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_繁盛一时的隋朝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课 
教学目的: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开皇之治的内容,隋朝的大运河,暴君隋炀帝,隋朝为什么覆灭。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
教学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创设)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讲解,讲故事、诗词,练习,识图填图。
有条件时用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一、 隋朝统一南北
1. 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让学生总结)
2. 统一时间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让学生看p1《隋朝疆域图》)
二、 开皇之治
1.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讲对后世的影响)
2. 在地方,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减为州县两级。(讲背景意义)
3. 改革选官制度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课堂练习:
三、 隋朝大运河
1.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动河?
①经济原因:南粮北运  ②政治原因:加强对南北的统治  ③炀帝的个人目的:到江南游玩。
2. 开凿的过程
6XX年至6XX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让学生看《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强调记忆大运河的中心,南北端点,四段的名称。
课堂练习:
3. 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经济的交流,至今仍是重要的水运路线。
“尽道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 
四、 暴君隋炀帝
  四大罪状  1、营建东都洛阳  2、开凿大运河  3、游江南  4、三次征高丽。
总之,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官逼民反  (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课堂思考:隋炀帝的统治类似于谁?(秦始皇)
五、 瓦岗军和隋朝覆灭
让学生看“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1.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6XX年,山东长白山
2. 发展
几十处之多,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3. 隋的灭亡
618年,隋灭亡。
小结:复述本课内容,讨论如何评价隋炀帝。
作业:p7一、二题。
课后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 思想认识
①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进步性改革措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终于促成了“贞观之治”。
② 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3. 能力培养
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 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人物的评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首先用复习课件复习上节内容。
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介绍“贞观”、“开元”年号,指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唐朝前期的三位杰出皇帝。唐朝的繁荣强盛发生在他们统治时期。
一、 唐朝的建立
1. 晋阳起兵  隋朝官僚李渊617年在晋阳起兵反隋。618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2. 唐朝建立后,又经过七、八年的战争,逐步统一了全国。
二、 玄武门之变
1. 时间:626年
2. 经过: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等,史称“玄武门之变”。
3. 性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
史料:“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太宗乃纵禁苑所养鹰犬,并停诸方所进珍异,政尚简肃,天政大悦。”――《旧唐书•太宗本纪》

提出下列两个讨论题:
① 什么是玄武门之变?事变的性质怎样?历史的根子在哪里?
② 你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评:李世民的帝位虽是通过政变夺得的,但从他即位后,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有利于唐朝走向强盛的角度看,政变的结局并不是坏事。
三、 贞观之治
1.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船水,要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
2.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
<1>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  “房谋杜断”
魏征(讲故事)
史料:
⑴征顿首曰:“愿陛下摔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福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抵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尧、舜氏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虽有共、玄,不能塞也,靖言庸违,不能惑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朱异,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场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瘟蔽,面下情通矣。”――引自《新唐书•魏征列传》

⑵郑仁基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食膏粱,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
直   谏 ( 附 )
    贞 观 二 年 , 隋 通 事 舍 人 郑 仁 基 女 年 十 六 七 , 容 色 绝 姝, 当时 莫 及 , 文 德 皇 后 访 求 得 之 , 请 备 嫔 御 , 太 宗 乃 聘 为 充 华 。 诏书 已 出 , 策 使 未 发 。 魏 征 闻 其 已 许 嫁 陆 氏 , 方 遽 进 而 言 曰 :“ 陛 下 为 人 父 母 , 抚 爱 百 姓 , 当 忧 其 所 忧 , 乐 其 所 乐 。 自 古 有道 之 主 , 以 百 姓 之 心 为 心 , 故 君 处 台 榭 , 则 欲 民 有 栋 宇 之 安 ;食 膏 粱 , 则 欲 民 无 饥 寒 之 患 ; 顾 嫔 御 , 则 欲 民 有 室 家 之 欢 。 此人 主 之 常 道 也 。 今 郑 氏 之 女 , 久 已 许 人 , 陛 下 取 之 不 疑 , 无所 顾 问 , 播 之 四 海 , 岂 为 民 父 母 之 道 乎 ? 臣 传 闻 虽 或 未 的 , 然  恐 亏 损 圣 德 , 情 不 敢 隐 。 君 举 必 书 , 所 愿 特 留 神 虑 。 ” 太 宗 闻之 大 惊 , 手 诏 答 之 , 深 自 克 责 , 遂 停 策 使 , 乃 令 女 还 旧 夫 。 左仆 射 房 玄 龄 、 中 书 令 温 彦 博 、 礼 部 尚 书 王 珪 、 御 史 大 夫 韦 挺  等 云 : “ 女 适 陆 氏 , 无 显 然 之 状 , 大 礼 既 行 , 不 可 中 止 。 ” 又陆 氏 抗 表 云 : “ 某 父 康 在 日 , 与 郑 家 往 还 , 时 相 赠 遗 资 财 , 初无 婚 姻 交 涉 亲 戚 。 ” 并 云 : “ 外 人 不 知 , 妄 有 此 说 。 ” 大 臣 又 劝进 。 太 宗 于 是 颇 以 为 疑 , 问 征 曰 : “ 群 臣 或 顺 旨 , 陆 氏 何 为 过尔 分 疏 ? ” 征 曰 : “ 以 臣 度 之 , 其 意 可 识 , 将 以 陛 下 同 于 太 上皇 。 ” 太 宗 曰 : “ 何 也 ? ” 征 曰 : “ 太 上 皇 初 平 京 城 , 得 辛 处 俭妇 , 稍 蒙 宠 遇 。 处 俭 时 为 太 子 舍 人 , 太 上 皇 闻 之 不 悦 , 遂 令出 东 宫 为 万 年 县 , 每 怀 战 惧 , 常 恐 不 全 首 领 。 陆 爽 以 为 陛 下今 虽 容 之 , 恐 后 阴 加 谴 谪 , 所 以 反 复 自 陈 , 意 在 于 此 , 不 足为 怪 。 ” 太 宗 笑 曰 : “ 外 人 意 见 , 或 当 如 此 。 然 朕 之 所 言 , 未能 使 人 必 信 。 ” 乃 出 敕 曰 : “ 今 闻 郑 氏 之 女 , 先 已 受 人 礼 聘 , 前出 文 书 之 日 , 事 不 详 审 , 此 乃 朕 之 不 是 , 亦 为 有 司 之 过 。 授充 华 者 宜 停 。 ” 时 莫 不 称 叹 。    ―  ―引自《  贞观政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⑷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并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刃,以赐两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时上封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欲加谯黜,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其谤本之遗乎!陛下思闻得失,当恣其所陈。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非也,无损于政。”帝悦,皆劳遣之。

