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 综合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8-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目标走过来】
⒈学会本课“劈、寇”等11个生字,理解“威风凛凛、炯炯有神”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重点)
   ⒊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
   【一起学课文】 
★ 我会解题目    题目是眼睛,轻轻告诉你!
    “战象”,指的是作战的象。“最后一头”是对“战象”修饰说明。本文以“最后一头战象”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讲述了一件悲壮、感人的故事。
    ★ 作者我知道    走近作者心,了解课文魂!
    本文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8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
    ★ 走进背景林    了解课文背景,深入理解内容!
    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在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
       ●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埋葬——安葬        喘息——歇息        凝重——庄重        华贵——华丽
                  久别重逢——阔别重逢        浴血搏杀——浴血奋战        激越——高亢
    反义词:衰老——强壮    拒绝——接受        华贵——庸俗        亢奋——低沉
                 炯炯有神——目光呆滞        暴毙荒野——寿终正寝        茂盛——稀疏
⑴西双版纳曾经有一队威风凛凛①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象,排山倒海②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挡。[句导读:此句写出了象兵势不可当的气势,突出了战象在战斗中的作用。]12345678910111213
    段导读:主要写西双版纳曾有一队象兵以及象兵是怎样做战的。
    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③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④埋葬阵亡的战象。 [句导读:多么激烈的战斗,多么悲壮的场面,多么英勇的战象,多么值得赞颂的英雄。难怪人们要隆重地埋葬战象。]
    段导读:主要写在一次与日寇的战斗中,我方八十多头战象阵亡,人们隆重地埋葬了战象。
    ⑶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⑤,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⑥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句导读:从“不叫它搬运东西”“要串香蕉”“喝筒泉水”中可以看出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因为它是战象,它是功臣。]
    段导读:主要写人们救活了一只战象,饲养在寨子里。
    ⑷它叫嗄羧,负责饲养⑦它的是波农丁。
    第1~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英雄垂暮”。
    ⑸二十多年过去了,嗄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⑧,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火了,嗄羧要走黄泉⑨路啦。”
    段导读:主要写二十多年后的一天,这头战象拒绝进食,奄奄一息。
    ⑹第二天早晨,嗄羧突然十分亢奋⑩,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⑾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句导读:“呕呕地吼”“急促地踏”,多么急切的心情。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令这头垂老的战象如此亢奋和焦躁啊?]
    段导读:主要写第二天早晨,战象十分亢奋,鼻尖指向阁楼,好像要什么东西。
    ⑺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嗄羧用鼻尖勾住,像丢垃圾似地丢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⑿地仰头吼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⒀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⒁的老朋友。[句导读: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段导读:主要写战象看到象鞍,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眼睛里泪光闪闪。
    ⑻“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⒂,“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12345678910111213
    段导读:主要写二十六过去了,战象还记得象鞍放在这小阁楼上。
    ⑼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⒃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⒄。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嗄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⒅的气概。[句导读: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段导读:主要写象鞍虽已破旧,仍显出凝重华贵。
    ⑽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⒆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⒇了。
    ⑾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21的,它们都能准确地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22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段导读:主要写大象很有灵性,在临死前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的象冢去。
    第5~11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重披战甲”。
    ⑿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嗄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23。村长在嗄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句导读: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24子走了三圈。[句导读: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战象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段导读:主要写寨子里的人们得知战象要走的消息,都来送行。
    ⒀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25声中,嗄羧开始上路。
    段导读:主要写日落西山时,战象上路了。
    ⒁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嗄羧后面,想看个究竟26。嗄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27的吼叫。[句导读:“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这时,它身体膨胀28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29,吼声激越30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12345678910111213
    段导读:主要写战象走了一夜,来到打洛江畔,凭吊自己浴血奋战的杀场。
    ⒂“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嗄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⒃原来嗄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31的战场![句导读:多么让人肃然起敬啊!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第12~16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凭吊战场”。
    ⒄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嗄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32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段导读:主要写太阳西落时,战象离开打洛江,来到箐沟的小山坡上。
    ⒅“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33,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34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段导读:写这里是埋葬战象的百象冢。
    ⒇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35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36,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嗄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37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段导读:主要写战象默默地为自己掘墓。
    21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嗄羧的脊背38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段导读:主要写鸡叫头遍时,战象悄悄地死去了。
    22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39着天空。[句导读: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让人揣想:它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怀吗?它在期盼和平吗?……]
    段导读:主要写战象死去的样子。
    23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40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句导读:嘎羧走了,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啊!]
