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_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准备:
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调查土壤中的生物种类
我们的脚下的土壤中有些什么生物呢?先请大家观察一下,书本94页图12-1中的动物,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你能辨认一下吗?
今天我们打算带同学们走出教室到室外现场调查一下,我们校园里的土壤生物种类。
方法指导:
1. 全班同学4~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在我们学校的某处选择一个地方,
2. 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动物,放入小瓶里,并加以辨认。每种动物收集3~4只,带回实验室。要注意安全和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参考下表的检索表,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设法认识从土壤离捕捉的小动物。通过观察,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归类。认真记录你观察到的每一种动物,并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班级  组员  记录员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环境特征 
动物名称 数量 形态特征
  
  
  
  
  
  
  
4.观察完毕后,别忘了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土壤中去。

第二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导言:小小的蚯蚓,泥水里有,花鸟市场有,渔具商店有,甚至饭桌上也会有,人们用它来喂鸡、喂鱼、做药,直至人类食品。可见它趋势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的朋友;此外,蚯蚓在生物演化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许多形态结构在更高等的动物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因此,研究蚯蚓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关蚯蚓的知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章我们学习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就是以蚯蚓为代表的。
   
提出主题,指出探究领域。
蚯蚓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但大家未必仔细观察过。本节课我们着重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找出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主要特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创设情景
课前自己采集活蚯蚓,说出采集的地点及方式,用什么方法带到学校来。
看课本19页的图,归纳出蚯蚓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食性如何?菜叶也行。大家是怎么样把蚯蚓带来的?

评价:用装有湿润泥土的广口瓶带最好,思考为什么?
补充:模拟了蚯蚓的生态环境。
提出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实验台上准备好的实验器具。完成观察蚯蚓的实验。观察时思考讨论下列讲义上的问题。
1. 蚯蚓的身体呈什么形状?有什么意义?
2. 它的身体组成有什么特点?
3. 所有体节的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有区别吗?
4. 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
5. 用放大镜观察身体前端的口和后端的肛门。
6. 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背面和腹面?
7. 用手来回触摸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说明体表有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2
8. 手指沾点水后,轻轻地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何感觉?为什么?可用放大镜观察。
9. 活蚯蚓放在粗糙的草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应注意随时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体表,为什么?)蚯蚓运动时哪一端最先移动?移动时有没有声音?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声音?
10. 再把蚯蚓移到光滑的玻璃板上,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第9题作比较,说明了什么?
11. 用手指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各部分,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思考为什么?
12. 把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体的前端附近,然后再把棉球放在蚯蚓身体的后端附近,看它分别有什么反映?想一想为什么?再用这个棉球触及蚯蚓的体壁,看它有什么反映,与水螅相比,蚯蚓对刺激的反映有什么特点?
13. 用手电筒照射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央,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想一想,蚯蚓有眼睛吗?为什么?
14. 实验台上还有纸盒、沙土、黏土,你能用它们自己设计一些观察蚯蚓行为的小实验吗?试试看!
15. 如果在观察学习中发现什么问题,欢迎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而且,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

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可作补充、纠正,并作出及时适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表扬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学生小组合作,选代表发言,汇报观察结果,注意引导组间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蚯蚓适于土壤生活的主要特点:
1. 体形呈长圆柱形,减少钻土的阻力
2. 体表有粘液,有润滑作用并完成呼吸,减少钻土时的摩擦力
3. 刚毛可协助运动,肌肉的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4. 没有眼睛,身体表面有大量感光细胞,尤其前端特别多
5. 神经系统比水螅发达,对刺激的反应灵敏而准确,身体后端神经细胞多,进一步指出还有一些特点下节课讨论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596.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