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
  二、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生活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分布在广泛的自然环境中,以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本节教材从图片资料入手,展示了六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物如企鹅、珊瑚虫、雪莲、鼠妇、豹、大象的生存环境,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资料,以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此外,教材在diy中安排了《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的活动,教师可有目的地组织这项观察活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利用其他一些途径,如网络、报刊杂志等,收集、展示、交流有关各种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的资料,从而让学生对生物生存的环境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在各种形式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爱护一草一木的环保意识。
  本节的重点是: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难点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课时建议: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策略如下表
  方案1 方案2
  在绪言课上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调查。本节课直接交流,结合游戏活动,讨论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 (1) 资料分析(2) 分组,提出调查任务。(3)由各小组组长带领成员在校园内进行调查。老师随行,及时指导。(4)剩余时间交流等。(或下节课交流以引入新课)
  三、活动指导:
  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活动1:观察校园植物的环境
  针对学生刚从小学到初中,而且是第一次组织调查活动,所以老师应该在组织好调查活动上下一些功夫,为今后的调查打下基础。
  ①建立调查小组(3-5人比较适宜),做到分工明确,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等。
  ②明确调查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确定调查的步骤、方式、线路等。
  ③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表。并尝试把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④对于调查过程中不认识的植物,要提示学生正确的采集的方法,以便带回来向老师请教或通过其他方式查询结果,在调查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破坏树木和花草。
  ⑤对学生的评价除了知识方面,还应该包括学生合作的态度,查寻资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校园内植物的情感等。
  ⑥组织部分学生利用其他一些途径,如网络、报刊杂志等进行调查。也可利用社区资源,观察所在社区(村庄)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扩大调查范围。
  活动2: 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
  在课堂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如“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先由教师和学生准备不同的生存地点——“家”(可以是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座高山、一片海洋、一块沼泽地、一片沙漠、一片蓝蓝的天空或是一张具有更多不同环境的地图等)以及写着各种生物名称的小纸片,然后让学生为这些生物找自己的“家”,分析这个“家”的环境特点以及这个“家”如果遭到破坏的可能后果,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生物生活的环境。12
为了更好地组织这样的游戏活动,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代表进行比赛,为指定数目(如10个)的生物找“家”,看谁最先找到自己的家。然后结合学生提供的生物种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鲸、扬子鳄、燕子、兔子、鹰、松树、蚂蚱、珊瑚虫、水稻、紫菜、蘑菇、仙人掌、骆驼的“家”有什么特点?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如水中、     陆地(沙漠、赤道、极地、高山、森林、草原)、空中等。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和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两大类。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499.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