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打三个数字]9-基础训练三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7-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9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特点及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4、了解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好地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至第 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词。
2、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3、学习课文第一段,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它能供我们人类生多久呢?今天我们学完第27课《只有一个地球》后就知道了。
二、初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词,学习生词。 
2、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词。
(2)听写生词。
(3)围绕学生错得多的生词组织教学。
3、再读课文,根据材料的性质给课文分段。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划分。
4、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出示下列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讨论: 
1、用“——”画出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地球的特点“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词三遍,听写一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及面临的生态被教坏的状况。
2、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的紧迫性,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词。
二、理解内容。
l、这段从哪些方面采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 的”? 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后果?
2、自读第三段,思考讨论:
人类目前为什么不能够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自读第四段,讨论:
(1)这段讲几层意思?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三、总结归纳。
1、这课主要讲什么?
2、在写法上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四、巩固练习。
1、读课文,思考后讨论课后作业 第2题。
2、作业 :
(1)反复朗读课文。
(2)课堂作业 本上内容。
(3)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徐中华 执笔)


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要求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
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2、质疑、讨论、解决。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至第 周 
教具准备
地图、宇宙星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  。
l、大家对天上的事情了解多少?
(可谈神话,可谈科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宇宙生命的文章。
二、学习生字词。 
酶: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有机胶状物质,由蛋白质组成,作用是加速有机体内进行的化学变 化,如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发酵等。
碳:煤碳,碳水化合物。
析:分析。
磁:磁石,磁铁。
陨:陨石,陨落。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顺。
2、自读自悟,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1)从神话引入谈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2)猜测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惟一天体,但至今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3)有生命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4)经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5)猜测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6)发现火星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发现火星上面的黑色条纹像运河,颜色变化随季节改变。 
(7)揭开黑色条纹是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颜色变化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
(8)发现火星的特点是:干燥、空气稀薄、温度低、没有磁场和臭氧层,说明在火星上难以生存。
(9)进一步考察发现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在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10)从近年来的陨石雨中,大家找到了有机分子,大家相信 地球以外的太空中存在生命一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按质疑——研究——结论三个顺序来写。分成三个部分。
(1)(1、2自然段)提出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存在生命。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惟一天体。
(2)(3- -8自然段)研究问题: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及研究后发现一部分天体不可能存在生命,火星可能存在,但未找到生命物质。 
(3)(9~10自然段)结论:人类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找到生命,但会继续探索宇宙的生命之谜。
4、学生提出问题讨论。
5、师归纳。
(1)有生命的天体应具备什么条件?
①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②是必要的水分。
③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2)为什么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不具备条件?
①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 至 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②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③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3)为什么火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①因为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23度26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是24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
②猜测火星上的黑色线条是人类挖的运河,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可能是火星表面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变色。 
(4)火星上的线条与色彩变化到底是什么?
火星上的线条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色彩变化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5)火星上到底能否存在生命?
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所有的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6、朗读课文 
7、学生自由运用课外所学进行辩论。
四、总结。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学习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要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因为至今为止,地球还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五、作业 。
1、课堂作业 本上内容。
2、搜集有关宇宙生命的资料。

板书设计 


(徐中华 执笔)

 