    段导读:主要写战象和并肩作战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第17~23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庄严归去”。
    字词导读
①[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②[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12345678910111213
③ 寇(kòu):日寇    草寇;冠(guàn):冠军    桂冠。
④[隆重]盛大庄重。
⑤[喘息]急促呼吸。
⑥[优哉游哉]悠闲自得的样子。
⑦[饲养]喂养(动物)。
⑧[衰老]年老精力衰弱。
⑨[黄泉]地下的泉水,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⑩[亢奋]极度兴奋。
⑾ 堆(duï):堆放    土堆;推(tuï): 推动    推车;难(nàn):困难    难过。
⑿[焦燥不安]心情烦燥,不能安静下来。
⒀[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⒁[久别重逢]分别好久才得以相见。例句:两位好友久别重逢,万分激动。
⒂[恍然大悟]心理一下子明白过来。
⒃[斑斑]形容斑点很多。“斑”要与“班级”的“班”区分开。
⒄[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等物上的穗状饰物。
⒅[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⒆[伤感]因感触而悲伤。
⒇[象冢]冢指坟墓。象冢就是象的坟墓。
21[暴毙荒野]因意外事故而丧生在荒郊野外。
22[降(jiàng)临]来到。“降”还读xiáng,如“投降”。
23[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24 寨(zhài):山寨   营寨;赛(sài):比赛    竞赛;塞(sài):边塞    塞外;寒(hán):寒冷    寒冬。
25[唏嘘]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26[究竟]结果;原委。例句: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竟”要与“竞赛”的“竞”区分开。
27[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例句:大潮来临之时,那声音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28[膨胀]由于温度增高或其他原因,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
29[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30[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31[浴血搏杀]在激烈的战斗中奋勇杀敌。浴血:形容战斗激烈。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32[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33[喏]叹词,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的事物。
34[镌刻]雕刻。
35[挖掘]用手或工具从物体的表面向里用力,取出其包藏的东西。
36[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辛。
37[卷] juân:卷尺    卷烟;juàn:画卷    卷宗
38[脊背(bèi]背部。“背”还读bëi,如“背负”。
39[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40[祖宗]一个家族的上辈,多指较早的。也泛指民族的祖先。
    ★ 帮你理层次    了解作者思路,学会布局谋篇!
    ★ 与你议主题    你与我领悟的一样吗?
   本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赞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 教你一写法    阅读感悟写法,作文妙笔生花!
    按顺序描写: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12345678910111213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作者这种按顺序描写的方法。一般的说来,写事的文章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写景的文章要按照空间顺序(或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或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等等)来写,也可以按地点的变换顺序来写;写参观的文章要按参观的顺序来写;写一些自然现象文章一般要按照“前— 中—后”的顺序来写…… 总之,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我们都要做到有顺序,只有做到了有顺序,文章才能有层次,有条理。例如:我们在写“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时候,可以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描写;最后点出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
    ★ 共同渡难关    读书不放一难,学习时时领先!
    作者是怎样表现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的?
    ⒈作者在选材上,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以表现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⒉作者在表达上,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细腻描写,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嘎羧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充分再现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伴你做练习】      练习到我家,好好招待它!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老师来指导    本文以深情的笔触讲述了一只生命垂危的战象,重披象鞍,重返战场,缅怀往事,庄严归去的动人故事,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朗读的过程中,语调要平稳深沉,语气要饱含深情,同时要注意重音和停顿。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我们只要根据“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条线索,把每个部分的重要情节用准确的语言连接起来便可。
    ★ 答案供参考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⒉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
本文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比较远,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
★ 答案供参考    嘎羧要离开寨子时,披挂象鞍,是为了再现当年英武豪迈的气概,是为了追忆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场面,是为了缅怀一同浴血搏杀的同伴们。值得同学们讨论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等。
    ⒊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 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2345678910111213
    ★ 答案供参考    对嘎羧的行为进行具体的描写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再如,“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样描写能更好地突出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⒋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 答案供参考    嘎羧站在江滩回想往事,它仿佛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硝烟迷漫中勇猛杀敌;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此时,它心潮起伏:回想当年,金戈铁马,浴血搏杀,是何等的英武豪迈。
  《最后一头战象》全文
