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教学视频_“圆锥的认识”两个教学片断的欣赏与思考

数学教学反思 2017-11-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数学教学反思】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一位老教师上的“圆锥的认识”课,听后,感触颇深。现摘录这节课的两个精彩片断,和大家再次欣赏,且作一点抛砖引玉的反思,来和同仁们共同学习。 
    片断一(序幕部分)
    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用一个圆柱体外壳套住—个圆锥体)]这是一个圆柱体,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生:……(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体遮住(边说边演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时,这个圆柱体将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出来吗?(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师:现在看——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生(惊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
    (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
    片断二(终曲部分)
    在学完圆锥体的特征后,临近下课前7分钟,教师模仿“幸运52”设计了一个“抢答游戏”环节。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老师描述的过程中,你们就可以进行抢答,看看是我们学习过的哪种立体图形。不一定要等老师题目全部叙述完,看哪组同学回答的又准又快。
    师:请从我的描述中回答,这是什么形状?这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三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曲面,沿着它的高将它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圆柱体。(老师还没说完学生就马上回答出)
    师:这里有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生1:长方体。(生没等教师说完抢着举手说)
    生2:也有可能是正方体。
    师:为什么也有可能是正方体呢?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师:那么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呢?请接着听——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正方体。(抢着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这里还有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生:圆锥体。
    师:这里还有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十二条棱,八个顶点,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生抢着举手说)
    师:这是一种立体图形,沿着它的高切开,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切面。有时也可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生:圆锥体。(等学生说完,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圆锥体萝卜演示给学生看)
(每道题出后,下面的学生都抢着举手回答,高潮迭起)

    [反思]
    “序幕”扣人心弦
    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成功地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  良好基础。
课始,教师用一块布遮住圆柱体,让学生想像:“当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小到圆心时,这个圆柱体将变成一个怎样的物体?”在学生说出或画出这个物体的形状时,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独辟蹊径,巧妙地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圆锥体的学习中,主动参与到了究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教者这—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终曲”高潮迭起    
    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堂课精彩的“终曲”如同“压轴戏”,可以把课堂气氛再度推向高潮,让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 12
    课尾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在此时,教师巧妙地将练习内容蕴含于“抢答”游戏中,使原先枯燥、单凋的练习过程转化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不仅复习了过去所学的知识,也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特别是最后一道抢答题,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想像力。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也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这两个片断,教者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shuxuejiaoxuefansi/57302.html

  • 如何开展课题_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对开展课题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容为一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增加了实践机会,给学生足够大...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三年级下册《面积》试卷|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_《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平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猫和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小猫、小狗的睡觉问题

    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学生用了12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不同的长方体,共有四种不同的搭法:(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3)长3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4)长2厘米,矿2厘米,高3厘米。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了以...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为同一关系。如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对角相等...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图形的认识知识点_图形的认识看法

    图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转化为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教法、学法上也有所转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结构上教材由平面到立体转化为由立体到平面的再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脑海中形成了体的表象,...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题目_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经典题_《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