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谁】《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周朝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并能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3.通过各国称霸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改革才能富国强兵。

重难点:

重点:齐桓公、晋文公称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一、春秋五霸

 1.春秋诸侯争霸的背景。

提问:春秋争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

设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先组内发表意见后在班上交流。(课件展示答案)

过渡:春秋时期历时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2春秋五霸:

提问:春秋五霸指哪些?各自的位置?(课件展示     春秋形势图)

学生:观察形势图,掌握好两种说法的五霸名称,介绍春秋大国位置,画出方位示意图。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逐渐树立起空间概念。充分发挥地图辅助文字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掌握的准确性,不断地重复,尝试回忆加深记忆。便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弥补。

3.齐桓公争霸:

原因:

教师:分析设计如下的思考题:

1.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

2.采取了哪些有利的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叙述改革措施,评说管仲改革的作用。(将归纳要点课件展示一下)

标志:指出葵丘会盟的时间、盛况、意义

设计思考题:改革与富国强兵之间有什么联系?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的思想.

4、晋楚争霸

(1)、晋文公改革

提问:晋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学生阅读教教材进行回答。

学生讨论: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书、总结思考,明白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做到史论结合,有利于历史知识的掌握。

(2)城濮之战:

提问:在晋楚争霸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晋国为何会以少胜多?(展示课件)

学生:介绍城濮之战情况。展开讨论作用。讲述 “退避三舍”的故事

提问:退避的目的是什么?(以退为进)

提问:“退避三舍”的作用?

1.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2.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设计意图:分析史实,学习古人诚信的态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3)楚庄王称霸

学生:讲述“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的故事。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提问: 在哪次战役后,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

5.吴越争霸:投影《卧薪尝胆》图

学生:观察此图,讲述卧薪尝胆故事,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学习他们的志向毅力。

小结:

a.知识点展示。

b.讨论: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课件展示:归纳要点)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12

2.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

      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重用人才;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过渡: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呈现天下大乱的形势。这期间,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先后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这七个大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一面在本国实行变法改革以图强,一面相互混战,侵伐小国,互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历史上称这七个大国为“战国七雄”。

二、战国七雄

1.提问:七国的形成有哪两类情况?(学生阅读并进行分类)

2.学生读图:利用顺口溜掌握七国的名称和具体位置。(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

3.利用课件和小字介绍了解当时的三次战役的双方和影响。

    4. 由课本44页的说一说引出“合纵和连横”

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实际上“合纵”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进一步兼并土地,扩张领土。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766.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