  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象兵比起骑兵来,不仅同样可以起到机动快速的作用,战象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曼广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他们用八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是唯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嘎羧。好心肠的村民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我1969年3月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嘎羧还健在。它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它是功臣。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负责饲养嘎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我插队的第3年,嘎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他对我说: “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嗄羧要走黄泉路啦。”几天后,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我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态中了。12345678910111213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嘎羧的神志突然间清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欧短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小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墙。象房被折腾得摇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我帮忙,爬上小阁楼,往下传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它好像没什么东西了。我以为它精神好转起来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像丢垃圾似地丢出象房去;我又将半箩稻谷传给波农丁,他还没接稳呢,就被嘎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嘎羧仍焦躁不安地仰头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还有啥东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开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除此之外,小阁楼里真的一样东西也没有了。我一脚把那破玩意儿踢下楼去。奇怪的事发生了:嘎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地说,“这就是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它还佩戴着象鞍。在给它治伤时,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唉,整整26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嘎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们帮它捆扎。我和波农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置上象背。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嘎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它现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地问道。“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或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一块凹坑。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见过象冢,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确无误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种群的象冢。果然被波农丁说中了。嘎羧准备告别曼广弄寨,找它最后的归宿了。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6年的寨子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帕珐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上了路。送行的人群散了,波农丁还站在打谷场上痴痴地望。我以为他在为嘎羧的出走而伤心呢,就过去劝慰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不料他却压低声音说:“小伙子,你有胆量跟我去发一笔财吗?”见我一副茫然无知的神态,他又接着说:“我们悄悄跟在嘎羧后面,找到那象冢……”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伙去捡象牙。在热带雨林里,大象的躯体的骨头会腐烂,象牙却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象冢由于世世代代埋葬老象,每一个象冢里都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一个象冢就等于找到一个聚宝盆;聪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类觊觎它们发达的门牙,生怕遭到贪婪的人类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选择在路途艰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再有经验的猎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悄悄尾随在死期将临的老象后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我犹豫着,沉默着,没敢轻易答应。波农丁显然看穿了我的心思,说:“我们只捡象冢里其它象的象牙,嘎羧的象牙我们不要,也算对得起它了嘛。”这主意不错,既照顾了情感,又可圆发财梦,何乐而不为?我俩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岭的小路上追上了踽踽独行的嘎羧。天黑下来了,它脖颈上那块标志着出殡用的白纱巾成了我们摸黑追踪的路标。它虽然跛了一条腿走不快,却一刻也没停顿,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给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12345678910111213
  这么说来,这儿就是26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战场。这时,嘎羧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的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地膨胀起来,四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我想,此时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我对嘎羧肃然起敬,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我们跟在它后面,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埋,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莫非嘎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波农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紧皱着眉头。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但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来。我们在远处观看,只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边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26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的象牙。嗄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波农丁牙疼似地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
  “对,是要遭报应的。”我说。望着战象嗄羧高贵的遗体,我感到我这个人的灵魂的猥琐。我和波农丁一起动手,将浮土推进坑去,把土坑填满夯实,然后,空着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去。。
  沈石溪
  【简介】
  沈石溪,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人。原名:沈一鸣。生于上海亭子间,中国共产党员。大专文化。职称文学创作2级。1982年10月加入云南作家协会,1985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从小体弱多病,与各种体育奖杯无缘。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栽秧。当过水电站民工、山村男教师。1975年应征入伍,官拜宣传部长。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娶一妻,生一子。1992年调任成都军区创作室。擅长写动物小说,努力笔耕,以养家糊口尽男人之天职。12345678910111213
  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2年调当地山区小学当教员。1975年当兵。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8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师少年月刊》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活动推荐书目。《斑羚飞渡》被选入语文课本
  【创作体会】
  谈到创作体会时,沈石溪说:“十五年的创作实践,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会盛衰,礼仪会更替,道德会修正,社会文明也会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文章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社会的描写,揭示了动物之间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体会其中的内涵,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动物世界尚且如此,我们人呢?