                                                                      ――引自《新唐书》
“马 周 , 博 州 茌 平 人 也 。 贞 观 五 年 , 至 京 师 , 舍 于 中 郎 将常 何 之 家 。 时 太 宗 令 百 官 上 书 言 得 失 , 周 为 何 陈 便 宜 二 十 余事 , 令 奏 之 , 事 皆 合 旨 。 太 宗 怪 其 能 , 问 何 , 何 对 曰 : “ 此 非臣 所 发 意 , 乃 臣 家 客 马 周 也 。 ” 太 宗 即 日 召 之 , 未 至 间 , 凡 四度 遣 使 催 促 。 及 谒 见 , 与 语 甚 悦 。 令 直 门 下 省 , 授 监 察 御 史 ,累 除 中 书 舍 人 。 周 有 机 辩 , 能 敷 奏 , 深 识 事 端 , 故 动 无 不 中 。太 宗 尝 曰 : “ 我 于 马 周 , 暂 时 不 见 , 则 便 思 之 。 ” 十 八 年 , 历迁 中 书 令 , 兼 太 子 左 庶 子 , 周 既 职 兼 两 宫 , 处 事 平 允 , 甚 获当 时 之 誉 。 又 以 本 官 摄 吏 部 尚 书 。 太 宗 尝 谓 侍 臣 曰 : “ 周 见 事敏 速 , 性 甚 慎 至 。 至 于 论 量 人 物 , 直 道 而 言 , 朕 比 任 使 之 , 多称 朕 意 。 既 写 忠 诚 , 亲 附 于 朕 , 实 藉 此 人 , 共 康 时 政 也 。 ”――  引自《贞观政要》
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的人数。合并州县。
(让学生看“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 经济发展,治世局面形成。“贞观之治”
四、 女皇帝武则天
政绩  ①继续推行唐太宗的发展生产的政策。
②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    (让学生看武则天的肖像)
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讨论:如何评价武则天?
史料:“初,则天年十四时,大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择自《旧唐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五、 开元盛世
1. 武则天后,唐朝政局动荡,七八年后,唐玄宗即位,政局安定下来。
2. 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3.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这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小结:用复习课件。
巩固练习
课后记:玄宗的统治是唐朝的重要阶段,应增加讲解内容,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开元盛世”的含义。
开元初年的政治经济措施
1. 任用名相。开元初年,相继任用熟悉吏治富有才能的姚崇、宋璟为相。玄宗对他们深信不疑。两人“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
2. 裁汰冗官。将武后以及中宗和睿宗时大量委派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吏,予以裁汰精简。精简了庞大的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3. 整顿吏治。比较严格地选官,强调以功以才授官。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定奖惩升降。
4. 淘汰僧尼。
5. 重视农业生产。
汉   唐   封   禅
汉 光 武 建 武 三 十 年 , 车 驾 东 巡 , 群 臣 上 言 , 即 位 三 十 年 ,宜 封 禅 泰 山 。 诏 曰 : “ 即 位 三 十 年 , 百 姓 怨 气 满 腹 , 吾 ? 欺 ?欺 天 乎 ! 何 事 污 七 十 二 代 之 编 录 ! 若 郡 县 远 遣 吏 上 寿 , 盛 称虚 美 , 必 髡 令 屯 田 。 ” 从 此 群 臣 不 敢 复 言 。 后 二 年 , 上 斋 , 夜读 《 河 图 会 昌 符 》 , 曰 “ 赤 刘 之 九 , 会 命 岱 宗 。 ” 感 此 文 , 乃诏 梁 松 等 按 索 《 河 》 、 《 洛 》 谶 文 言 九 世 封 禅 事 者 , 遂 奏 三 十六 事 。 于 是 求 武 帝 元 封 故 事 , 以 三 月 行 封 禅 礼 。
唐 太 宗 贞 观 五 年 , 群 臣 以 四 夷 咸 服 , 表 请 封 禅 , 诏 不 许 。六 年 , 复 请 , 上 曰 : “ 卿 辈 皆 以 封 禅 为 帝 王 盛 事 , 朕 意 不 然 。若 天 下 安 , 家 给 人 足 , 虽 不 封 禅 , 庸 何 伤 乎 ? 昔 秦 始 皇 封禅 , 而 汉 文 帝 不 封 禅 , 后 世 岂 以 文 帝 之 贤 不 及 始 皇 邪 ? 且事天 , 扫 地 而 祭 , 何 必 登 泰 山 之 颠 , 封 数 尺 之 土 , 然 后 可 以 展其 诚 敬 乎 ? ” 已 而 欲 从 其 请 , 魏 郑 公 独 以 为 不 可 , 发 六 难 以 争之 , 到 以 谓 崇 虚 名 而 受 实 害 。 会 河 南 、 北 大 水 、 遂 寝 。 十 年 ,复 使 房 乔 裁 定 其 礼 , 将 以 十 六 年 二 月 , 有 事 于 泰 山 , 会 星 孛太 微 而 罢 。
予 谓 二 帝 皆 不 世 出 盛 德 之 主 , 灼 知 封 禅 之 非 , 形 诸 诏 告 ,可 谓 著 明 。 然 不 能 几 时 , 自 为 ? 覆 。 光 武 惑 于 谶 记 , 太 宗 好大 喜 名 , 以 今 观 之 , 盖 所 以 累 善 政 耳 。――《容斋随笔》
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水稻种植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与蚕桑生产,曲辕犁和筒车,水利事业。唐朝的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业、金属铸造业。唐都长安。
2. 思想认识
① 唐朝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这是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质基础,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与唐朝初调整统治政策也有密切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② 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3. 能力培养
指导学生归纳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唐都长安的地位与繁荣。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绢、绫、罗、锦,学生未接触过实物,使他们形成准确概念是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经济是政治的集中体现,强大的唐帝国的物质基础是繁荣的经济,本课即从农业、手工业、唐都长安等方面给同学们介绍了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情况。
一、“稻米流脂粟米白”
1.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的进步
二年三熟制在北方推广,一年两熟制在南方出现。
水稻的育秧移植栽培,冬季利用温泉水浇灌蔬菜。
2.茶叶与蚕桑生产
  饮茶之风,唐时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唐朝人陆羽所写。 
唐朝的衣服,主要是以丝、麻为原料。
3.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让学生看p16插图,讲解曲辕犁和筒车的功效。
4. 水利事业的发达
教法: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总结出要点,并做练习。
二、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1. 丝织业
宋州、亳州的绢,质量居全国之首,益州、扬州的锦远近闻名。丝织品以轻盈精薄著称。
让学生看p17插图、故事,体会唐代丝织业的特色。
2. 陶瓷业
瓷器的品种很多,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闻名于世的唐三彩是艺术的珍品。
3. 金属制造业
长安大雁塔的铁钟和扬州的铜镜就是代表。
课堂练习:列举唐代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三、“长安百万家”
1. 规模宏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2. 城市布局特色,宫殿、衙署、坊、市分开,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
3.人口众多,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长安,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4.商业繁荣,两市店铺林立,行业很多,珍奇积聚。
思想教育: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这是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质基础,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与唐初调整统治政策也有密切关系。
小结:
作业:p21一、二题。
课后记:

