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3-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教学内容。前面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和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而又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同时教材采用了乘除混编。在经历情境识别的过程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是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一课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前面三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在之前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问到:什么时候学习除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上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策略
1、设计思路。
从分一分的具体操作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其实也是一个数学建模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投入进去,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再通过直观的操作、语言的描述、除法算式的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实现除法意义的深刻全面的理解。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形象易行的操作、开放自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真正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知识,在相互交流中更进一步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提升。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交流,在学生之间出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提出见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里充分展现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思维。而学生以一个探究者学习者的身份经历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在倾听和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4、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有关这个内容所设计的习题,使练习更有针对性。教师准备好展示结果的图,在对于结果进行交流时有更强的直观性,有利于中下游的孩子掌握知识。学生自主准备好学具,12根小棒。123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这回啊,猴妈妈买回来12根香蕉,要把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每只猴子能得到几根香蕉?
(意图:这个情境,和前几节课相似。一来学生比较熟悉,而且连续的问题情境学生比较喜欢。二来学生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直接提出平均分,使问题更具有指向性。)
二、探索新知。
1、用小棒代表12根香蕉分一分(学生操作),操作的时候轻轻的说一说操作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操作完成后再和你的同桌轻轻的说一说你操作的过程和结果。集体交流,用图展示分的结果,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板书: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再请其他学生再来说一说这句话。
2、这句话,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学生可能会提到2×6=126×2=12 12÷2=6
12÷6=2对于所列出的算式先不要评价,请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只要合理都肯定。)如果这里是让你回答每只猴子能得到几根香蕉?你觉得刚刚小朋友们说到的算式中哪一个算式更准确。12÷2=6你能说说这个除法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吗?
(意图: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多乘法的角度去理解除法,但是意义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个相逆的过程,直接从口头表述或文字表述到除法算式,省去直接动手操作的过程,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分一分的操作学生已经有很好的体验,这里不作为重点。但还是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而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语言表述有具体操作的支撑。从这一点所引发的“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更有实践基础。这里有三个说一说的过程,第一次是结合操作活动自己说一说,组织语言。第二次是在操作活动完成的基础上,和同桌进行交流,这是一种简单的交流,虽是双向交互,但是有很明确的指向性,这里让学生明白同伴的想法,互相补充语言的完整性,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三个说一说是集体多向的交流。一个人面对其他很多小朋友进行表述。这里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语言进一步提升。使交流的语言更加规范、完整。
让学生列出算式,出于对班级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孩子会出来比较多的算式,而且根据这句话,这些算式也是合理的,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讲清楚所列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从而为理解除法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做铺垫。实现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沟通。)
3、认识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想一想
(1)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几根?先请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和同桌说一说你分的过程和结果。(根据黑板上的话说一说)再想一想怎么列式?
(2)反馈: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5、议一议。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还可以怎么分?请你先动手分一分,然后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学生分的方法。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用除法算式表示。
(2)同桌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意图:从相似又不同的情境中总结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在学生反复说的过程中,实现图、平均分的语言表述、数学表达式三者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123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分的过程和结果,请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把8个柿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再请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8÷4=2,和同桌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出示算式24÷3=8,你能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请学生用不同的生活情境来用“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的句式来说一产。
(意图:第一个习题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反馈学生所掌握的情况。这一题多请薄弱的孩子来说一说。第二个习题,从除法算式出发,让学生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开放性比较大的题,让学生更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而同时又在一个比较规范、标准的格式里,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3、把24根小棒平均分,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同桌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111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