声,升华“情感”
    ①让学生找出两次描写海鸥“鸣叫”的句子,配乐朗读。
    出示: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②出示画面及写话提示,想象情景,书写真情。
    出示:
    这里两次写了海鸥的鸣叫,想象一下,海鸥们似乎在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此时你会诉说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吧。
    (学生在海鸥形状的白纸上书写)
    ③交流写话,升华情感
    同桌互读后指名几位同学朗读,读后贴在黑板上,连缀成一幅飞翔的鸥群。
    4、 总结全文,话说和谐
    (出示老人雕像图片)
    如今,老人可以放心地去了。他的事迹感动了昆明的市民们,他们为了纪念这位关爱动物的老人,在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修筑了一座铜像。老人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传承下去,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市民会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海鸥喂食,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再次出现了。(相机板书)123
    三、回顾全文,揣摩写法
    1、《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同学,也会深深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想想文章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生动感人。(抓住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细致描写等)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布置自选作业
    出示:
    作业超市:(三选二)
    1、阅读课本第168页选读课文《军犬黑子》,对比和本课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2、搜集并阅读人和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积累生动感人的句段,办一份手抄报
     3、选读一篇最打动你的描写人和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深情厚谊
    21 老人 与 海鸥 
     和谐共处
   
    资料袋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年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二十多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往往要到中午12点多才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3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在工厂打晚饭吃时,顺便捡一些别人丢掉的馒头,晚上回家后把馒头切成碎块,再和着自己给海鸥买来的面粉、白糖、鸡蛋,制作成海鸥食品,第二天又带给海鸥,周而复始。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记者去了他的屋里,只放得下一张床,有一本英汉大辞典。邻居包师傅说,老人平时十多元钱的收音机都舍不得买,他喜欢听京戏,包师傅放时他就请包师傅将声音放大一点。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是6个鸡蛋和一小袋面粉,那是弄来给海鸥吃的。工厂退管办的师傅说,老人30多年了从不报销医药费。去世前仅是患了感冒。老人的床前挂着一张很小的海鸥的照片,听说那是他花了3元钱请翠湖公园照相的人帮着拍的,照片上的海鸥很小。记者答应过老人两件事:一件事是给老人一套他与海鸥的照片,另一件事是带他去看海鸥睡觉的地方。想不到竟然爽约…… 说到这里,记者沉默了,伸手去擦眼睛。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04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