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9 穷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时目标:揭题质疑明方向;初读课文知大意;字词教学该点拨;顺着文路感受苦;研读桑娜心理句,初步感悟其善良。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简介作者,质疑课题,建立阅读方向  
同学们,读过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写过的小说吗?被鲁迅先生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长在旧俄国社会,他写过了许许多多的作品,比如《童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纳》等,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读他的作品,一定要对某些句子与词语,好好咀嚼,就能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  
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文章《穷人》,读题。
看了课题,你肯定有问题,请提出来。
(1)从哪里看出很穷?
(2)在穷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3)穷人有着怎样的思想?
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往往会读得更深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与字形,在难读的地方尽量把段落读流利,然后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注意:“抱怨、掀起、忧虑、魁梧”以及“自作自受”的读音,注意“怨”与“祭”的区别,“虑”与“虚”的区别,魁的字形的书写。
(2)说说课文写了这对穷人夫妇桑娜与渔夫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三)顺着文路,研读课文,感受“穷苦”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画出你能感受到他们“穷”的句子,围绕“穷”写写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我们正是从这些写环境的句子,正是从桑娜的心理感受到他们一家的穷。  
板书“环境、心理”  
2.指名读,你读着这些句子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心情或感受?  
3.带着自己真实的感受或心情读好句子,让老师能感受到你们对桑娜一家的同情。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同情心,说明你们就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四)抓住心理句子,体会想象,感情朗读,感受桑娜的善良  
1.既然环境描写、心理能看出他们一家的穷,那么,我们再来研读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可还毫不犹豫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的句子。请大家默读8-11自然段,把这些句子画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在句子旁边写写你自己的感受。  
2.交流;注意让学生在内容上玩味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在字词上玩味,体会用词的准确。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123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用自己声音把体会的读出来。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用自己声音把体会的读出来。  
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桑那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她的思绪既不连贯,也没有了条理。她想到了丈夫抚养自己5个孩子的艰辛,现在又多了2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让我们再来感受她的那种矛盾自责的心情。(读句子)  
一个人倘若没有善良美好的心灵,怎会有如此迫不及待的行动?可见,这并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这种精神何等崇高啊。因而,反复再三地自我责问,一个真实的、一个善良的、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桑娜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来读读8——11自然段,感受她的那种不假思索的善良。  
(五)总结学法促习作的提升  
1.今天,我们是抓住什么来学习课文的,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把文章写生动,注意写好环境的同时,还要写好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使用标点是非常重要的。  
板书:            穷  
环境  心理活动  
                  善良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研读12——27自然段写他们对话的句子,进一步感受桑娜及渔夫善良的心情,感受人穷却善良的心境,续写课文表达善良。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文章主要讲了再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她的丈夫主动收养了已经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从第一节课中,我们感受到当时沙俄时代的人民的穷苦,句子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是让我们完全感受到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的艰难。
从上一节课中,我们提出了问题,穷人有什么思想?从研读课文中,我们重点从人物的心理活动中感受到桑娜收养孤儿后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因为当时他的心理或送或者说是心情十分复杂的,原因是什么?谁能说?123
原因是因为桑娜一家的贫穷,是因为桑娜十分地热爱丈夫、同情孤儿,使得她内心十分的内疚、害怕、忧愁与自责,但是一点十分明确,那就是虽然桑娜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可是收养孤儿的决心却根本没有动摇。让我们再来读读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从中来感受桑娜的善良。
文中还多处运用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有表示什么?(思想的断断续续。反映出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带有省略号的句子。继续感受桑娜的善良。
那么一个人的品质,不仅从他的心理活动中能够反映出来,这是小说的一种表现手法,还可以从人物之间的对话,也能够看出人物的品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的文章。
(二)研读12——27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桑娜及渔夫善良的心情,感受人穷却善良的心境
1.默读12——27自然段,好好读读两口子的对话,读着这些对话,你此时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感受,写在边上。
2.交流并及时补白心理
(1)“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此时桑娜为什么沉默?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  
读读第一次沉默之前的对话。注意两个“哦”的读音。  
(2)“桑娜沉默了。” 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读读第二次沉默之前的对话。继续感受桑娜的善良。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神态——“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
动作——“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
语言1——“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
语言2——“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
语言3——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朗读。
小结:渔夫的品质
补白:接下去,夫妻之间会发生什么事?补白
(三)总结表达方法对人物品质的作用
文章写环境的,衬托出穷,语言、心理看出人物的善良;标点也为人物的品质表述服务。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64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