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教案|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7-01-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四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二、重点和难点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三、课前准备一)、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2、准备模拟a、b、ab、o型四种血型的血和模拟标准a型、b型血清。3、制作模拟a、b、ab、o型血献血者牌,制作模拟a、b、ab、o型血受血者牌。二)、学生1、上网查找“血型的发现” (网站:http://www.blood-sh.com/laifeng/laifeng_001.htm    )、“输血常识”(网站:http://www.blood-sh.com/laifeng/laifeng_001.htm     或http://www.jxblood.org/wenben/jbzs.htm )、“献血常识”(网站:http://www.blood-sh.com/laifeng/laifeng_001.htm或http://www.jxblood.org/wenben/jbzs.htm )有关资料。2、准备“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网站:http://www.hualanbio.com  )的调查报告。四、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五、课时分配1课时。六、--

探究学习内容

学生探究过程

教师引导活动复习提问     (2分钟)巩固已学知识引入新课(1分钟)模拟凝集反应实验(2分钟)凝集反应演示课件 (2分钟)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回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其中血浆是运载血细胞和输送养料和废物,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有免疫作用,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思考回答:    输血(输同型血)。方案一:防止输血时发生凝集反应。    方案二:思考回答:    动物和人血液成分不同,人与人血液成分(血型)间往往有差别,输血会发生凝集反应。模拟实验:模拟a型血与b型血混合发生凝集反应。(要同学们取一滴唐氏血和一滴李氏血于载玻片上混合,观察现象并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   当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同学们认真思考。(等同学们学了本节内容后自己得出答案:唐氏和李氏的血型不同;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在输血量少、速度慢时可可适当异型输血。)各组同学跃跃欲试。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按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顺序到讲台上来现场上网查找(或将查阅结果打印展示或a盘展示。有条件的学校全体同学可在课堂直接上网查找),并进行对抗答辩赛,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最好。要求:在一个组展示结果的同时,其他三个组认真观看思考,且每一组要提出1—2个问题,展示组要回答其他三级同学提出的问题。前面我们学习了血液,请同学们回顾思考: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血液的成分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人因某种原因大量失血该怎么办?方案一:若同学们回答的是输同型血,就直接进入:为什么要输同型血?方案二:17世纪时,医生就曾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的血管,来抢救大出血的病人,但是不成功。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能够起死回生,多数病人输血后却会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凝集反应课件,提问:什么叫凝集反应?唐氏跟李氏的血为什么会发生凝集反应?若唐氏需要输血应该怎样输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学习的问题。教师首先检查课前布置的作业,并按要求展示。若同学们在再三启发的情况下仍不提问,则将对抗答辩赛改为必答题,教师问,学生答。方案一对抗答辩赛(20或15分钟)方案二观察与思考,必答题血型的发现、abo血型的种类。(3分钟)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课件展示。(3分钟)输血与血型、同型输血。(3分钟)化验血型演示课件   (1分钟)模拟血型化验实验(5分钟)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体血量、失血量与人的健康关系课件展示   (2分钟)血量与血型、无偿献血。     (3分钟)模拟输血游戏(3分钟)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强化学生记忆。讲解输“全血”。   (1分钟)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的关系。     (3分钟) 通过分组查阅、汇报与答辩,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1、“血型的发现”方案一:第一组展示内容,第二、三、四组提问,第一组回答;方案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同)12

答1:谁最先发现了血型? 兰德斯坦纳。2:兰德斯坦纳是怎样发现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会发生凝集反应)。3:兰德斯坦纳将人的血型分为几类?a型、b型、ab型、o型四类。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2、“输血常识”

答1: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输同型血。2:一个a型血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什么血型人的血?可以输血给什么血型的人?o型;ab型。3:当不同血型的人输血时,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可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血液中的血浆。4:输血时为什么要先检查血型?看血型是否相同,防止血液凝集。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学生根据课件展示要求进行实验,并报告实验结果。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学生回答:1998年。3、“献血常识”

答1:献血有损健康吗?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2: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也为了自己和家人,大家奉献一份爱心。3:无偿献血者有哪些权利?在本人需要输血时可免费输入自己献血量3倍的血量,家人可免费输入自己献血量等量的血量。若献血超过100毫升,本人可终生赏受免费输血。“献血者”:20位同学。分别以标a型、b型、ab型和o型字的牌表示,每种各5人。20块牌随机发放。“受血者”:4位同学。分别以反面标a型、b型、ab型和o型字,正面标有“1、2、3、4”的牌表示。4位同学面朝全班同学,游戏开始前都以正面正对同学,反面对自己。游戏开始,教师叫“2”,拿“2”牌的同学将牌的反面正对同学,能够给“2”献血的“献血者”都举牌。其他三位方法相同。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4、“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1:血液制品主要包括哪些?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别三大类。2:举例说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白蛋白:大手术、创伤、器官移植、大面积烧伤等。免疫球蛋白:病毒性传染病。凝血因子类别:整形外科、血友病等。    方案一组织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对于答案不完全的,教师给予补充。 方案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人类abo血型有四种类型,什么样的血型的人相互之间可以输血呢?展示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课件。通过课前上网和则才观察,同学们继续提问并回答问题。输血时需要检查血型,怎样化验血型?展示化验血型演示课件。下面同学们亲手模拟血型化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一个人在失血多少时才需要输血?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有多少?展示人体血量、失血量与人健康的关系课件。我国从哪一年起,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模拟输血游戏,要求如左所示。教师组织,并检查能否输血。如果把某一献血者的血浆和血细胞全部输入受血者的血管中,这种输血方式叫输“全血”。这种方式在当今社会用得较少,现在的输血方式主要是根据病情的需要输入血液中的某种成分,其中主要的是从血浆中提取的某种成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血液制品”。抢答赛(6分钟)通过抢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我与团结协作,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学生按原第一、二、三、四组抢答,并分组记录得分情况,每题5分,答对一道题得5分,答错一道题扣5分,哪一组得分最多取胜。教师将抢答题作成课件,逐一点击出题,并当裁判。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819.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