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_《有的人》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并理解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2、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有听说过《狂人日记》《阿q正传》吗?
你们知道它们作者是谁?(引出“鲁迅”)
2、介绍鲁迅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
二、介绍成诗背景
1.作者
臧克家,诗人,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他的诗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
2.写作背景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释题
    学生自读副标题后明确:“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每一句都读流利。
3、听录音范读课文。
4、全班再齐读课文,强调注重语气。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教师提问:这首诗一共有几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分析,教师评析、归纳:这首诗分三部分:第1节是第一部分;第2、3、4节是第二部分;第5、6、7 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2、教师提问: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 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五、精读诗歌,领会感情
学习第一部分
1、这一节写了几种人?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两种。前者指的是反动派,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只躯壳活着,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者指的鲁迅和像鲁迅那样的人,他们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在人间。12
2、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学习第二部分
1、学习第一、二节,结合诗句介绍鲁迅诗集《自嘲》和《野草》。
2、在该部分找出这三种人的不同特点。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相互呼应的。引导学生找出第五节和第二节对应,第六节和第三节对应,第七节和第四节对应。
2、在该部分找出两种人所得到的不同后果。
五、总结归纳
1、全班齐读课文。
2、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
3、诗中哪些是赞扬鲁迅的?找出句子并读出来。(每节中的第二种人)
六、拓展延伸,思想升华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3、如果让你选择,你要做第几种人?该怎样努力成为这种人?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八、板书设计
①活着  想伟大  想不朽  使别人不能活
  已死  摔垮     烂得早  无好下场
②活着   为牛马  作野草  为别人更好活
  已死   记住他  处处是   被抬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93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