第4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突厥的兴衰及其与唐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的关系。
2. 思想教育:①突厥、回纥、南诏、吐蕃等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贡献。②唐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边疆各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友好的,其中吐蕃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教学重点:回纥、吐蕃及其与唐的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是的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讲解法,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 让学生阅读p22-23内容,了解突厥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和习俗。
2. 突厥汗国的建立和兴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6世纪末,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让学生看图,了解东、西突厥的位置)
3. 唐对东、西突厥的战争
(讲唐和突厥的宿缘)让学生看图p23和小字。
① 唐初,东突厥经济南下骚扰,威胁唐的安全。
② 唐太宗积蓄力量,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
③ 唐高宗时灭西突厥。
④ 唐太宗和武则天时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课堂练习:
二、“回鹘衣装回鹘马”
1. 回纥人的生活和习俗。(让学生看p25文字和插图)
2. 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回纥和唐朝关系友好。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三、“车书本一家”
1. 靺鞨族的生活。(让学生阅读p25内容)
2. 渤海政权的建立和与唐的关系。
7世纪中期,靺鞨的粟末部强大起来。7世纪末,大祚荣统一各部,建立政权。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渤海文化较高,史称海东盛国。
四、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 7世纪初,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居住在那里。
2. 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3. 千寻塔体现了南诏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课堂练习:
五、唐蕃“和同为一家”
1. 吐蕃的社会生活。(让学生阅读p27内容)
2.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7世纪前期。
3. 文成公主入吐蕃
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这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有重要作用。
(让学生看彩图8,加深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印象,教师加以解释。)
4. 唐蕃第二次通婚
8世纪初,唐中宗接受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给他。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课堂练习:
小结:通过各族历史以及他们同唐朝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历史是各族共同缔造的,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唐时中央与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显著的加强。友好互助关系是唐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斗争是一时的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是不可避免的。
布置作业:p30一、二、三。
课后记:
第5课  “海内存知己”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唐朝对外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关系。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鉴真,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和印度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来。
2. 思想认识
① 由于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纪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②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吸收了各国和积极成果,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唐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双方人民都有好处。
3. 能力培养
在教师的教导下,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从而培养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教学难点:地名、国名较多,学生不易掌握。
教学方法:阅读、识图、讲解、训练。
教学过程:
一、 频繁的贸易往来
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3.与邻邦友好往来盛况空前,由隋时的十几个国家发展到70多个。
思想教育:通过讲述唐的强盛繁荣、发达,受各国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对学生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
二、 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
1.使节往来和留学生
让学生阅读p32内容。强调:①唐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②新罗的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2.唐对新罗的影响
唐文化从科举制到历法、以及政治制度、教育、医学、建筑等各方面给新罗以巨大的影响,以致于新罗文化昌盛、被称为“君子之国”。
课堂练习:
三、“唐风洋溢奈良城”
1.遣唐使和留学生    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有13次之多。
2.阿倍仲麻吕  阅读p33资料,讲他和李白等人的友谊及李白《哭晁卿》诗。
3.鉴真和尚  看p33《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和郭沫若诗。
4.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① 城市建筑  ②文学艺术  ③生活习尚  ④节日风俗
四、玄奘西游天竺
1. 唐和印度的友好往来
① 我国的纸张和造纸术传入天竺。
② 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
③ 天竺的数学、天文、医学编入唐朝的书籍。
④ 唐朝乐舞里有天竺乐舞。
⑤ 隋唐吸收天竺的建筑风格。
2.玄奘西游天竺
玄奘为研究佛经征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极其艰巨的使命,这种顽强性格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波斯、大食和唐朝通好
1. 唐和波斯的友好往来
① 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最多。
② 波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转运站。
③ 波斯钱币大量流入中国。
课堂练习:
2. 唐朝和大食的友好往来
① 大食使者来唐共40次之多。
② 在广州有大食人的伊斯兰教礼拜寺。
③ 中国的造纸、制瓷、纺织等技术,传入大食,再传往非洲、欧洲。
课堂练习: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37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6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天宝危机。安史之乱及其影响。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
2. 思想认识
①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大大削弱了唐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
② 唐末农民战争沉重的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
3. 能力培养
通过思考题“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唐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藩镇割据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唐玄宗)出示: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
一、 天宝危机
讲李林甫、杨国忠。“口蜜腹剑”
引述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讲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天生丽质难自去,一朝选在君王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二、 安史之乱
让学生看《安史之乱》示意图。
让学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叛军将领。
讲安禄山发迹史的一些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史料:
 
 
 
 
 
 
――引自《旧唐书•安禄山》
讲唐政府平叛的经过。记住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指图讲安史之乱的影响。
 
三、 藩镇割据
1. 讲清藩镇割据的概念
2. 看表《藩镇的割据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看p41《敦煌壁画中的节度使出行图》,加强形象记忆。
四、 宦官专权
1. 唐宦官专权的形成:唐玄宗后期
2. 宦官专权的表现: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他们把持。
3. 思考“唐朝的宦官专权,在学过的朝代里有类似现象吗?”
五、 唐末农民战争
1.让学生看《黄巢起义流动作战》示意图,自制《唐末农民战争》表。通过图和表让学生记住黄巢起义的主要内容:
     
