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融融的意思】融融月色里的语文情怀——《英英学古诗》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19-01-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背景】
语文就是语文,但又不仅仅是语文……
“语文是广阔的,语文是博大的,语文是深沉的,语文是变化无穷的,语文是美丽透明的,语文是温暖湿润的。
语文可以吞吐八荒,也可以静影澄碧;可以凝固,也可以燃烧;可以化合,也可以分解。
语文就是语文,但又不仅仅是语文……”
这是我曾经很喜欢的一篇文章,现在依然喜欢。我将之打印了一份,贴于墙上,在我读书读得有些倦时,我会起身,大声地朗诵着这些文字。于是,我的那一点点疲倦就被自己的声音冲击得逃遁于远方了。这些有着强烈气势的句子,排山倒海而来,令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因为,这些文字中蕴含着一股力量,特别是在这句看似简单的句子里:
语文就是语文,但又不仅仅是语文……
这里面,有我一直探求的方向,有我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某种境界,一种关于语文教学的境界。
是啊,语文,究竟该教给孩子们什么?每一个爱孩子、爱语文的语文教师,应该都会经常思索到这个问题。
什么才是“我喜欢的语文”?我扪心自问。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一直在探索这样的一条路:让语文课立足于语文,但绝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语文,或者说我们现有的语文教材,应该是一个点,由这个点所触发而生的,最终应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上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紧紧围绕着语文这一核心。因此,“旁征博引”是我一贯的教学风格。而现在,我日益感受到这样做的意义所在。
自2002年我接手一年级新班使用新教材开始,我就有这样一个计划:立足新教材,一如既往地保持我“旁征博引”的风格,让学生学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要引导他们走入更广阔的世界中,由爱语文而爱世界,时时处处感受到语文的美和学语文的乐趣。
我的具体做法是:课堂上凡涉及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尤其是文学知识,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课外引导学生去读相关的课外书,特别是文学书。
于是,从一年级上半学期拼音教学结束之日起,学生们就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开始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生涯。渐渐地,在课堂上,你会欣喜地听到几个精彩的词语,或者,一句挺有哲理的句子,课外知识会不时在课堂上闪耀着光芒,逗引来其他孩子一片艳羡的眼光。
孩子们中的佼佼者早已把小小的触角探进了课外那广袤的空间:刘蓓读完了《伊索寓言》,赵航爱看《十万个为什么》,陶伟特别喜欢读《成语故事集》,而施卓然,那个可爱的小男生,早已把我送给他的《唐诗三百首》上下册背完了,现在,又开始背《三字经》和《论语》……
于是,每节语文课,总有这样的时刻:当我提及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时,总会有那么几双小手迫不及待地举起来,然后,在我的赞美声和孩子们惊讶、叹服、羡慕的目光中自豪地坐下去。
这不,今天我教《英英学古诗》这一课,且看孩子们是怎样展现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吧——

【现场】
一、说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英英学古诗》一课,是对话体的课文,说的是英英学了《静夜思》这首诗后背给奶奶听的事。在“说大意”“分角色朗读”等一般性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我开始引领学生深入课文内容,并由此进入更深广的语文学习空间。
1、 从《静夜思》到《赠汪伦》
师:学到这儿,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你们会背了吗? 1234
生1:我早就会背了。
生2:我的课外书上有,我也会背。
(学生七嘴八舌地“炫耀”着,一张张小脸上满是自豪和兴奋。于是,准备个别试背的环节临时改为集体齐背。)
师:那么,你们还会背李白的其他诗吗?他可是位大诗人啊,他写的诗可多啦!
生1: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越女词》
生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生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生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虽然班上只有那么五六个人会背这些课外学来的诗,我已感到非常欣慰。毕竟,他们才是刚刚踏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啊!而从这些孩子自豪的表情和其他孩子歆慕的目光中,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白乘舟将欲行”,就让孩子们乘着李白的扁舟,由此驶出去,然后,飞起来!)
2、 从《铁杵成针》到《梦笔生花》
师:关于李白,你们知道什么?
生:他是唐朝的大诗人。
师: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李白的故事吗?
生1:我知道《铁杵成针》的故事。(讲故事)
生2:我知道李白让高力士给他脱靴、让杨国忠给他磨墨的故事。(讲故事)
师:(看见没有人发言了)下面,我来讲一个关于李白的故事,名字叫《梦笔生花》。(讲故事)
(抓住“李白”,由李白的诗讲到李白的人,学生对李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这必将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引了一个方向。而学生不求甚解、率性而为的阅读的确需要教师适时地提升和引导。)
二、望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举头望明月”到“千里共婵娟”
(月亮,这千百年被众多诗人所吟咏之物,在它身上寄托了多少感人的情怀。我很想让孩子们对这一点有所感悟,让他们从小在心里也植下这充满文学色彩的“月亮情结”。)
师:为什么李白望见明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故乡呢?
