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第一单元我与社会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  我与社会
知识网络
“我”的由来:(森林 古猿→类人猿→猿人→现代人类)
                        离不开               促进
   关系:个人 社会   个人社会化进程
影响
 
要求
社会分工与社会角色          青少年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社会”的发展(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计算机时代)
考点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猩猩     b 、猿     c 、森林古猿    d、 猿人
2、最早的人类是(    )
   a、 猩猩     b 、 长臂猿     c 、森林古猿    d、  猿人
3、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    )
   a 、北京山顶洞    b、 北京周口店   c 、云南元谋    d、 陕西蓝田
4、最早发明了铁器,使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的是(    )
   a、 非洲人   b、 南美洲人   c、 亚洲人   d、 大洋洲人
5、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是(   )
   a 瓦特发明蒸汽机 b 瓦特改进蒸汽机 c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 蒸汽动力被取代
6、“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具有成效的神奇力量”,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 机器生产可提高生产效率    b、生产工具越先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越强
c、机器可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d、 机器运用于生产可减少人的手工劳动
7、世界第一台计算机产生于(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8、人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是(    )
a、  家庭     b、  学校    c、 社区   d、 医院
9、 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是(    )
a、  家庭     b、  学校    c、 社区   d、 医院
10、在中国,年龄在(  )周岁以下的公民被称为未成年人
   a、 12    b、 16    c、 18      d、14
11、一位母亲教育自己的子女说:“若不好好学习,长大只有当三轮车夫。”这种说法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   )
  a、社会的发展是分工合作的结果      b 、工 作没有贵贱之分 
c、 不同职业的人有平等的人格        d、 子 女应承担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12
12、电影《人猿泰山》中的主人 翁本来是人却不具有人类的基本特征,这是种变化说明(  )
  a、 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b、 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c、 主人翁没有虚心向人类学习       d、 主人翁学习了太多的猿类习性
13、7 7、78、79级大学生认为, 恢复高考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事件,直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主要说明了(  )
 a、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b、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c、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d、 他们的勤 奋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二、思考与探究题
1、阅读材料思考
    “孩子既是一个自然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就象一枝幼苗需要特殊
的环境和特殊的护理,如果就把他们关在教室里、家里、书斋里,失去了社会的
土壤,那他就永远是一枝无法长大的幼苗。在美国,孩子们七八岁便开始在社区
找活干了,如帮人临时带带孩子,帮人养几天狗或猫, 帮人整理花园草地,在超
市中帮顾客提取货等等。在学校,则会请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人员如律师、拍卖
员、作家、警察等让他们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知道他们是如何生存的。美
国社会各个方 面都在努力营造一个让孩子健康 的成长的环境,培养孩子的适应
社会的能力。”
                                              -----摘自教学参考用书
回答:(1、)美国孩子在社会中不断成长的过程称为什么过程?
 
(2)、从材料中看影响孩子成长的环境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环境?
 
 
(3)、与美国相比,你觉得你周围的环境中哪些有利于你的成长?,哪些无助于你的成长?你该怎么做?
 
 2、“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毛泽东《贺新郎.读 史》
回答:(1)、材料中所提到人类经过的哪些时代?
 
 
(2)、结合材料说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916.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