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案]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七年级政治教案 2017-09-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政治教案】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复习教案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
3.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和控制,做知法守法的人。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建构知识框架
                    法律的显著特征(三点)
走进法律                  规范作用
                    法律的作用
保护作用
做                                 民事违法行为
知                                               一般违法行为
法                违法行为的分类   行政违法行为

法      法不可违                   刑事违法行为 —— 犯罪行为
用                                      犯罪的含义、特征
法                   犯罪应受刑罚处罚              主刑
的                                      刑罚种类
人                                                 附加刑12345
                      认清犯罪危害
         防患于未然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活动二:知道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材料一: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是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XX年6月29日通过第六次修正,由xx签署第五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的。
材料二:据《扬子晚报》XX年1月2日报道:江苏如皋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单定方受贿案,经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单定方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80万元。
材料三:因为有交通管理法规的存在和实施,司机小王不敢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根据劳动法规定,小王在五一加班获得了工资的三倍报酬。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一、二,说说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法律具有哪些特征?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阅读材料三,说说我国法律有哪些作用?
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刑罚
完成下列表格并回答问题:
内容 违反的法律 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一般违法行为    
    
犯 罪 行 为   
(1)从上表可知,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

 (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更应如此。你知道我国对犯罪分子实行的刑罚包括哪些种类吗?请列举几种。

活动四:认清犯罪危害并自觉提升素养、加强防范
材料:学生吴某,已满14周岁,在学校经常逃学旷课、打架斗殴、欺负女生,还经常小偷小摸,虽被老师多次教育仍不悔改。后因到某电子市场偷钱包,被公安局拘留15天。吴某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认为是学校领导到公安局说了他的坏话,于是在教学楼放火报复,造成几十万元损失,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XX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教学楼放火”这一行为给吴某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你有何警示作用?
 

三、课堂反馈
1.连线题:
刑事违法行为           骑车闯红灯
                 持刀抢劫
民事违法行为           贩卖假币
                 欠债不还
行政违法行为           非法携带管制刀具
                 损害他人名誉
2.案例分析题:
某校学生王某,初一时经常旷课,并做些损人利己的事。初二时多次小偷小摸。初三时纠集几个人到居民家里抢劫,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王某的什么行为已构成犯罪?请简要说明理由。

(2)从上述案例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12345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识别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3.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给予我们的关爱,学会感恩,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基本知识梳理(要求:对照课本,体会知识框架的内容,5分钟)
【活动二】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案例:“蓝极速”网吧纵火案
小军(化名)──纵火少年犯之一,年仅14岁。年幼时父母离异,归父亲抚养,但父亲对他不管不问,还经常打他。开学了,小军每天准时离开家,晚上很晚回来。一天,爷爷到学校才知道,这学期老师根本没有见过他。小军爷爷想:为什么学校不及时告诉家长?小军居住的小区,有很多网吧,上面贴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 。每次,爷爷找小军,网吧都不让进,可碰到小军时,他却说:“我在里面呆了一天一夜”。“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在审理过程中,与以往的审理程序不同的是,审理程序不公开,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蓝极速网吧”纵火案作出判决,四名少年犯均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其中小力(男,13岁)因不满14周岁,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未追究刑事责任,被收容所教养。
思考:分析材料,小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法院对此案例的审理过程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什么保护?
 

【活动三】善用法律、智慧保护自己
情境一:九年级学生小明放学后,骑车回家,因天黑没有路灯,一不留神摔倒在正在施工的沟里,造成左手臂骨折。他想去找施工单位理论,妈妈说:“是你不小心,怪谁?”
思考:当我们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哪些机构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受害者维权的途径有哪些?最正规的途径是什么?
 

情境二:一天放学,李智独自背着书包往家走。突然,身后有人说:“嘿,哥们儿,等会儿!”李智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还没等他开口,陌生人就说:“最近哥们儿手头有点紧,借点钱用。”
思考:假如你是李智,你会怎么办?

