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学案_第6课(学案) 对外友好往来: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材思路

1、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前几课的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2、教法选择

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3、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资料。

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

4、板书设计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日本遣唐使

                                2.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贸易往来

                                2.文化交往

                              三、玄奘西游12345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唐朝前期,我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广大,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外交往。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阅读几分钟教材,然后说说自己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有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玄奘生活在七世纪的唐朝,今天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玄奘和今天的日本人相距一千多年,可是,为什么两者如此相像,那么从时间上看,是我们模仿了日本人还是日本人学习了中国人?

教师引导:既然是日本人向中国学习,那么,他们是怎样来中国的?

多媒体演示:船

大家看,这幅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来学习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教师提示、帮助学生完成。归纳要简明扼要。

教师引导: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教师及时鼓励并肯定的学生回答。

多媒体演示:日本的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对比图:

看看在建筑方面,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教师归纳:以上史实说明日本在建筑、城市建设、经济制度、皇权思想等方面,都受到唐朝制度文化的深刻影响。

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日本与唐朝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积极地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多媒体演示:鉴真像、鉴真东渡图。

教师引导:大家都知道鉴真多次东渡日本,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中,你得出什么启示?请讨论后回答。

教师引导:正是因为鉴真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日本政府把鉴真坐像定为国宝。除了日本外,东亚还有一个国家和唐朝关系也很密切。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朝鲜半岛的新罗同唐朝的关系。

思考:新罗通过哪些方式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具体表现是什么?

教师归纳:

    中国的经济文化对朝鲜影响很大,而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朝鲜音乐传人中国,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下面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亚洲南部的天竺与唐朝有何交往

“天竺”是唐朝对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印度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它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唐朝,因此,在与天竺的交往过程中,唐朝也吸取了天竺许多优秀成就,如唐太宗曾经派使到天竺学习熬糖法,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可见,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是很频繁的。在这一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要数唐代高僧玄奘了。

教师设问:大家对《西游记》这部小说非常喜爱,谁能为大家讲讲其中的精彩片段,这些精彩片段说明了什么?想一想书中对唐僧的描写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 12345

多媒体演示:《玄奘》人物画像、玄奘取经图、那烂陀遗址、玄奘讲经处、归国图、西行路线图。

教师引导: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大多都是虚构的。那么,为什么玄奘要历经艰辛去取经呢?

多媒体演示:大唐西域记等图片

教师归纳:因此,他不远万里,历时十九年,跋涉五万余里回到长安,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又在以后二十年的时间内,和助手们陆续翻译出1300多卷。这些佛经原本在印度已经失传,它的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既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又保留了世界的文化遣产。当然,印度也有不少的高僧携佛经到唐朝,有的还亲自参加译经工作,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那么,你从玄奘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唐代中国和许多国家有着广泛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各国使者和人民的来访,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而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在对外交往中,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唐朝同亚洲、欧洲等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达到70多个。

多媒体演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教师归纳: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对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两条,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东可以到达朝鲜,西经敦煌,越过葱岭,可以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国。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朝鲜和日本,从广州出发,可以到达马来半岛、印度、波斯湾,这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这两条道路许多国家派遣来唐的使节和商人、学者、僧人、旅游者,人数众多、络绎不绝,其足迹遍及唐朝的南北方。他们不仅和唐朝进行双边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他们之间又进行了多边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在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成为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教师引导: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职贡图》。

许多外国使节远道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这也是中外交往的重要表现。《职贡图》就反映了边远各族和外国使节携贡品,来唐朝进贡的情景。

通过学习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交往。

    根据刚才学过的知识,结合教材内容,你能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可见的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那么,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请大家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讨论以后回答。

教师归纳:1、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开放政策4、对外交通发达。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12345

学生活动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寻找感兴趣信息。

学生答:日本人学习中国人。

学生看书思考:遣唐使到唐朝来的主要使命是什么?并了解遣唐使来中国的概况。

概况应包括:什么时候开始来中国?使团成员的组成,使团的规模,使团成员的文化修养,以及向中国学习了具体内容等。

根据生活积累和课外知识,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文字、茶道、服装等内容进行交流,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学生活动:都有朱雀大街,把南城一分为二;都有西市、东市,商品贸易同居民区分开;都是街道布局整齐笔直如棋盘状;都有皇帝的宫殿并都在城北中央。

学生讨论并回答:(1)表明了鉴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2)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鉴真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学生答:方式:(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2)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

表现: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唐朝的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学生活动:根据课外知识和搜集的资料①介绍玄奘西游天竺的资料;②介绍玄奘从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学生答:玄奘西游取经,对促进中国和印度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让学生根据图示说出陆路、水路两条路线的始发地,经过的地方,最终可以到达哪里。不完整的地方由本组同学补充。

阅读26页正文内容,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能找出知识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

预期效果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在捕捉感兴趣内容的同时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鉴真坐像为什么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玄奘的装饰怎么有点像今天的日本人?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一样吗?教学过程中注意解决。

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新知识的过程,但要做到精确简练。

 12345

根据图示加以对比,找出相似之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例的能力。

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可以互相补充。通过介绍使学生对玄奘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此图,加深对中外交往知识的理解。

  

强调知识的梳理和分类

回忆已学知识,学生从前几课中提取有效信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培养归纳能力。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124.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