原因 土地兼并,租税苛重,战火连绵
爆发 875年,王仙芝,黄巢;山东、河南一带
特点 流动作战
高潮 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失败 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作用 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2.让学生看p43黄巢像和诗,讲黄巢诗和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补充:飒飒西风满园栽,
蕊寒霜冷蝶难来,
它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菊花诗》
思想教育:
作业:p44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7课  封建文化的高峰(一)
――科技发达、宗教兴盛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隋唐时的长安城和洛阳城。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学家僧一行。药王孙思邈和他的《千金方》。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兴盛。
2. 思想认识:
① 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②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前列,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李春、僧一行、孙思邈等的功绩,对祖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3. 能力培养
结合“隋唐时期,我国科技成就有哪些处于世界先进先行列?”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列表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火药的发明。李春、孙思邈的成就。
教学难点:隋唐先进的历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隋唐时期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处于前列地位。
一、 兴盛的建筑业
1. 让学生看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分析唐建筑的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 赵州桥
① 看赵州桥的图。
② 讲赵州桥的结构;关于赵州桥的民间故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③ 让学生记住“隋  李春设计建造”
二、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⑴雕版印刷术
1.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2. 让学生看图《金刚经》卷子。  记住它的地位
3. 讲什么是雕版印刷术。
⑵火药的发明
① 讲火药的发明的故事
② 讲火药的配方(硫磺、硝石、木炭)
③ 讲火药的应用
三、 天文学家僧一行
1. 看僧一行像。
2. 了解一行的成就  ①测算子午线的长度  ②编制《大衍历》
四、 药王孙思邈
1. 贞观时,政府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XX年。
2. 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
3. “药王”孙思邈
① 讲故事
② 《千金方》
课堂练习:
五、 宗教的发展
隋唐朝的统治者都重视宗教的作用。
1. 佛教的发展
① 隋文帝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令百姓出钱营造佛像,抄写佛经。
② 武则天崇尚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庙宇,建造大佛。
③ 让学生看p50《隋文帝时期佛教的发展》示意图。增强直观印象。
2. 道教
① 在唐朝有特殊的地位(讲原因)
② 唐玄宗时发展到极盛。
3. 外来宗教――景教、伊斯兰教
小结:
作业:
课后记:
第8课  封建文化的高峰(二)
          ――光耀千古的文坛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运动和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唐代传奇。
2. 思想认识: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佳作累累,在我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诗歌的黄金时代,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重点中的重点。
教学难点:人物多,涉及的诗篇、文章、小说多,学生不易掌握,眼花缭乱。
教学方法:文学欣赏法,故事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一、 诗歌的黄金时代
1.初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评:这首诗写出了陈子昂虽有远大抱负,但不能施展才华的忧愤和感慨。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世为豪族,少以侠知名。后入长安太学。文明初进士及第,拜麟台正字。从征西域,至张掖而返。后转右拾遗。又随军东征契丹,参谋军事。返京后,仍为右拾遗。谏议多不合,因解官还乡。为县令诬陷,入狱,被迫害致死。其为诗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一变初唐浮靡诗风,或讽谏朝政,或感怀身世,落地作金石声。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2.盛唐时期
① 王维  山水田园诗  让学生欣赏p53“王维的画”
为学生讲解《山居秋溟》的意境和画面。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受降官处分。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② 李白  “诗仙”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蜀道难
噫吁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月夜,
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
      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讲解、朗诵。讲李白的故事。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此诗写杨贵妃。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这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以玉真公主之荐,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为了平叛,入永王李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长流夜郎。遇赦东归,往依族叔当涂(今属安徽)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以诗名于当世,为时人所激赏,谓其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③杜甫  “诗圣”      “三吏”“三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困顿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麻鞋见天子,被任为左拾遗,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严武镇蜀,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次年严武死,即移居夔州。后携家出峡,漂泊鄂湘,死于舟中。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3.中唐时期
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
讲白居易的故事。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少经离乱,避难越中,历尽困苦。贞元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宪宗朝为翰林学士,授左拾遗。上疏求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诸州刺史。文宗朝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定居洛阳,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香山寺,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张籍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致力于讽谕诗,而其闲适抒情之作,却博得当世与后人的喜爱与传诵。平易通俗,深入浅出,是其诗歌的最大特点。
二、 古文运动
1. 概念
2. 韩愈、柳宗元
3. 介绍一些作品
三、 唐代传奇
1. 唐代传奇的兴起原因
2. 名篇《南柯太守传》《李娃传》《柳毅传》
作业:p58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9课  封建文化的高峰(三)
――五彩缤纷的艺术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盛唐书法家颜真卿。与欧颜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著名画家阎立本和“画圣”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著名音乐家。唐朝的健舞和软舞。体育运动――马球和足球。
2. 思想认识:
① 隋唐时期,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及体育运动都有高度发展。尤其是书法及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的黄金时代。
②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壁画及雕塑方面的光辉成就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书法、绘画、莫高窟。
教学难点:书法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人才辈出,既要抓住重点,又要顾全。
教学方法:讲述法、艺术欣赏
教学过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一、 书法的高峰
1.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让学生欣赏p59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指出其特点。
2.“狂草书”
  “草圣”张旭、怀素和尚      “颠张醉素”
让学生欣赏p59张旭的草书作品。
3.“颜筋柳骨”
颜真卿  “颜体”  《多宝塔碑》
柳公权  “柳体”  《玄秘塔碑》
让学生欣赏p60颜真卿《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体会其风格。
二、 异彩焕发的绘画
1. 特点:①宗教画现实气息浓厚了。②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
2. 著名画家
① 展子虔  《游春图》  让学生欣赏p61《游春图》,指出其特点――绘画比例趋于真实。
②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让学生欣赏p61《历代帝王图》和挂图《步辇图》,为学生讲解画面内容。
③ 吴道子  《天王送子图》  “吴带当风”
让学生欣赏p61《天王送子图》。
三、 艺术宝库莫高窟
1. 放vcd片断,使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开凿年代,艺术成就,现在状况。
2. 通过让学生看p64《莫高窟唐代塑像》,讲述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对我们的文化掠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 风格多样的乐舞
1. 特点
吸收西域多族和周边各国家的的成果,风格多样,优美和谐,具有盛世特色。
2. 音乐家
① 隋――万宝常
② 唐――李龟年  (让学生读p65杜甫诗《江南逢李龟年》)
③ 李隆基  《霓裳羽衣曲》
④ 名曲  《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阳关三叠》
3. 舞蹈
分健舞和软舞――《霓裳羽衣舞》
《秦王破阵的舞》
4. 舞蹈家――公孙大娘
五、 古代体育的兴盛时代
1. 体育项目――摔跤、拔河、秋千、围棋、马球、足球。
                                          最盛行
让学生看p67插图“唐明皇和杨贵妃打马球”,以加深印象。
2. 马球、足球、围棋在唐时传入日本。
小结:总结隋唐文化的高度成就,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
作业:
课后记:
第10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五代开始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结果)
2. 思想认识:
①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② 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3. 能力培养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后周世宗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唐朝是怎样灭亡的?时间?”导入新课:唐朝灭亡发后,中国大地又一次陷入分裂割据的混战局面。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是怎样结束的?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北宋存在哪些社会弊病和危机?王安石有什么作为?现在我们就来追踪这段历史的足迹。
一、 五代十国
1. 概念  9XX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那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为十国。
2. 让学生看p68“五代十国表”,了解五代的基本情况。
讲儿皇帝石敬瑭的故事,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
3. 让学生看p69“五代十国形势”和“韩熙载夜宴图”及后晋节度使的话“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教师指出: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4. 后周世宗改革:①安顿流亡农民,减免苛捐杂税。②惩治贪官污吏。③大力整顿军队,严肃军纪。
作用:后周的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
让学生看p70《五代十国后期形势》
二、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让学生看p71“宋太祖”肖像,加深印象。
2.讲“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调动学生兴趣。
 