  【作品一览】
  1、《第七条猎狗》,短篇动物小说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8万2千字,第一版发行10万2千册。
  2、《弱女子与野汉子》,军事题材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24万字,第一版发行4万3千册。
  3、《退役军犬黄狐》,中短篇动物小说集,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4万5千字。
  4、《生命》,中篇小说集,天津百花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15万字。
  5、《狼王梦》, 长篇动物小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10万字,已再四版,总印数达4万册。
  6、《一只猎雕的遭遇》,长篇动物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16万字。
  7、《猎狐》,短篇少年小说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8万5千字。
  8、《盲童与弃狗》,长篇小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15万字。
  9、《沈石溪动物小说自选集》,中短篇小说集,重庆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25万字。
  10、《圣火:沈石溪获奖作品集》,中短篇小说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18万字。
  11、《老鹿王哈克》,中篇动物小说集,台北国际少年村1993年2月出版,13万字。
  12、《盲童与狗》,长篇小说,台北国际少年村1994年3月出版,15万字。
  13、《残狼灰满》,中篇动物小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7万字。
  14、《象王泪》,中篇动物小说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14万字。
  15、《红奶羊》,中篇动物小说集,天津新蕾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15万字。
  16、《再被狐狸骗一次》,短篇小说集,台北《民生报》出版公司1995年11月出版,7万字。12345678910111213
  17、《保姆蟒》,短篇小说集,台北《民生报》出版公司1995年11月出版,7万字。
  18、《疯羊血顶儿》,中篇小说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14万字。
  19、《混血豺王》,长篇动物小说,天津新蕾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28万字。
  20、《野猪囚犯》,中短篇小说集,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19万字。
  21、《沈石溪动物故事系列》4卷,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40万字。
  22、《古剑.军犬.野鸽》,长篇小说,山东明天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18万字。
  23、《混血豺王》,卡通彩绘本,共10卷,(各卷题目:认敌为友、苦难童年、蒙难受辱、被迫做贼、崭露头角、含泪出走、豺狼大战、登上王位、冤家路窄、慷慨赴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24、《沈石溪文集》,共10卷,(各卷书名:云豹布哈依、混血豺王、野牛传奇、一只猎雕的遭遇、象母怨、红奶羊、乞丐虎、盲孩与弃狗、和乌鸦做邻居、残狼灰满),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共180万字。
  25、《宝牙母象》,中篇小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7万字。
  26、《成丁礼》,中篇小说,台北《民生报》出版公司1997年9月出版,6万字。
  27、《狼妻》,短篇小说集,台北《国语日报》出版中心1997年9月出版,8万字。
  28、《残狼灰满》,中短篇小说集,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37万字。
  29、《牧羊犬阿甲》,短篇小说集,台湾光复书局1997年10月出版,8万字。
  30、《爱情鸟》,短篇小说集,台湾光复书局1997年10月出版,8万字。
  31、《少年.表哥.骷髅》,短篇小说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13万字。
  32、《当保姆的蟒蛇》,短篇小说集,新蕾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共6万字。
  33、《鸟奴》,中篇小说,台湾《国语日报》出版中心1998年11月出版,7万字。
  34、《兔年话兔》,科普作品,台湾省政府教育厅1998年11月出版,3万字。
  35、《沈石溪动物小说获奖作品集》,共三卷,(各卷书名:再被狐狸骗一次、狼妻、保姆蟒),云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共45万字。
  36、《灵灵漫游世博园》(与吴然先生合作),卡通童话系列故事彩绘本,共六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
  37、《小气鬼猴的诞生》,动物园随笔集,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18万字。
  38、《豺狼虎豹狩猎故事》,共四卷,(各卷书名:火豺、老象恩仇记、狼妻、灾之犬),重庆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共40万字。
  39、《两小有猜》,当代少年生活长篇小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16万字。
  40、《残狼灰满》,中篇小说,台北《民生报》出版公司2000年1月出版,7万字。
  41、《牧羊豹》,短篇小说集,台湾《国语日报》出版中心2000年5月出版,8万字。
  42、《雄狮》,长篇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20万字。
  43、《放生雪豹》,中篇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9万字。
  44、《刀疤豺母》,中篇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9万字。
  45、《骆驼王子》,中篇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9万字。12345678910111213
  46、《鹩哥奴隶》,中篇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9万字。
  47、《当你跃入太阳的运行轨道》,中篇小说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13万字。
  48、《骆驼王子》,中篇小说,台湾幼狮少年文化公司2001年6月出版,9万字。
  49、《刀疤豺母》,中篇小说,台湾幼狮少年文化公司2001年6月出版,9万字。
  50、《雪豹悲歌》,中篇小说,台湾幼狮少年文化公司2001年6月出版,9万字。
  另有 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系列12册( 罪马
  狼妻
  红奶羊
  智取双熊
  野猪囚犯
  藏獒渡魂
  老鹿王哈克
  情豹布哈依
  虎女蒲公瑛
  最后一头战象
  逼上梁山的豺
  再被狐狸骗一次 )在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详情可见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斑羚飞渡》的文体是动物小说,即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出生于上海亭子间。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股长。1980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斑羚飞渡》被选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
  沈石溪是动物作家。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本课学习应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12345678910111213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真的是没有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3、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4、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让人揣想:它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怀吗?它在期盼和平吗?……
  5、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啊!
  二、对词语的理解
  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唏嘘: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膨胀:由于温度增高或其他原因,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浴血:形容战斗激烈。
  搏杀:搏斗,拼搏,奋力杀敌。
  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22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