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呼吸教案_人体的呼吸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设计思路
呼吸是人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关呼吸运动,学生有亲身体会。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认识到呼吸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数据,解释气体成分变化的原因。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测定其肺活量,然后通过比较肺活量值,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这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第二课时完成“气体交换”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②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②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习难点:
①理解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要给“非典”病人用呼吸机?这说明什么? 展示一组“非典”病人用呼吸机抢救的图片,引到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题《呼吸》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关注环境。
呼吸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115页的图,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小帽子,看谁又快又准。
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由第二名同学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本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看哪一组介绍的最好。(先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作知识铺垫)

根据刚才的学习、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生活中应养成的卫生习惯。 老师自制六只小帽子,上面分别写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设计好两个游戏活动:(1)对号入座;(2)自我介绍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组织指导游戏活动,并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恰当评价。

健康小博士:呼吸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养成哪些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角色扮演,按小组先对号入座,让学生知道各器官的位置。然后由学生自己依次介绍各器官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呼吸运动 自我体验:右手放在胸部的右下方、左手放在鼻孔的前面。思考: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演示实验: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肋骨上升和膈的位置下降,从而引起胸廓扩大,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动作正好相反) 设计自我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呼吸时胸廓的扩大和缩小。12

展示“肋骨运动模型”和“膈肌运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肋骨和膈的位置变化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呼吸。

呼吸运动的原理是教学难点,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其中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部分,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金点子:作为一名无锡市民请你就“怎样提高无锡的空气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出谋划策。 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学生思考,产生求知欲望。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过程,我们知道,通过呼吸运动,外界空气进入了肺,那么,这些气体怎么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气体交换》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气体交换 学生代表演示实验过程,其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可以看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2. 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呼出的气体进入b试管中的石灰水里。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仔细阅读表中数据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主要原因是气体在肺内进行了交换。

观察思考,内化形成知识体系。 出示“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讨论:
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
2.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

出示“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数据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变化的原因。

出示“人体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完整阐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样用事实说明问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数据的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比氧气少,只是相对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而言,其含量相对增加了。可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学生代表分别测定肺活量,另一位学生记录测定值。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大,说明运动与呼吸是有影响的。 准备肺活量计,将它调整到测定状态。有目的的选择几位学生,测定其肺活量。

组织学生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思考: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由学生自己测定、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用数据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比直接给出数据或直接讲道理更有效,学生更能信服。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外界空气中的 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部,最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进入氧气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排出的途径正好相反。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呼吸,请思考: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怎样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的? 将两节课的重点内容归纳,使分散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556.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