                                  ――引自《宋史•本纪一》
三、“杯酒释兵权”
1. 让学生看p71插图和引文,讲“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分析其实质――加强皇权。
2.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②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③派遣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④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思考题:“宋初的统治者在哪些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四、王安石变法
1. 背景
① 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三冗”现象)
② 北宋政府实行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让学生看p72资料和p73“北宋禁军激增”示意图,加深印象。
2.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希望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
4.作用
①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②促进了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③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尾音: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作业:p75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11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石敬瑭;宋初的两次对辽用兵;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国。夏宋间的战与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2. 思想认识:
① 辽和西夏都是我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是和北宋并立的政权。契丹族、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首领。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② 辽贵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但它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益。辽宋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的文化的交流,各族人民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之间关系的主流。
3. 能力培养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耶律阿保机)和历史事件(澶渊之盟)的能力。
教学重点:耶律阿保机建国和澶渊之盟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讲清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
导入新课:(挂《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图说明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这时,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10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11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等好几个政权。
一、 契丹的兴起
1. 契丹的起源  让学生看p76关于契丹起源的传说。
2. 契丹的生活情况
让学生看p76-77两个插图和p77一段文字材料。
二、 阿保机建国
1.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2. 他提倡农业,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3. 9XX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
4. 契丹从石敬瑭手中取得幽云十六州。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补充一些石敬瑭的材料,使学生对“儿皇帝石敬瑭的行为产生憎恶。
三、 澶渊之盟
1. 北宋两次对辽用兵均遭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 澶渊之盟
① 10XX年,澶渊之战
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教学,指出东京和澶州的位置,说明澶州城对北宋政权的重要性。然后讲述宰相寇准的主张和宋军英勇抵抗辽兵的史实以及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
② 澶渊之盟(10XX年)
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③ 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四、 西夏的建立
1. 党项族的由来  学生阅读p80中间一段资料。
2. 西夏的建立
1038年,元昊称帝,都兴庆。(挂《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明确其统治区域的方位和都城兴庆的位置。
五、 夏宋间的战与和
1. 元昊发动对宋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
2. 夏宋和议
10XX年,双方讲和。
条件:夏向宋称臣,宋给夏岁币。
3. 议和后,双方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小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政权,少数民族同汉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是主流,对双方都有好处。
作业:
课后记:北宋政府给辽和西夏“岁币”合计50万,加重了财政负担,这是1069年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之一。
女真的勃兴和辽、北宋的灭亡
  一、教材分析: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辽宋夏金各族政权先后并立,本课上承《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下启《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是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史的重要一环,是学生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生动教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而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的观点。
  (二):教材结构:
  女真的勃兴、辽的灭亡、北宋的灭亡。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基础知识目标:
  女真的兴起和女真的统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金灭辽;西辽的建立;李纲和东京保卫战;“靖康之变”。
  2、思想教育目标:
  (1)、女真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曾做过重要贡献。完颜阿骨打在促进女真族的发展、抗辽、建立政权的斗争中起了突出作用,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
  (2)、西辽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开发新疆、中亚地区,促进中外交流方面,起积极作用。
  (3)、东京保卫战是正义的战争,陈东代表广大人民正义呼声,这种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勇敢精神,值得赞扬。
  (4)、辽、北宋的灭亡,是内部腐败、对外政策失当造成的,北宋对金的屈辱退让政策是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能力培养目标: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完颜阿骨打)的能力。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女真的勃兴和东京保卫战。
  难点:金对辽战争前后性质的变化和宋金战争的性质。
  二、教学方法
  采用三维一体(即课本、说课、教案相结合),采用启发式、问答式、角色分析、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力求生动、富有启发性、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接受思想教育,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从而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标。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女真的勃兴”一目,并列出本目提纲,从而了解女真族的生活及其勃兴的几个发展阶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疏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插图,以图说文、以图补文,将抽象的历史知识直观化。史地知识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力求以史为鉴。
  4、指导学生用掌握的史实分析、解决问题。
  5、引导学生用所学历史知识理解今天国家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
  四、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当辽、北宋的统治日趋腐朽时,生机勃勃的女真族是怎样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不可一世的辽,转瞬又灭了北宋?)
  1、讲授新课: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目:女真的勃兴
  本目历史概念少,适于学生自学。采用先学后教法。
  指导学生阅读并整理出本目的提纲。(1)女真人的生活;(2)女真族的统一;(3)女真族抗辽;(4)金的建立。使学生明了女真勃兴的过程。利用地图、插图,采用启发式、问答式的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问题,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要问题:
  ① 结合地理课所学知识及课文史实描述女真人的生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② 女真族在10世纪末生活有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它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③ 从地图中可看出当时女真受哪个政权控制?在该政权的控制下,他们生活得怎样?对该政权的态度如何?
  ④ 利用史实分析女真抗辽战争的性质。
  ⑤ 从“大金得胜”等女真文字可发现什么问题?这反映了什么情况?
  ⑥ 所掌握的史实说说完颜阿骨打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利用提纲体现女真勃兴的过程:生产发展→统一→抗辽→建立政权
  第二目:辽的灭亡
  联系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辽的兴起、强大。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曾不可一世的辽为何会走向灭亡?从辽的兴亡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
  西辽的建立采用指图讲述法。结合课文小字所给的史实说明:西辽是辽的继续,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
  第三目:北宋的灭亡
  利用歌谣和《水浒传》里的描述说明北宋末年政治的黑暗。
  东京保卫战采用讲述法,将其经过归纳为四个阶段:金军南下,进逼东京→李纲督防,击退金军→钦宗向金求和,罢免李纲→百姓上书,李纲复职,再退金兵,取得胜利。在讲述过程中,注意体现主和派的软弱、妥协、主战派的坚决抵抗、陈东的不畏强暴,激起学生对主和派的愤怒,对主战派的赞赏,对宋钦宗无能,妥协行径的不满,对陈东的钦佩。
  引导学生比较澶渊之战和东京保卫战。提示学生从战争爆发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北宋统治者的态度去比较。
  靖康之变采用讲述法。要求学生记忆时间,北宋皇帝被俘虏,北宋灭亡。
  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北宋为什么会灭亡?”
  讨论:女真抗辽和金进攻辽、进攻北宋的战争性质是否一样?为什么?请结合史实说明。提示学生从目的、人民的态度得出女真抗辽是正义战争,女真攻辽、攻北宋是非正义战争。
  强调宋金战争、辽金战争属于民族间的战争,如兄弟打架一般,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
  引导学生小结:何为正义战争?何为非正义战争?
  为反抗民族压迫、奴役、掠夺,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要求的民族战争—正义、进步战争;凡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对其他民族进行奴役与掠夺、阻碍社会发展、违背人民利益的战争——非正义、反动战争。
  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小结及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的教学内容。
  思考:
  从女真的勃兴和辽、北宋的灭亡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我国现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结合史实说明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政策的? 

