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的村落_草虫的村落 课堂实录(二)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师:同学们,作者在游历的前前后后,还写了这样三段话——(课件出示: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师:谁敢自告奋勇地读一读。请你!我请其他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看看这三段话会不会使你产生些什么疑问?
生:(读三段话,读得流畅,声情并茂。读完,学生自发鼓掌。)
师:读得真是出色。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他看见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师:是啊,一定是有什么奇异的景象吸引了他。
生:草虫的村落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想知道,你想去看一看。
生:为什么他又躺在田野里?
师: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跟你有同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来到田野里?他又为什么在田野里一呆就是一个下午?他又为什么愿意牵着我们的手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看来,就像我们同学们所说的,这个草虫的村落里一定是有什么奇妙之处在深深地吸引着作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同样作一次游历,和这里的居民进行亲密的接触,看看小虫子的世界中究竟蕴藏着什么?
(课件出示:在小虫子的世界中究竟蕴藏着什么?)
〖可以说,对《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研读。这是一篇散文,虽然主要写的是作者的想象世界,语言却非常平实。在这平实的语言背后,隐含着作者浓浓的深情。
课文的抓手很多,却又不知从何入手。
比如,抓住“奇异”来设计教学,是不是每一段都扣住了“奇异”来写,似乎比较生硬和牵强。
抓住“游历”呢?游历前有一段作者的感受,游历后又有两段作者的感受。游历中依次写了“浓浓的亲情(亲情)”、“友好的交流(友情)”、“绝妙的演奏(艺术)”、“勤勉的劳作(劳动)”、“精细的分工(协作)”,这些内容都是散列的,也没有明显的一条线。
抓课题“村落”吧,草虫的村落是什么样的?村落的的居民有哪些?你在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这样来设计又显得太理性而无趣。
按作者的行文顺序来理线,“走近村落 → 走进村落 → 走出村落”,关键作者写的是想象世界,谁在“走”?李老师曾经抓住一个“趣”字来设计教学,在试教时也不成功。
后来,我们对课文作了一个最简单的划分:“作者的感受”(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的想象世界”(第三至第九自然段)。这为我们的设计走出了一条清楚明晰的路。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神”在哪里?在作者游历的前前后后的三段感受中。至于作者想象的草虫村落里的各种情景,则是散的“形”。怎么把这些散的“形”凝聚起来?我们设计了一个贯穿整节课的问题,这就是:在小虫子的世界中究竟蕴藏着什么?
所以,在开课之初,李老师拿出了作者的三段感受。这是我们设计中对课文内容的创造性重组。三段感受放在一起让学生读,激趣又激疑。随着老师三个“为什么”引语的引领和“在小虫子的世界中究竟蕴藏着什么”问题的出示,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让学生充满着阅读的期待和探究的欲望。〗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认真听,仔细想。(教师进行语言描述)迎着微风,伴着花香,我们一起伫立在大自然中。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小花的田野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周围静得出奇,以至于天空中的鸟叫声,树叶的落水声和草丛中此起彼伏的虫鸣声都听得一清二楚。在一处绿阴下,我们躺了下来,翻转下身子,发觉身体在逐渐地缩小,缩小,缩小……此时,空间在我们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12
(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 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
师:同学们请睁开眼,你走进草虫村落里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说一说。
生:我感受到我变小了,越来越小,跟虫子一样的体型,跟他们一起玩耍,一起观赏他们的村落。
师:你真的走进去了。
生:我仿佛身临其境,在草虫的村落里见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
师:好。心中有景。
生:我仿佛跟随着黑甲虫一起去探索,发现了这草虫村落的奇妙之处。
〖先说说课堂节奏。课堂节奏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要素,但它又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大家可以看到,在上一环节,当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之后,老师把它按耐下来了。这一扬一抑,一张一弛,一急一缓,是为节奏。它有利于保持课堂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这一环节是,创设情境,进入文本。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就本课的教学来说,是成败的关键。之前我们进行了几次试教,由于老师没能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所以呈现出来的课堂状态是,老师和一群学生站在“草虫的村落”旁边,无关痛痒地谈论着草虫的村落。语文课的语言训练和人文价值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今天,在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李老师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课堂节奏,一段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草虫的村落。
在武汉小学试教的时候,就这个环节,有一位老师提出,在老师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为什么不配上一段音乐呢?其实,我们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是配了音乐的,李老师为此也作了精心的准备。这段音乐非常精致,森林的环境展现得非常饱满,山涧流水,鸟兽虫鸣表现无遗。可是试教时出问题了,学生更多的是注意了那段配乐,使得老师的语言描述大打折扣。精致的配乐不但没有帮上忙,而且起了干扰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拿掉了。可见,语文课始终要以“语文”为主。〗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434.html






-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_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后感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38 作者:踏浪而归 《负荆请罪》这人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对对联。如交流描写相如的对联:“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
-
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_【六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古诗。2、反复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读悟结合,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诵读古...
-
【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图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导学图导语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交流平台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反思_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详细阅读
匆匆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18、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读,体会雪松的智慧与顽强。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过程]...
-
惊世第一妃_《一算惊世界》全新导航与训练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通讯:对国内外最近出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所作的真实、具体、形象、详尽、及时的报道。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是一种以记写人物为主的通讯。它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报道人物的先进事迹、创造精神和高风亮节,反映时代精神。 数学王国的骄子: 1 π之父祖冲之 2 几何学的创...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视频_《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详细阅读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
-
【续写《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详细阅读
作者:王洲辅小 李 倩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3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王洲辅小 李 倩 非常有幸能在新教师培训中聆听到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的课《最大的麦穗》,通过倪老师精彩的上课,使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与倪老师的交流,使我也摘到了麦穗。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在语...
- 详细阅读
-
【《小草和大树》的寓言故事】《小草和大树》五详细阅读
font size=6>《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1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教学背景:1,《小草和大树》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