积累运用三


教学要求
1、读背古代格言,受到饮水思源和热爱环保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地球的优点激发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热爱。
3、引导学生能身体力行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4、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未来世界的美好生活并写成作文。 
重难点、关键
1、读背古代格言,受到饮水思源和热爱环保的教育。
2、通过积累运用三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划分
四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至第 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背古代格言,受到饮水思源和热爱环保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地球的优点,激发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的热爱。
教具准备
1、抄有格言的小黑板。
2、有关介绍地球知识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任务。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部分。 
二、学习“读背”中的格言。(出示小黑板)
1、自由读,解决生字新词。
稼穑:种地。
2、再读格言,说说你对格言的初步了解。(生述,补充后师小结。)
第一句:每一次吃饭,都要想想种地之艰难;每一次穿衣,也都要想想纺织的辛苦。(之:的。)
第二句:借土地的力量生长的物体有一定的数量,借人力成长的物体也有一定的限度,我们开采、利用这些物体时要把握一定的度,则经常可以开采利用;如果我们无节制地大量地开采利用,那么资源就慢慢减少,不能供给人们的需要了。
3、谈话,从中受到教育。
这是关于什么方面的格言?
(第一句告诉我们农民劳作的辛苦,叫我们饮水时别忘了想想水源是谁开发的,即饮水要思源。第二句是告诉我们要爱惜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不要无休止、无节制地大肆开采,以致导致资源枯竭。让我们受到环保教育。)
4、指导读背。
三、完成“阅读’部分。
1、揭题,释题。
颂:赞美,歌颂。
2、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自学:你读通这一短文了吗?
字词: 
窒息:呼吸被阻而停止。也比喻事物受到阻碍得不到发展。
妥善:合适,稳当。 
乐土:快乐地生活的地方,文中指地球。
主要内容:
课文介绍了我们人类生存的星球的几个大优点,号召人们要好好保护地球这一美丽的家园。
4、结合课后思考题,再读短文。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地球优点资源,理解课文。
(1)气温变化冷热宜人,
(2)大气层中的氧的含量恰到好处。
(3)有一斜轴造成地球自转、公转,使地球有昼夜之分、四季艾替现象,而且时间很适合人们的需要。
(4)有重力,让地球上的东西相对稳定。
(5)运转不停。
5、再读短文,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从中受到热爱地球、热爱环保的教育。
(1)理解“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2)我们应当怎样为维护地球做努力?
四、小结
从古到今,环保都是童要话题,我们应当尽我们所能为保护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作业 。
1、想一想应该怎样为环保出力。
2、填空,回答问题。
每一( ),使( )稼稿之艰难,每一( ),则( )纺织之辛苦。
(1)“食”“衣”这里应作为( )词来理解,意思是( )。
(2)填人的词中,有一组近义词,它们是( )
3、地力之生物有( ),人力之成物有(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
这句格言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身体力行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2、学会制订简单的计划。
教具准备
1、有关人们为环保作贡献的图片或报道。
2、制订的计划范本一份。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
1、说说你觉得可以为环保出哪些力。
2、你为什么这样做?
二、师谈话引入。 
对,我们生存的星球——地球很美丽,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将无处可去。同时它是那样的脆弱,很容易就被摧毁,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热爱地球的思想感㈩,要身体力行地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样保护环境”(板书题目)。先来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们为环保做了哪些事。(出示图片等) 
三、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看法。
l、分小组讨论,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人做记录,讨论完后再派人上来汇报。
2、小组汇报后,全班作总结性记录。
四、投影各小组的笔录和全班的笔记,选出认为比较有意义和切实符合我们身体力行的方案,再指导学生制订成计划。内容包括。(出示范本投影)
1、标题。(如:X X X X计划)
2、谈谈这么做的紧迫性和原因。
3、一一列出措施。
4、结尾处呼吁周围的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做贡献。
5、署上制订计划的人物名和日期。
五、小结。
1、表扬学生认识到环保的意义。
2、督促大家将自己制订的措施一一落实。
六、作业 。
用几句话汇报一下自己最近为环保做了哪些事,还有什么打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未来世界的美好生活并写成作文。 
2、作文要求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条理。
3、能根据同桌或老师的意见修改作文。
教具准备
有关20年后的内容或图片,报道投影。(有条件的可播《叮当猫》中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20年以后,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成人了,那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周围的一切又该发生什么变化呢?大家对这一话题肯定充满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写篇作文。
二、观看图片录侮,启发思维。
1、出示图片或播放录像。
2、说说你看到什么?
三、联系自己或周围的事物展开想象。 
1、选择P60页几个话题中的一个,自由组成小组展开想象,描述、补充。如:20年后的我,20年后的学校,20年后的中国,20年后的地球,20年后相聚……
2、师巡视倾听,并适当加入到讨论中去点拨。
3、小组汇报,组内成员可互相补充。师可将汇报中的部分精彩词句录在黑板上,供作参考。
四、指导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即为附才的发言做总结性的收尾,点出谈话的中心。
五、指导写作。
1、读P60题目要求,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合理、大胆。
(2)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条理。
(3)文章有一定的中心。(如:赞美祖国、家乡、学校的新成就;激发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情感;由于地球被破坏而心痛,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等。)
2、学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
继续作文。
第三课时作业 设计
继续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二、出示1~2篇中等例文,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等方面进行修改、评议。
三、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可同桌或小组先交流作文,对别人的作文提出意见,再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学生修改作文、抄正。
五、作业 。
抄正作文。

(徐中华 执笔)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4983.html

上一篇:【911事件】9 养花

下一篇:[咏鹅]咏 梅 2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