第13课  金与南宋对峙进的中国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南宋的建立;王彦和“八字军”;宗泽;南宋初年金军的南下,黄天荡战役;岳飞、岳家军和郾城大捷;岳飞被害;1141年宋金和议;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大理及其与宋朝间的友好往来。
2. 思想认识:
① 抗金斗争是正义的事业。北方义军和岳飞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② 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大理都是当时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是同宋并立的政权。维吾尔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对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开发,做出了贡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3. 能力培养
通过岳飞抗金等史实的讲述,培养正确评价史实(金宋战争)和历史人物(岳飞)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出示《金、南宋对峙形势》和《西州回鹘和黑汗王朝》图,指图说明两宋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宋并立的政权,除辽、西夏、金、西辽外,还有回鹘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白族在西南地区建立的大理。
一、 南宋的建立
1. 南宋的建立
1127年,赵构建南宋。(指图说明为什么称南宋?)
2. 北方义军抗金斗争的作用
女真贵族到黄河流域后,对那里的居民进行野蛮的掠夺和统治,女真贵族和金军的暴行,激起黄河流域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纷纷组织义军,反抗金统治者的掠夺和屠杀,义军的斗争牵制了金军的南下。
3. 王彦领导的“八字军”
让学生看p87材料。
4. 宗泽的抗金斗争
讲宗泽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 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
1.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和南宋主战派的抗金斗争
金兵多次南下追击宋高宗,宋高宗多次出逃,狼狈之极。(读宋高宗给金元帅粘罕的信)南宋的抗金是民心、军心所向,即使在统治者里,也有不少人是坚持抗金的,如宗泽、韩世忠、岳飞等,而岳飞是抗金将领中最杰出的一个。
2. 岳家军和郾城大捷
① 让学生讲述小学学过的岳飞的故事。(看岳飞像、岳飞手迹“还我河山”)
② 讲岳家军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战斗力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③ 郾城大捷(1140年)
金军大举攻宋,南宋分路抵抗,岳飞中路军在郾城大破金将兀术的主力骑兵。(讲述郾城大捷中岳家军大破金骑兵的战况)
郾城大捷后,抗金形势一片大好。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连下诏令岳飞等班师。解除岳飞等人兵权,并杀害岳飞。
岳飞坚持抗金,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
宋高宗为什么要害岳飞?
宋高宗本人就是投降派的代表,既怕打败更怕打胜。败,被灭;胜,抗战派地位提高,被金俘虏的皇帝会回来。同时,不论胜败,人民武装都会在战争中得到发展。他认为这些都威胁着自己的利益,因此,反对抗战,主张投降。
(看p90秦桧跪像,讲故事,对联,赞颂岳飞,抨击秦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3. 宋金和议
利用《宋金对峙形势图》。让学生记住宋金和议的时间(1141年)
双方的边界,金中都,南宋临安。金和南宋的分界线大散关、淮水。
宋金和议的三项内容:①划界  ②称臣  ③送岁币
实质:金和南宋暂时力量平衡的结果。
抨击南宋统治者:林升的《题西林壁》  陆游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 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大理
1. 回鹘人民建的两个政权:西州回鹘、黑汗王朝。
2. 白族人建的大理。
小结:辽宋夏金时期,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民族政权?
作业:p94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14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五代十国时,吴越修筑钱塘江海塘。自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宋朝时,水稻向北方的推广,小麦向南方的扩展,棉花向长江流域的扩展,茶树在南方的普遍种植。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在南方兴起。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和著名瓷窑。煤的大量开采。造船规模的扩大和造船技术的提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2. 思想认识:
①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南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五代以来,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 宋朝时,我国的制瓷业、采矿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都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 农业的新气象
1. 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①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民大量流落江南,增加了劳动力。③水利事业的修建(吴越海塘)
结果: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2. 宋朝时,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水稻种植的大力推广。
北宋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便利了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宋政府推行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促进了这种交流的发展。
水稻种植的大力推广,是南北农作物交流中最重要的事件。
到南宋时,水稻产量已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稻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让学生看p96宋人《农耕图》
3. 棉花、茶树等经济作物和普遍种植。
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起来,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
讲棉花传入中国的情况,木棉、草棉之分。
宋朝茶树种植很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
二、 蓬勃兴旺的纺织业
1. 丝织业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在南方兴起。(两浙和四川是两个丝织中心)
2. 棉织业
南宋时,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南方人民发明了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用棉花纺纱织布。
看p87宋人《纺车图》,南宋《织布图》
指出:棉纺织业刚刚兴起,南宋时棉布在我国居民的衣着材料中还不占主要地位。
三、 大放光彩的制瓷业
1. 两宋瓷窑遍布各地,重要的有30多处。
看p38《两宋名窑分布》图,指出景德镇、定窑、钧窑的位置。
2. 看彩图18《宋代小孩荷叶瓷枕》
p98“宋代瓷器”插图,增强直观。
四、 居世界先进地位的采矿业和造船业
1. 采矿业
① 北宋金、银、铜、铁等矿藏的开采量很大,居当时世界第一位。
② 煤的大量开采。
河北、山西是那时煤的重要产地,山西很多农民以采煤为生,东京的许多居民用煤作燃料。
2. 造船业
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作业:p100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15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二)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两宋时期,城镇的大量出现,东京和临安商业繁华的景象。北宋前期,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两宋时期,泉州、广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
2. 思想认识:
① 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以及交通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② 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东京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能力培养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 繁华的城镇
由于商业的发展,许多贸易集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定居者,逐渐发展成为城镇。看《宋、辽、金城镇的分布》
1. 东京
① 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
② 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改变了前代都城的城市布局。
③ 北宋东京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打破了前代都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
④ 北宋都城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⑤ 北宋东京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其中尤以汴河水路了为重要。
看p102《北宋的东京城布局》p102《清明上河图》,增强直观。
2. 临安
① 临安的许多特点与北宋都城东京相同。
② 南宋临安在商业发展上,具有比北宋都城更有利的地理条件。临安襟江带湖,同有运河通航,外接海洋商舶,交通极为便利。又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农业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因此使它的商业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③ 南宋都城临安的市民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二、 最早的纸币――交子
看“北宋纸币”“南宋纸币”
为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 海外贸易的兴盛
宋、辽、金时期,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都有中国海船的踪迹。
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宋朝重要的对外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政府在这些港口设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
作业:p107一、二题。
课后记:
第16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2. 思想认识:
①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 文天祥坚持抗元,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
③ 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三、能力培养
在教师的帮助下,正确认识对元朝统一的意义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学会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 蒙古的兴起
1.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从事游牧和狩猎。
2. 12世纪各部与邻近各民族,逐渐加强经济联系,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和武器。
二、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 蒙古各部之间进行了残酷的战争。
p109资料
2.12XX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三、 元朝统一全国
1.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西夏、金、降服畏兀儿和吐蕃,攻占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指图讲解,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 忽必烈继位后,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让学生找到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让学生区别清这三个时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3. 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让学生看p111文天祥像,要求识记。
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老师讲解,学生记住。
思考: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同时增补:张弘范的故事,加以对比。
四、 行省制度的民族融合
1. 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①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②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2. 澎湖巡检司的设立(补充讲台湾问题)
3. 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讲对今天的意义)
4. 民族融合情况
① 汉族人民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②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④ 唐朝以来,就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元朝时候,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总结: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元朝对历史的贡献。
五、 民族分化政策
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旨在制造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分化瓦解人民的力量。
四个等级是依归附元朝的时间先后划分的,先归附的其政治地位较高,后归附的其政治、法律地位较低。
让学生看p113“元朝划分的四等人”表/记住: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这种民族分化政策并不能掩盖元朝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阶级压迫的本质。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114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17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制瓷业的新成就――青花瓷。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与漕运的发展,空前规模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交往。
2. 思想认识:
①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② 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元朝的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上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漕运和海运。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
一、 元世祖重视农业
1. 耶律楚材劝说蒙古统治者让汉人从事农业,向他们征收赋税,以稳定统治。
2. 元世祖为恢复发展农业采取的措施(让学生看元世祖的诏令,总结其采取的措施)
① 禁止圈占农田用牧场。
② 设专管农业的机构,派人到地方检查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把户口增加和田地开垦的多少,作为考核地官政绩的标准。
③ 修治黄河。
这些措施起到了促进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 纺织业和制瓷业的新发展
1. 纺织业
元时,植棉技术传到北方。元政府重视棉花生产。到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广泛种植。元朝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的先进的棉纺织技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课堂练习:
2. 制瓷业
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色彩明快,釉质光泽。(让学生看p117“元代青花瓷壶”)
三、 闻名于世的元大都
让学生看p117“元大都平面图”,强调大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四、 漕运和海运
看p119“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1. 元世祖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让学生从图上看这两段运河位置)
这样,原有的运河连接了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 元朝创办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船由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往大都。(从图上看元海运路线)
五、 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频繁
1. 泉州是元朝的最大港口。(让学生看p120“泉州的清净寺”“泉州的六胜塔”)
2. 元朝同亚、非、欧各国的交往频繁。来中国的外国人里,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小结:领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作业:p122一、二题
课后记:
第18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十二气历”及著《梦溪笔谈》。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授时历》及主持通惠河的开凿。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
2. 思想认识:
①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沈括、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李诫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传播。
教学难点: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十二气历”和《授时历》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回顾隋唐文化,看课前提示:
一、 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 北宋时候,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XX年。
看毕昇像。讲活字印刷术的原理。
2. 指南针
①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地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指南仪器。(看“司南模型”)
② 制成指南针。
③ 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罗盘针。(看罗盘针示意图)
④ 南宋时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3. 火药
①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火箭、突火枪、火炮。
(看p125“突火枪”“元代铜火铳”)
②13、14世纪,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二、 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1. 沈括(看p126沈括肖像和说明)
北宋科学家,成就:①“十二气历”②《梦溪笔谈》
2. 郭守敬(看郭守敬肖像)
元代天文学家(《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XX年)和水利专家(主持开凿通惠河)。
三、 成熟的古代建筑
李诫《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看p128-131众多插图,进行简明介绍)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132一、二题。
课后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第19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欧阳修推进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诗人陆游。元曲。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2. 思想认识:
①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史学和文学就是其中取得突出进步的两个方面。
②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司马光的严谨治学态度,陆游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司马光、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关汉卿、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头绪多,要求条理清楚,繁简适度。
教学方法:文学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  编年体通史  叙述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对比《史记》的体裁,让学生区分两种体裁的特点)
让学生阅读p133资料,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 散文和话本
1. 欧阳修继续推进古文运动。代表作《醉翁亭记》
2.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让学生讲p134欧阳修幼年“以荻划字”的故事,接受思想教育。
三、 优秀的宋词和诗人陆游
宋朝的主要成就是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演唱。有各种词牌,往里面填写内容,所以称为填词。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代词的大家。
相见欢
林花落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姗,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苏轼是北宋大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谊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是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未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弃疾是南宋词坛上的一位豪放派词人。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风格:豪放,慷慨激昂,气势雄壮。
陆游: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
介绍《示儿》一诗,让学生诵读,体会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怀。
  讲陆游的故事。(《钗头凤》的故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眩然。

