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统计报表怎么做】简单的统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4-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一:平均数和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2—143页例l、例2和“做一做”,第143—144页统计表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l一5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初步知识,加深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及其应用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求平均数与填写;阅读统计表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统计知识及其应用
教师:“我们在小学里都学过哪些统计初步知识?”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我们学过表,还有统计图。统计表里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里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还学过求平均数和求百分数。这些都是统计初步知识。”
    教师:“谁知道统计知识有什么用处?”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帮助归纳:“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又如,工厂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产进度或产量,就需要进行统计;要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计算产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进行统计。”(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统计知识的用处。)
    二、复习求平均数
    1.教学例1。
    请全班学生打开教科书第142页,在书上解答例l。做完之后,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教师:“我们在求——组数的平均数时,必须要先知道什么?”(必须要先知道这组数的总数是多少。)“例1中要求的平均数是按照什么平均的?”(是按照班数平均的。)“那么这道题在求平均数的时候,应当怎样计算?”(用三个年级的总人数除以班数。)
    “所以。求平均数的关键,是要先弄清被平均的数量是什么,总数是多少;以及要求的平均数是按照什么平均的,要平均分成多少份。这在例1中比较简单,题目要求按班平均,班数是已知的(7),只要先求出总人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再让学生看一看例1下面的“想一想”,指名学生回答。
    2.教学例2。
    教师:“请同学们接着在书上做下面的例2。注意这里是要按照什么数量平均,被平均的数量是什么,怎样求出总数。”
    学生解答完之后,教师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解答的。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上面强调的关键。(这道题中被平均的数量是玩具小熊的个数,要按照五年级所有学生的人数平均,所以必须要先求出玩具小熊的总数和五年级所有学生的人数,就能求出平均每人做几个。)
    3.完成教科书第143页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审题和解答。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提示,关键是怎样求出身高的总数和学生的总数。这里应让学生练习自己看统计表,取得数据。进行计算。
    三、复习统计表
    1.阅读和填写统计表。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43页“统计表”标题下的内容,自己在书上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填写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比如,合计这一行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总计这一行中的数据表示什么?
    填完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教师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导。
    教师:“在‘十月’这一栏的合计空格内应当填什么数量?”(应填十月份一车间和二车间一共生产了多少台。)
    “在‘十一月’这一栏‘一车间’这一行的空格内应当填什么数量?”(应填十一月份——车间生产了多少台。)
    “在‘总计’这一栏·一车间。这一行的空格内应当填什么数量?”(应填十、十一、十二三个月一车间一共生产了多少台:)
    教师:“照此把上面的数量填好.再填其他的空格就容易了。”
    2,完成教科书第144页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示学生先用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把统计表填好.再计算出统计表下面的平均分和及格率。然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l一5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236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