三、课堂反馈
(一)单选题
1.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对使用童工的企业,每使用一个童工每月的罚款最高额度可达1万元。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上下课的铃声是音乐,水龙头分为高中低,课桌椅可以调节高矮。”这些措施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            (   )
a.家庭保护的规      b.学校保护的规定
c.社会保护的规定          d.司法保护的规定
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和最有效的途径是         (   )12345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检举揭发       d.诉讼
4.放学后,在离校门不远的地方,小明看见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把本班同学张西奥四面围住,准备动手打人。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最佳做法是      (   )
a.迅速召集本班男生,与这几个青年搏斗
b.不予理睬,张西奥得罪了别人,应当自己承担责任
c.及时报告老师或打110报警
d.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独自同不法青年血拼到底
(二)材料分析
5.材料:八年级学生小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外地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提出要钱并拔刀要挟。小梅见周围没人,又无法脱身,便灵机一动,三转两转把那人带到派出所后门,说:“进吧,这是我家。”结果坏人落了网,小梅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这一事例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七下)
参考答案:
活动二:1.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最显著的特征是: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如刑法的制定和修改都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如材料三中人民法院判处单定方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80万元等。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如材料三就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1)我国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我国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①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②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③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④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我国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我国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④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活动三:(1)一般违法行为相对于犯罪,违法情节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违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两者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活动四:(1)吴某在学校教学楼纵火是犯罪行为。犯罪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对自己:影响学业、影响身心健康、自毁前程;对家庭:家庭会因对学校的经济赔偿而加重经济负担,使家人心理蒙上阴影;对学校:给学校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2)①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所以,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我们应学法、懂法,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③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④自觉遵纪,谨慎交友,拒绝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预防违法犯罪。12345
课堂反馈:1.略。
2.(1)纠集几个人到居民家里抢劫的行为已构成犯罪。
因为,这一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2)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③我们应学法、懂法,依法自律。④要加强修养,践行道德。⑤要自觉遵纪,谨慎交友,拒绝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预防违法犯罪。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七下)
活动二:原因有:家庭没有很好履行家庭保护的义务,学校没有很好履行学校保护的义务,还没有得到一定的社会保护,同时他自己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他走入犯罪的深渊。法院的不公开审理是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
活动三:机构有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
途径有可以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诉讼手段。
假如我是李智,我会先把钱给他,想办法脱身,然后机智巧妙地与之周旋,及时报警。无法脱身时,就大声呼救。
课堂反馈:
1~4  c b d c
5.①面对不法侵害,我们应学会保护自己,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②要积极寻求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③面对歹徒行凶,万不得已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④要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尽可能保护生命安全,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zhengzhijiaoan/55535.html

  • 享有生命健康权的_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

    一、学习目标1、了解法律对生命健康权保护的意义及具体要求。2、掌握自我保护生命健康的科学知识与实用技巧。3、珍爱生命,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二、课堂预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1、 阶段是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2、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怎么做?3、社会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人生自强少年始》教学设计

    课 题人生自强少年始(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版 本人教版执教者桂林德智外国语学校 杨敏刚解读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协作、会话,实现意义建构,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动,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学以致用。解读教材内容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第一部分“认识自我”中的“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_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

    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感受小康变化认识我国小康的现状。2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二、课堂预习1请说出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含义2目前三步走战略已实现了几步3我国东西部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乡差距明显,说明了我国目前的小康具有怎样的特点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哪些课堂检测1到XX年...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爱背卷]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教学要求:1、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克服 “逆反”心理。2、能以实际行动孝敬 父母和长辈。3、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 方法和技 巧。4、认 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2、我爱你,中国。3、我们都...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引用的账户当前已锁定】引用 引用 《写一篇观察日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引用烧焦的土豆片 的 引用 《写一篇观察日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引用文静 的 《写一篇观察日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关注现实,做个有心人 《写一篇观察日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五年级下3月是故乡明课时练_单元教学要点

    〖本单元地位〗1.在教材中的地位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后简称《课标》)对七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在七年级,删去部分心理学概念等内容,降低了对一些概念的识记或理解要求,以淡化学科体系,减轻学生负担。而把心理品质教育、道德教育与健康人格教育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品格修养为重点。本...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丰富多样的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新闻稿】《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

    总体设计意图:当我们把课程理解为“知识”时,它就像圣经一样,显得那样权威,不容我们有一丝冒犯和亵渎。但当我们把课程理解为“体验”“活动”时,它又显得是那样的开放,大度和民主。所以在设计本节时没有照搬教材,而是以学生的生活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精选大量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提供大量生活场景,设计了一...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第三单元英语]第三单元 待人接物须明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单元 待人接物须明理 (教案)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思品第3单元第6课第一站课题 人际交往要礼貌 市二中 彭召龙预习提示:1、什么是礼貌?2、礼貌的作用3、列举生活中的不礼貌行为。说说它的危害?教学目标:[情感、态...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思维导图_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教案

    第十四课 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第二框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能力:分清情趣的雅俗,提高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知识:掌握培养高雅情趣...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假如我是你作文]假如我是你

    一、学习目标1、体会和谐的生活需要相互学习、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2、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3、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二、预习提纲(预习课完成)1、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2、宪法对平等是怎样规定的?3、尊重他人包括哪些方面?4、对于中学生来说,...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