四、 元曲和关汉卿
元曲:元杂剧、散曲。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让学生阅读p138-139内容了解元杂剧。
作业:p140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20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三)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五代宋元时期绘画和书法的艺术成就和特色,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苏、黄、米、蔡“宋四家”。宋元歌舞和体育的发展情况。五代宋元时期各种宗教的发展和流行概况:宋朝、辽朝印刷佛经,宋徽宗崇信道教,元朝的宗教政策和喇嘛教的盛行。
2. 思想认识:通过对五代宋元绘画、书法、歌舞、体育的了解,提高民族自尊心,并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重点:五代宋元时期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绘画;富有新意的宋元书法艺术。
教学难点:宋元时期多种宗教的流行表现在哪些方面,各种宗教有什么新发展。
教学方法:艺术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 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有关它的故事。
 
2.赵孟頫
画称“神品”,书法――劲秀雄健。p142《秋郊饮马图》
3.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让学生欣赏p143几位书法家的作品。讲米芾的故事。
六、多种宗教的流行
1. 宋朝统治者提倡佛教,宋太祖下令雕版印刷《大藏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2. 道教在宋徽宗统治期间,势力大大膨胀。
3. 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在元朝流行。其中,最盛行的是佛教。喇嘛教势力相当大。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149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21课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设置。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2. 思想认识:
① 在元末农民战争中,以刘福通和徐寿辉领导的两支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元朝的统治提供了条件。
② 明代君权的加强,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表现。
3.   能力培养
由教师指导:回答“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权力?”的问题,以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教学重点:明朝勃兴与废除丞相加强君权。
教学难点:对“明代君权的加强,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表现”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历史结构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
一、 红巾军起义和明朝勃兴
让学生阅读p150民谣和资料,了解元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1.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刘福通、徐寿辉
2.朱元璋建立明朝(看p151“明太祖”肖像)
① 重视人才(李善长、刘基、朱升)②  正确的策略  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③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明朝。同年北伐,推翻元朝。
④  明朝又用20年时间完成统一。
让学生看明朝疆域图,明朝是一个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二、 君主专制的加强
1.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
2. 在中央,撤销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3. 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4. 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5. 八股取士。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的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使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让学生读p154打油诗,认识八股文的危害。)
6.“靖难之役”
明初太祖分封――建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削藩――朱棣起兵“靖难”,夺得帝位――明成祖继续削藩,1421年,迁都北京。
讨论小结:归纳一下,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
作业:p155一、二题。
课后记:
第22课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明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花种植的发展。纺织、制瓷和采矿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 思想认识
① 明初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一些地方,开始稀疏地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教学重点: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休养生息政策。提出:一个新王朝为了恢复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必须采取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让百姓能够生存下去。明初的统治者也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政策。
一、 明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
为安定社会和增加财政收入,明太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尤其重视农业发展。(让学生看p156明太祖的话)
具体措施:政府奖励垦荒,实行屯田兴修水利。
效果:到明太祖后期,田地大量开垦,军队粮食基本自给,政府税收大大增加。
(让学生看明太祖注重节俭的故事)
二、 农作物引进新品种
明朝时候,人口增加,粮食日益紧张。注重种植高产作物。南方大力发展双季稻,海南地区还出现了三季稻。
16世纪,福建、广东等地从国外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很快推广开来。
(让学生看p157小字材料和“明朝时候引进我国和农作物的推广”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明朝人的衣料,逐渐以棉布为主。
明政府对棉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实行鼓励的政策。棉花的种植遍布南北各地。
河北、河南、山东成为新的植棉中心。
原产美洲的烟草,在16世纪晚期传入我国福建、广东,吸烟的人从南到北逐渐增多。
三、 技艺先进的纺织、制瓷和采矿业
①松江仍是棉纺织业的中心。(让学生看p158“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
②山西的潞绸、四川的蜀锦,名闻天下。
③ 制瓷业在明朝继续发展,进入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景德镇居全国制瓷业首位。(让学生看p159“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子”)
④ 采矿业发达,采掘矿石用火药爆破;冶炼金属用焦炭作燃料,提高了炉温。冶铁中心有河北遵化、广东佛山等。
四、 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
  学生阅读p160-162内容。指出: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
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有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讲《醒世恒言》中施复夫妇的故事。)
明朝中后期的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带稀疏出现。在全国范围内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作业:同步训练
课后记:
              第23课  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
2. 思想认识
①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通过讲这一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② 戚继光和他训练的军队,在其他抗倭军队的配合下,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对传教士来华作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1435年)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富强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时间:1405-1433年,先后7次。
过程: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让学生看p165“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表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丰富感性认识。)
意义: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永乐时期,西洋和南洋的许多国王、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的来到中国。
二、华侨和南洋的开发
早在唐朝时候,我国就有人远涉重洋,到南洋一带去谋生。郑和下西洋
以后,我国人民去南洋的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明朝后期,南洋的华侨,以在吕宋、爪哇聚居的较多。华侨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让学生看p167“明代南洋华侨的分布”示意图和资料。
三、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
民称他们为“倭寇”。到明朝中期,海防松驰,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家军”  让学生看p168  戚继光肖像和戚继光抗倭形势图
1651年,台州大捷。  后又到福建、广东一带和俞大猷共同抗倭。
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戚继光  1528-1587年)
四、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2.欧洲的传教士也随殖民者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还把西方的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来,又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去,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利玛窦(意大利)
作业:同步训练1、2、4题。
课后记:
        第24课  蒙古雄踞漠北和满洲的兴起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土木之变,于谦和北京保卫战。俺答汗和明朝和好。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创建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萨尔浒之战。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2. 思想认识
① 于谦组织北京军民,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明朝转危为安,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② 俺答汗与明朝和好,为恢复和发展蒙汉边界的和平互市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③ 女真(满族)是我国东北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努尔哈赤是女真的杰出领袖。
教学重点:俺答汗和明朝和好、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
教学难点:教材涉及许多民族战争,头绪多,在讲解中既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又要讲清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元朝是哪一年被推翻的?1368年。元顺帝逃后,蒙古贵族仍保持了很大的势力,继续统治长城以北地区。
一、 瓦剌和土木之变
14世纪末,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等部。后来,瓦剌逐渐强大起来,打败
了鞑靼。
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下,与明朝在土木堡大战,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北京保卫战――于谦组织北京军民抵抗,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让学生读于谦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二、 俺答汗和明朝和好
自明朝建立以来,长城内外连争年,给蒙汉人民带来无穷灾难。蒙汉人民
向往和平生活。瓦剌衰弱后,鞑靼强盛起来,形势有所改变。
俺答汗多次主动向明朝提出互市要求,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进行互市。俺答汗和三娘子修建的呼和浩特城,很快发展成为蒙古地区和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三、 后金的兴起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蒙古各部。
八旗制度:把壮丁编入八旗。“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促使女真强大起来。――16XX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四、 萨尔浒之战――从此后金取得了对明作战的主动权。
1619年,明  杨镐―――努尔哈赤    后金大败明军,这是中国古代史上
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五、 清朝的建立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州。1636年,称皇帝,建国号清。
小结: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金的兴起,成为明朝的一大敌人。萨尔浒之战,成为明对后金之战的一个衰弱点。之后,明一再的自毁长城(错杀熊廷弼、袁崇焕),后金入关已成历史的必然。
作业:同步训练一、二题。
课后记:
第25课    明  末  农  民  战争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宦官专权和东林党;明后期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陕北起义;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2. 思想认识
①   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② 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教学难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解和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古代史上农民战争次数很多,课本上已经讲过的有哪几次?它们各发生在哪个朝代?(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翟让、李密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等)到了明朝末年,又爆发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
一、 宦官专权和东林党
  明中期以后,形成宦官专权。明神宗时候,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反对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形成“东林党”。  魏忠贤―――东林党  实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预示着明王朝的衰败
让学生看p179顾宪成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 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赋税苛重;天灾。(让学生读p179描述山东饥荒的史料)李自成(1606-1645年)