(沉寂了几秒钟,几只大胆的小手举了起来。)
生1:月亮照着李白,李白觉得很孤单,就想念亲人了。
生2:李白想,我看到了月亮,亲人们肯定也在看月亮,要是能和他们一起看就好了。
生3:李白看到月亮里有嫦娥,嫦娥身边有小白兔陪着,可他却孤零零一个人,很难过,于是,就想念家乡了。
师:大家的答案真精彩。的确是这样啊,月亮自古以来就被那些浪迹天涯的游子们寄托了浓浓的感情。许多诗人都曾写过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你们还会背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吗?
生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生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生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师:这么多描写月亮的诗,可见诗人们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自古以来咏月的诗词不计其数。刚才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的就是王安石思念家乡的感情,和李白见到明月的感情是一样的。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位文学家的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苏轼,还有印象吗?
生:《古诗文诵读》上有苏轼的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今天,老师教大家一句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想念弟弟而写的。(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们看,这里面有月亮吗? 1234
(学生茫然,摇头)
师:(笑)这里的“婵娟”就是指嫦娥姐姐,古代人就称月亮为“婵娟”啊!
生:哦,原来月亮还有一个名字啊!
(以“月亮”为源头,引领学生走入广阔的文学世界,初步感知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古典文学的兴趣。浓浓的语文情怀,在融融的月光之下,在师生共筑的美好的氛围中悄悄弥散,蔓延……)
三、思故乡:故乡今夜思千里
从“低头思故乡”到“近乡情更怯”。
师:有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当诗人远离家乡,孤身在外,看见明月,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了。《古诗文诵读》上就有描写思乡的诗,大家还记得吗?
生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生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生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师:这首诗是我们二年级下册的《古诗文诵读》上的,我们还没学到,你已会背了,真了不起!老师也教你们一首思念故乡的诗。(出示: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学生自由吟诵,感受诗歌意境。)
(由李白的“思故乡”引发羁旅诗人的“思乡诗”,学生对李白的思乡之情有了更深切的领会,这堂课所达到的意境也更显深广、阔大与深沉。)

【后记】
教师的素质永远是最重要的。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性学习(本文略去)——深入发掘——向深处拓展。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跳起来摘到果子的过程;也是个从“教材”出发,进入更深广境界的过程。由“李白”到“月亮”再引出“故乡”,教师抓住这三个切入点,形成良好的可开发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体现了“语文就是语文,但又不仅仅是语文”这一境界。这堂课中,充满着诸多“情结”:“李白情结”、“月亮情结”、“故乡情结”,归根到底,这一切都属于“文学情结”,或称“语文情怀”。在一片融融月光的照耀下,升腾起的是如诗如画、如烟如雾的语文情怀的氤氲。
由此我想到了我最近遭遇到的一件事:我给一位朋友的女儿辅导语文,她上五年级,在一所据说教学质量不错的学校读书(所谓“教学质量不错”应该是指小学升重点中学的概率较高吧。其它方面的标准,世人好像并未纳入衡量的标准之列。)给她讲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故事,她反问我:“苏东坡是谁?”我说:“你们不是才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吗?苏东坡就是苏轼啊!”她这才恍然大悟。这便罢了,我提到了《秋天的怀念》,问她作者,她居然不知道史铁生。我问“你们上课时老师不给你们介绍作者吗?”她说:“我们老师从来不给我们讲课外的东西。他只是照本宣科。”我想“照本宣科”也该介绍作者吧,书上印着作者的大名呢。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一个身残志坚的人,精美绝伦、深沉委婉而又韵味深长的《我与地坛》的作者,该是多么好的教学资源啊!而身为语文教师,竟然熟视无睹,将之轻易错失!这多么令人遗憾。我为这位教师悲哀,更为遭遇这样老师的学生们感到悲哀。
我崇尚安徽名师薛瑞萍的一段精彩言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大家现在谈得比较多的是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教程怎样设计,课件怎样制作,多媒体怎样应用,学生怎样调动……教师的底蕴和学养则少被提及,似乎现代化的教学就是按动鼠标和敲击键盘,似乎教师的作用只剩下了组织和引导——这实在是一种偏颇。” 1234
我喜爱北京清华附小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的精辟论断:“教师的素质永远是最重要的。……技术的先进并不代表理念的先进。从很大程度上讲,就人文教育而言,推动其前进的不是手段,而是思想;不是那些精于弄巧、疏于深思的“新星”,而是那些认准方向、劳作不息的普通教师。……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就这样在四季的轮回中,伴随着学习、鉴赏、思考、表达的快乐,学生成长着、幸福着。”
是的,我想成为薛老师所说的具有“底蕴和学养”的教师,我想成为窦老师所言的“认准方向、劳作不息”的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着,幸福着。
佛说:自度度人。
我愿意在提升学生读书境界的同时,也跟随着学生,远航,飞扬!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70271.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22×5的歌声_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