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案|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课堂实录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师: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人类不断进化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而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使得整个生物圈欣欣向荣;也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那么,到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是有正面影响,还是有负面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分别为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首先由正方先对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陈述。
正: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正面影响。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使得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加快了;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改良了土壤,创造了新的品种;人类的辛勤劳动使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使沙漠变成了绿洲;我国建设的“三北”防护林,有效地抑制了沙漠的蔓延。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面貌,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师:现在请反方同学陈述。
反: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具有负面影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圈的和谐,打破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即使人类会做出一些对环境有益的活动,但那也是在人类破坏环境后所做的一点弥补,而这一点补救却比不上人类破坏的千分之一。因此,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
师:两方同学都已将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陈述完毕了,都非常的坚定而自信。下面进行自由辩论。
正:人类可以消灭一些有害物种,如苍蝇、蚊子、老鼠等,消灭了这些有害生物,可以减少疾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播,有利于保护珍稀物种。
反:但是没有人类的时候,也没有使物种减少啊,反而是人类出现以后物种才减少了。
正:物种的灭绝有自然的因素,有它本身产生和消亡的自然规律,而且有些物种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了,并不全是人类的原因,而且人类通过基因重组又培育出了许多新的品种。此外,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那些濒危的物种。
反:你们还记得沙尘暴吧,满天飞沙,天都变成红色的了。就是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破坏森林和草原,才使得沙尘暴频频发生。这不正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吗?
正:那人类还建设防护林呢。防护林能隔沙,在沙漠的边上建上防护林,可以减慢沙漠化的进程,这对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正:而且人类还可以引进物种。你们都听说过屎克郎吗?澳洲本来没有这种生物,他们的牧场由于牛羊的粪便不能清除,以至于草场快要退化了。这时他们从国外进口了屎克郎。它可以分解牛羊的粪便,这样就帮助他们清理了草场,草场没有退化,所以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反:但人类的引进物种也有失败的时候。水葫芦从国外引入我国,本来想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引入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池塘,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了,非但原来的设想没有成功,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环境。
反:还有酸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形成酸雨。酸雨影响土壤,使水中的生物死亡,使农田和森林遭到破坏,这就是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12
反: 还有人类的滥砍滥伐,致使森林面积严重减少,造成洪水,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正: 我国正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活动。种过农作物的土壤肥力特别好,更有利于树木和小草的生长,有利于增加我国森林的覆盖面积,有利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对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反: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立昂,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无法阻挡紫外线,对地面的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正:如果一个地方干旱太久,人类就可以利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克服干旱,使当地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这对生态环境是有利的。
反: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污水随意地排放,致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使陆地上的生物和水中的生物中毒致死,不仅污染环境,还使淡水资源越来越少。
正:你们都知道火山喷发对环境的破坏力吧。人类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使火山不再喷发,而且还能利用这些能量来发电。人类控制了火山喷发,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师:非常好!自由辩论时间到。双方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好,都非常积极、踊跃。下面就请双方做最后的陈述。请正方同学开始。
正:通过以上我方同学举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正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虽然人类的有些活动会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但通过各种途径,将这些影响减少到最低,这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相信人类会越来越注意自己的活动,使自己的活动对整个生态环境更加具有正面的影响。
师:请反方同学做最后陈述。
反:我方同学所举的例子,相信各位同学都听到了。虽然我们在论证我们的观点,但我们心里确实很痛惜。我们希望我们的环境更美丽,空气更清新,水更洁净。因此,我们呼吁那些继续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们,停止你们的行为吧,停止你们破坏自己家园的活动吧,停止你们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吧!
师:太好了,虽然我们是在辩论,但同学们表现出来的对生态环境的感情真是让老师感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使我们的环境更好,而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人类必须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并加大保护和治理的力度。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才干去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今天的辩论到此结束。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825.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