2.1628年,在陕北爆发。高迎祥――李自成、张自忠
3. 李自成进入河南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让学生看p180民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4. 1643年,占西安。1644年初,建立大顺政权。进军北京,三月,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在万岁山吊死。明王朝被推翻。    让学生看p181“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三、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讲李自成农民军进北京后迅速腐化,这是他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清军入关――吴三桂降清(阶级利益)――山海关大战 农民军失利――李自成回师北京――撤往陕西。
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清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牺牲。
李自成进北京后,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入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清军攻入四川,张献忠牺牲。
满汉地主的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南明和人民的抗清斗争
清军占北京后,明朝官僚在南京拥立福王组成小朝廷。史称“南明”。但南明为奸臣所把持,政治更加腐败,很快灭亡。
  讲史可法的抗清斗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 ――史可法
  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剃发易服),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江阴的斗争。
 明朝人的服装和发式                        清朝人的服装和发式
小结:利用课文前面的内容提示小结本课知识点。组织学生: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作业:同步训练1-4题。
课后记:
第26课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一)
――进步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2. 思想认识:
①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古代建筑的杰作,值得我们引为骄傲。
② 明朝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也是科学家、思想家本人刻苦钻研、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四位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介绍。
一、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
1. 北京城
①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1407-1421历时XX年)
②特点: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③城中心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
  让学生看p186明朝的北京城示意图。
  让学生看挂图《北京城》。增强对北京城的感性认识。
2. 明长城
明长城是在古长城的基础之上修建起来的。
先引导学生回忆秦长城,指出古长城最早是由春秋战国的秦、赵、燕三国修筑的,秦始皇时进行大规模的修筑,第一次把这三国的长城连接进来,并向东、向西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此后,两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金朝都曾进行过修筑。明朝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气魄更加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奇迹。
让学生看挂图《明长城》。
二、 科学巨匠和巨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明朝的李时珍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现已陆续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让学生看李时珍的肖像,要求记住。
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医学的内容:
① 商朝的文字里面记载了16种疾病。
② 周朝已经有了医学分科。
③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四诊法。
④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⑤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⑥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治疗学的基础,人称“医圣”。
⑦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发明麻沸散,创制五禽戏。
⑧ 王叔和是西晋名医,著有《脉经》。
⑨ 东晋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南朝陶弘景对它作了增补。
2.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写了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西方科学知识。这部书在农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联系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这部书被译成几国文字,国外称它为“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的各种特征,在世界上,他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三、 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
明朝后期到清朝初年,腐朽的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在思想领域,产生了一些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
1. 李贽
明朝后期的进步思想家,认为孔子的言论,不能作为今天的是非标准。他批判了划分“高下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2.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
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自然和社会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所以,他要求改革政治改革,反对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王夫之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中外,都占有重要地位。
3. 进步思想家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统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他还批驳轻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他的思想对后世很有影响。
4.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
也反对君主专制。他担倡踏实钻研、学以致用的学风。这对清代学者的影响很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思考题:“为什么说李贽和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进步的?”
作业:p194一、二题。
课后记:
第27课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二)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牡丹亭》。“吴门三家”。“吴派”和徐渭的绘画。
2. 思想认识: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牡丹亭》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统治,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外占有重要地位,足以引为骄傲。
3. 能力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和到我国古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是古典小说和戏剧
教学难点:书法是书法和绘画
教学方法:文学欣赏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教学过程:
一、灿如群星的古典小说
明朝时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进来,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
最著名的有,人称明代三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1.《三国演义》
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2.《水浒传》
和《三国演义》同时成书的《水浒传》,  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和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
3.《西游记》
成书于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成功的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二、繁荣的戏剧
明朝时期,戏剧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不少剧作家创作出许多著名作品。最负盛名的是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鞑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三、书法和绘画的成就
明朝的书法,以草书见长。
中期以后,江南经济发展,文人荟萃,书法上出现了“吴门三家”。
后期的书法代表人物是董其昌,他的字兼有“颜骨赵姿”。

明朝初期,画坛很不景气。中期以后,文人聚集的江南苏州一带,出现了“吴派”,画坛才逐渐活跃起来,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明朝后期,创泼墨花卉的徐渭,是花鸟画坛的主将;致力于山水画的董其昌,影响比较大;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社会风俗画,在明代薄弱。明末的陈洪绶,是著名的人物画家。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202一、二题。
课后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919.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