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供给单元检测及答案】第10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4单元  第10章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二节  血液循环(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重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重点)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重点)
技能目标:
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
二、教学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尾鳍颜色浅的小金鱼。
2.教师准备:观察实验“心脏的结构”、“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3.flash:(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心脏的结构;
(3)血液循环的过程。
4.视频文件:(1)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人的心脏及血液运输;(4)血液的流动及循环。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血液循环途径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心脏左右两部分是完全隔开的,由这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出示]:动、静脉血的图片。说明在身体内流动的血液有两种性质。
动脉血——含氧较多,血液呈鲜红色;
静脉血——含氧较少,血液呈暗红色。
[播放flash]:血液循环。
[出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
[自学]:书p50有关血液循环的途径,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
[播放flash]:血液循环的过程。分步骤演示体循环和肺循环。
[提问]:请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及血液性质的变化。
[小结]: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播放flash]:血液循环。
[小结]: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通过图片直观地发现动脉血、静脉血颜色的不同。
 
对血液循环有初步地印象。
 
 
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认清心脏的四个腔及相连的血管,按照箭头方向写出血液循环的途径。
通过观看听讲,对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再认知。
上讲台指图说出,体循环在身体的毛细血管网处进行气体交换,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仔细听讲解,进一步理清循环途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血压 [算一算]: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数一数自己的心率,计算一下:你体内的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多长时间?一天(24小时)之内循环多少遍?一天内由你的心脏泵出的血液总共有多少?通过计算你会发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多么重要!
[小知识]: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是心肌的血液供应却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而是要通过冠脉循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到右心房。12
[出示]:测量血压的照片。
[小故事]:17世纪英国人海尔斯做了一个实验。他先把兔腿结扎,切开动脉,插上铜管,再连上一支直立的玻璃管。然后将结扎解开,于是血液流入玻璃管,形成高达2.5米的血柱(即比兔仰卧时的心脏高出2.5米)。这证明血管中的血液是有压力的。
[讲述]: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叫做血压。
[自学]:有关血压的内容,说出18.7/12kpa的意义。
[提问]:你听说过高血 
很有兴致地进行计算:按心率75次/分计算,体内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0.76分钟,一天内循环1895次,一天内心脏泵出的血液总量为7560升。
 
 
 
 
 
 
认识到冠脉循环是给心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
 
 
 
 
 
立即反映出这是测量血压。
 
饶有兴趣地听小故事,了解早期科学家对血压的认知实验。
 
 
通过阅读和平时的日常生活知识,能说出这个人的收缩压为18.7kpa,舒张压为12kpa。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压吗?知道什么是高血压吗?
[补充]: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将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的标准规定为收缩压≥18.7 kpa和舒张压≥12kpa,成年人高血压诊断都应依照这个标准。
[课后延伸]:了解你的父母、祖父母是否患有高血压。调查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收集有关高血的危害和高血压与生活习惯相关的资料,以理服人地向他们提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合理化建议。 自由发言,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说给全班同学听。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554.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